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身鏡頭: 速遞佬的日常 與 步兵路線

比卡超| 2015-10-18| 檢舉

相信不少人都用過送貨服務,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手中的貨物究竟是怎樣送到手中呢?Klaus,一位在尖沙嘴一帶送貨的工友,記錄了自已送貨的路線圖。這些圖片沒有甚麼驚奇、引人之處。這種生活就是社會上大多數打工仔每天過著的生活——儘管平平無奇,但支撐大家的生活。沒有了這些寂寂無名人在背後付出努力,這個城市根本無法運作。

這輯照片原為他在第七屆工人文學獎攝影組的參賽作品。工人文學獎在1980年由新青學社創辦,旨在鼓勵工人表達自己的生活和感想,接連辦了四屆後中斷。到了2010年,一些新青舊人聯絡志同道合的各方友好復辦,至今復辦三屆。

圖文:Klaus Lee

這份速遞工作的背景

2010年的農曆新年之後,到2013年4月,我斷斷續續與好幾個玩音樂的朋友一起住在工廈,一起上班。我們一起經歷過兩間公司,做的都是中港物流速遞,每星期一至六,八點左右回到在火炭的公司,把從內地運送過來的貨物分區,然後運送出到尖沙咀,送給客人。

我做的職位是步兵。「步兵」是落地跑街的送貨員,司機把一個區域要送的貨物投下給你,自己在有限時間內部署好路線,把它逐單逐單送完,是單打獨鬥的time attack。做的大都是廣東道到彌敦道附近一帶,由中港城一直走到星光行,再在九龍公園徑的四條行車線「過河」,到彌敦道附近派送餘下貨物。

貨物的件數和單量也每天不一樣,一天可以由十多單到六十單不等。而一單可以是一份文件,可以是十多箱超過一百公斤的貨物。一天是輕鬆慢行還是跑到滿身大汗倒是聽天由命。

這一天的路線

一. 下車經海防道到廣東道

二. 今日要送的貨

三. 往中港城平台途中遇到的「行家」

四. 拿著文件上港威大廈

五. 星光行內的「門牌」

六. 有時也要在商場裡找鋪號

七. 港威大道

八. 每天都要橫過的九龍公園徑

後感

一直也想以攝影來讓更多人知道速遞工人的體會。但工作量的關係,一直只能偷時間拍下一兩張照片。這次為參與工人文學獎(這輯照片原為第七屆工人文學獎參賽作品)拍攝的那一日的工作量當然算是很輕鬆。因為其實拚命勞動中的工人,是沒有可能有閒情有慾望拍下工作情況和環境。所以這次的攝影中,工人階級的視角是真的,但有一部分的刻劃是虛構的。勞動者在勞動當中的心理和情緒,好像唯有自己親身體驗過才明白。若單從外部的媒介就去理解一個勞動者,是不在地的。

我這些沒有工人笑臉,也沒有工人苦況的影像,可能是謹謹是獻給同行師兄的一則冷笑話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6626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