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新劇還是沒啥水花,TVB藝人北上撈金為什麼容易水土不服?

 

文/吸金少女

最近《獨步天下》開播了,作為第一批的清穿小說,終於影視化了。我還是很期待的,更何況看到了熟悉的TVB面孔——林峯。

林峯首度剃光頭出演清宮劇,還是皇太極——一個自帶背景音樂的男子。

幾集看下來林峯的演技都在線

他已經不是第一次演皇帝,早年他在《尋秦記》中就有飾演嬴政,就已經很好地把握角色。

在TVB之後的演出中,林峯不斷嘗試不同角色,奠定了自己的演技基礎,也在日夜拍戲中悟出了自己的拍戲方式。

他的演技毋庸置疑,但是卻在TVB七失視帝,雖然TVB專門設置了一個我最喜愛的男角色,但是終歸不是最佳男主角。

在2014年林峯離開了TVB,簽約英皇,自此開始了「北上」的征途

他的第一部內地劇是《大漢賢后衛子夫》,這部劇可謂TVB整個團隊北上的作品,製片人是劉家豪、梅小青夫婦

之後林峯又出了幾部劇,《陸小鳳與花滿樓》《六扇門》,還是多以古裝武俠為主

以及最近以網劇形式播出的《獨步天下》,熱度都很一般,林峯到了內地,人氣大不如在TVB時。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是林峯有,TVB大多藝人北上都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

比如佘詩曼,她的演技在TVB這麼多年得到了沉澱,也得到了認可,憑藉《鳳凰四重奏》獲得TVB雙料視後,出色地詮釋了四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女性(劇情類似電影《茉莉花開》)

反觀她北上後在內地的成績,不免讓人有些唏噓。

2011年和老搭檔歐陽震華一起出演《帶刀女捕快》,這是內地和香港的一種新嘗試,由曾原TVB監製《陀槍師姐》系列和《新醉打金枝》等劇的鄺業生擔任該劇的總導演和監製,該劇的製片人瀟瀟還表示這部劇最初的創意來自《陀槍師姐》,不過背景放在古代,涉及更多撲朔迷離的連環案。

可惜作為TVB嘗試跟內地合作的劇集,並沒能打響北上的第一炮。這部劇當時只是賣給了一些地方台,上星已是兩年後,所以一點水花也沒有。

還有亞視出身的吳錦源執導的《新審死官》,雖然請來了郭晉安和佘詩曼,講述的也是大家很熟悉的狀王宋世傑的故事,但最後也只能賣給翡翠台,

北上作品成為炮灰。

同樣尷尬的《建元風雲》(又名《忽必烈傳奇》),拍攝和播出都無聲無息,要知道這部劇的執導徐小明,曾經的爆紅款都有他的作品,比如《大俠霍元甲》,《來不及說我愛你》等

因為北上成績並不理想,佘詩曼回巢,2014年和林峯演出了《使徒行者》

最近於媽的《延禧攻略》放出片花,驚喜地發現佘詩曼繼《金枝欲孽》後再次出演清宮劇,這次是乾隆的嫻妃

記憶中爾淳再次回到紫禁城

佘詩曼再次出征內地市場,不知道能否成功,還得等看明年播出後見真章。

同樣北上發展的還有胡杏兒,前段時間在《那年花開月正圓》裡面出演反派角色胡詠梅一角備受熱議。

離開TVB時胡杏兒說過,雖然在TVB能磨練人,TVB也永遠是她的家,但是家雖好,她也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選擇不一樣的角色,經歷一下不同的環境,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所以這一次她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選擇了胡詠梅反派女二,並表示自己不會永遠做女一,想要有更多的新嘗試,演出更多不同的角色。

可是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一開場扮相有些尷尬老氣,沒有少女感

在整個內地劇集大環境下,她濃重的TVB式表演,還是讓觀眾很出戲。

胡杏兒早年曾經憑藉著《我的野蠻奶奶》圈粉無數,更是靠著喜劇化的誇張表演獲得一致好評,但是TVB流水化的劇集製作,將她定位在相似的角色上。由於長期角色的單一和模式化的表演,來到內地後,她接觸到不同類型的角色時,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這幾年TVB大批演員北上撈金,一年賺的錢抵過在TVB好幾年的,就連樂易玲也開始接手邵氏的電影,將TVB的經典IP改編成電影。

像胡杏兒、佘詩曼這樣水土不服的問題卻屢見不鮮,畢竟在TVB拍戲要求的是速度,香港大環境下的大多TVB演員大多拍攝屬於自己的故事,用粵語對白現場收音,也早已經適應了這種表演模式。到了內地發展第一個受局限的就是他們的語言問題~

