月是祖國的亮:歐洲四處碰壁,投資60億購上海兩棟大樓,李嘉誠又殺回中國了?

張無忌| 2015-12-11| 檢舉

月是祖國的亮:歐洲四處碰壁,投資60億購上海兩棟大樓,李嘉誠又殺回中國了?

12月8日,位於上海陸家嘴金融核心區的東亞銀行金融大廈完成對外出售,交易價 格為27億元人民幣(1人民幣約合0.1553美元)。接手方為新加坡上市公司亞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ARA Asset Management,以下簡稱ARA)。這已經是兩個月內,由李嘉誠參股的ARA第二次出手,斥資將近60億人民幣,在上海接連收購了兩棟寫字樓。在不 久以前,曾深受「撤資論」困擾的李嘉誠,這次是真的要殺回我國了?

地理位置看,東亞銀行金融大廈位於上海陸家嘴環路、花園石橋路口,緊鄰上海最高的城市地標上海中心。作為外企最愛的金融中心,陸家嘴的寫字樓長期保持極低空置率。此 前,世邦魏理仕曾發布報告稱,預計陸家嘴租金將持續上漲,並保持穩定收益。從數據看,上海寫字樓價格上漲幅度要遠遠低於住宅。此次成交大樓從2009年的 5.5萬元/平方米到目前6.5萬元/平方米,上漲幅度不到兩成,而在此期間上海住宅價格漲幅已經接近翻番。看來,ARA的這筆交易可以稱得上是非常「劃 算」了。

李嘉誠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白手起家,在香港打出一片天,長期占據著華人首富的位置。在香港發跡的李嘉誠抓住了香港回歸的良機,一路北上,旗下地產上市公司的土地絕大部分都是在國內拿到的,不可思議的囤地10年不開發,躺著就能賺地皮的錢。

隨著內地樓市低迷,反腐運動日趨激烈,嗅覺靈敏的李嘉誠拎包走了,將戰場轉移到歐洲。為啥選擇歐洲?歐債危機後,在李嘉誠看來,歐洲遍地都是廉價的資產。更重要的是,我國經濟同樣需要向歐洲輸出資本。李嘉誠搶先布局,企圖輕鬆坐上中國在歐洲的轎子。

李嘉誠在英、法、意等國頻繁出手。義大利政府拒絕了他們收購電信業務;法國社會黨更是直接介入,反對李家收購視頻業務,理由是不想將視頻業務賣給一個非歐洲的買家。歐盟一看李嘉誠沒有收購成義大利電信轉手收購了英國電信,說這筆交易需要反壟斷審查,再次成了歐盟「砧板上的肉」。

不過即便如此,李嘉誠未必會後悔撤離香港。在2003年至今的一波漫長的香港住宅牛市中,出現過數次唱跌潮,其中聲勢最大的一次是2008年美國次債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恆指跌幅過半,樓市一度被指九七重臨,然而最終僅輕微回調又直線飆升。但在今年,看跌樓市的人越來越多。投行摩根大通和瑞銀在前後幾天內一起唱空樓市,一個看跌5-10%,另一個更認為最多跌39%,在媒體一通渲染下成為「樓市大逆轉」,更驚動到內地市場。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雖然樓價近期有輕微回落跡象,但政府不會撤回「雙辣招」,因為政府無責任確保樓價只升不跌。相比香港,內地樓市的前景可謂別有洞天。ARA助理首席執行長Ng Beng Tiong曾公開表示,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及房地產基本面對於精明的長線投資者而言仍然具有吸引力。而中國市場近期走軟,為投資者帶來了難得的投資機遇。

在成立之初就與李嘉誠淵源頗深的ARA,是由長江實業持股的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在該公司成立之初,長江實業曾經持股ARA 13.87%,占據第二大股東的位置。看來,ARA選擇「回歸」的第一站上海,正在受到來自各大機構的重點關注。第一太平戴維斯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發生在機構投資者之間的上海房地產投資交易總額為人民幣160億元,較前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增長了59%。

曾在2014年將其我國內地物業南京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接連賣出,ARA被解讀為與李嘉誠一同「撤資」內地的李嘉誠系公司。但這家曾經「撤資」的公司現在以總計將近60億人民幣的兩項交易,宣布它又回來了。我國一線城市的樓市未來,未必漆黑一片。

但必須指出的是,ARA並非李嘉誠「嫡系部隊」。長江實業目前僅是該公司第四大股東,持股7.84%。就此其實很難判斷購買上海寫字樓,是否出於李嘉誠的意志。就商業邏輯來講,若李嘉誠本人想購買這幢寫字樓,更應由旗下公司直接出面交易才對,不必搞得如此神秘。特別是此前撤資傳聞已鬧得沸沸揚揚的背景下,由自己出面買下內地物業,豈不是更有說服力?

有人指責李嘉誠拿地的時候,通過潛規則「有法不依」,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把李嘉誠留下來,就能規範公權力運作嗎?沒有靈活退出機制的產業難以進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只會讓更多的企業家捲舖蓋跑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7848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