胡杏兒在內地發展比佘詩曼稍好得益於她的普通話,因為標準的普通話有了更多參加綜藝拍攝的機會,讓內地更多觀眾認識她。

只是光解決語言問題還不是關鍵,TVB的前編劇陳寶華已經北上14年,這位寫出很多TVB經典劇《我本善良》《十月初五的月光》《妙手仁心2》等的編劇,表示要寫出好劇本,要當本地人。

其實同理,想要被更多內地觀眾所接受,需要的是融進內地的圈子,知道內地觀眾的影視娛樂喜好。

王祖藍是北上發展相當成功的TVB藝人,而他並不是TVB里最出名的藝人,一直多任綜藝節目主持人,最有名的是模仿類節目《荃加福祿壽》。

那句經典的「我接受唔到咯」也是出自這個節目

王祖藍在《荃加福祿壽》里模仿angelbaby

王祖藍在《荃加福祿壽》里COSPLAY美少女戰士

這個綜藝節目還讓TVB專門開了一部劇《荃加福祿壽探案》,可想而知在香港的火爆程度,同時也挖掘了王祖藍的「扮嘢」天賦

後來湖南衛視開了一檔節目《百變大咖秀》,也是以「扮嘢」為主,就請來王祖藍做嘉賓,這個節目曾經一度火爆

王祖藍的各種扮相惟妙惟肖,各種內地人的梗玩的相當6~

金星的扮相可謂是以假亂真

《還珠格格》中的容嬤嬤

葫蘆娃

這些密切貼合內地人的人物形象,讓王祖藍很快地走紅,在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後參加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人氣暴漲

不得不說,他已經在內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定位。現在他和邵氏合作在內地開工作室,旗下藝人已經有20多名,就連當年的TVB小花旦徐子珊現在也簽約他的工作室。

除了王祖藍,另一位北上成功者是蔡少芬,演了《甄嬛傳》中的皇后一角讓她在內地站住了腳。

一口港普笑料不斷,在綜藝節目中又總能高情商應對各種狀況。

參加真人秀節目《偶像來了》,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到作為香港人為何紛紛來內地撈金。「其實我沒多想這個問題,因為(都是)中國人不要分這裡人,那裡人。」

蔡少芬之所以這麼好的融入,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早年來內地發展,因戲結緣了張晉,兩人相互影響。

蔡少芬的例子還很好的說明了一點,不管過去得到了怎樣的成績,來內地打拚,那麼就等於要先熟悉環境,心態擺正,一切從頭開始。畢竟在內地看TVB的是少數,而那些在TVB拍攝的劇集也最多是混個臉熟,比起內地的小生花旦並沒有什麼競爭力。

事實上像鄭嘉穎那樣以《步步驚心》一炮而紅的是少之又少,更何況他在劇集中的表演也非典型的TVB式表演。

不難發現,大多在內地發展的不錯的TVB藝人,大多都是非典型的,早期進軍內地市場的演員比如劉愷威、鍾漢良,在TVB時都不是一線小生,在內地苦等幾年等一部好平台的好作品。

鍾漢良的《來不及說我愛你》

最後想說說TVB藝人的表演模式,TVB的藝人一旦成功出演了某種類型的角色,之後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同一類型,比如黎耀祥的《巾幗梟雄》,現在看他演什麼都是「柴九」。(懷念他早期一人千面:《西遊記》中的豬八戒和《神鵰俠侶》裡面的老頑童)

演技是演員立命之本,而演員的演技最怕被固化,被臉譜化對於演員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情。TVB的臉譜化更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帶著強烈的地域特點,很容易和內地演員搭戲顯得格格不入,這個不是演技的問題,是表演方式不在一個維度。(早年我看合拍劇就有這種違和感,比如《八大豪俠》《天下第一》等,只不過情懷已經把它們化作美好記憶的一個點)

鄧萃雯在TVB時演過《金枝欲孽》,來內地也演過《新還珠格格》,兩個不同的宮妃,兩種不同的表演,正是因為她認真研究每個角色,找到相似角色中的不同,也綜合考量觀看的受眾,所以看起來才不會覺得違和。

北上發展接戲考慮的不再是趕工和收視率,而是要把自己曾經的表演模式清零,選擇好的劇本、具有挑戰的角色以及合作的對手。

把握內地人的口味和習慣,挖掘自己的深層才華。王祖藍就是成功的案例,深入了解內地人的梗:「葫蘆娃」也好,「還珠格格」也罷。娛樂了大眾,打開了內地市場。

找對適合自己的路,也是很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17072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