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十大膠劇,這幾部已經讓你無力吐槽

授權

今年無線進入50周年,在50年來為大家留下了不少回憶,原來TVB除了曾經出過一些劇集是那麼經典,成為港人的集體回憶,還有「膠」劇。「膠」字是網上流行的字眼,大概意思就是指該劇集無聊透頂,不堪入目,除了最簡單以劇集作為量度之外,一些本應以輕鬆搞笑的劇集,但做得實在太差,笑不出之餘還令人有些尷尬,絕對可以進入「膠」劇之列。一些可能本身正正常常的劇集,但因為一個爛尾,將整套劇的血汗毀於一旦,這也是另一類「膠」劇。

第十位 - 「強劍」

「強劍」是2007年的古裝,由黃宗澤和鄭嘉穎主演,是一套加上特技的武俠片。初初其實大家都覺得劇情發展不錯,尤其是黎耀祥力戰而死的一幕更為感人,可惜去到最後劇情竟然開始暴走,黃宗澤和鄭嘉穎除了照抄「唐伯虎點秋香」入面介紹毒藥「含笑半步釘」的情節之外,竟然還學識了「龜波氣功」。雖然看得出無線想找革新路線,以特技去包裝武俠片,不過有時去得太盡就弄巧成拙,結果大家就怒罵結局,套劇前半段的心血就沒有人留意了。

第九位 - 「桌球天王」

鄭少秋在2009年年的「桌球天王」,當時不少人都十分期待,始終秋官的產量不多,但勝在個人有質數保證,加埋多年來的一班粉絲支持,誰都估不到竟然會成為「膠」劇。首先最令人覺得「膠」的地方,就是屠龍提示和倚天杆球桿,除了有火焰和龍捲風之外,他們的招式更加令人覺得是破壞桌球,情況有點像「戀愛自由式「,不過更誇張,更離奇。不過就慘的是,這套「膠」劇正式「膠」出國際,法國花式桌球選手Florian Kohler就將劇集誇張招式的片段放了上Facebook ,招來不少外國網民恥笑。

第八位 - 「神探高倫布」

「神探高倫布」是2013視帝黎耀祥的作品,此劇本身以為是跟據美國「神」劇「神探可倫坡鈳」的參考作品,但原來純粹參考個名,劇情全完不是查案推理劇集,而是講人性為主,不少觀眾看完之後立即大力怒罵劇情無聊,收視更加曾經跌破20點。其中最難頂的是,劇集中馬賽不斷的稱呼高倫布為「布布」,更有人統計過在短短21分鐘的劇情竟然叫了35次,極為洗腦兼煩擾。

第七位 - 「荃加福祿壽探案」

2011年的台慶劇,有一套叫「荃加福祿壽探案」,當年王祖藍,阮兆祥及李思捷三人因扮嘢而聲名大噪,令TVB都為他們這個組合開劇,更以阿姐汪明荃做女主角,各方面看下去都是十分重本製作。不過整套劇都只是不停翻炒以前的舊笑話,以及他們最擅長的食字遊戲,加上結局來得太快,不少人認為是爛尾。劇情牽強是最被人詬病的一環,令人覺得純粹是為搞笑是堆砌,而劇中汪阿姐的百變造型亦令不少人不習慣,覺得她過份扮後生。

第六位 - 「來自喵喵星的妳」

上年有一套劇,看陣容你就知不是小菜一碟,兩大視後田蕊妮和胡定欣,加上陳豪做男主角,絕對是台慶劇的人馬。不過「來自喵喵星的妳」的創出低收視,最終只有平均21點,甚至試過跌到去19點,全因為劇情十分之離地!除了一些科學理論根本是不存在之外,劇情發展更加被批為翻抄同為兩大視後演出的「鬼同你OT。」而觀眾們亦都接受不了田蕊妮扮貓,認為她「幾十歲扮可愛」。

第五位 - 「王老虎搶親」

作為一套錢嘉樂難得的擔正劇集,大家未必對「王老虎搶親」有深刻的記憶,不過如果講是陳鍵鋒扮女人,大家就會立即對它有些印象。作為一套古裝劇,除了種種不合理的穿崩位之外,在劇中經常出現「噴飯」的畫面,想用此去達到搞笑效果,可惜不好笑。搞笑不到位,劇情離譜,隔硬將動畫「叮噹」的情節套入劇情當中,完全是為搞笑而搞笑,想引人共鳴,可惜又過於造作,太流於表面。

第四位 - 「神槍狙擊」

2013年的「神槍狙擊」,是謝天華在TVB的告別作,事關在劇集入面,他徒手攀石都算,還要只以一隻手抓住石頭,另一隻手還可以還電話。在電影中,湯告魯斯也曾經徒手攀石,但十分專注,絕沒有能力做到謝天華的境界,結果被網民恥笑到天際。除了這個,徐子珊的不死身也是在這套劇集中練成的,在坐椅連環避開子彈,尤如「快銀」上身,不過在大結局卻中一槍就死亡。

第三位 - 「飛虎II」

如果講一個結局搞死一部劇,「飛虎II」可謂是當中的表表者,作為2014年的台慶劇,加上第一輯的「飛虎」好評如潮,理應第二輯都會有好反應。其實套劇本來是好地地的,講警匪槍戰只要不太誇張,香港人一定受落,可惜結局真的誇張太離譜。話說梁烈唯以手槍在對面大廈,以玩具泡泡槍射出來的泡泡,在以其反射看穿敵人的位置,用手槍遠程打去對面天台射殺敵人,的確「膠」到無朋友。不單如此,大結局中的計時炸彈,扭轉了一般觀眾以為拆炸彈一定要剪線的概念,原來只要像鬧鐘一樣關掉就可以。這樣荒誕的劇情,即使劇集初頭做得多好都沒有用,成為第三「膠」劇絕對實至名歸。

第二位 - 「十兄弟」

「十兄弟」其實是重拍粵語長片的經典之作,可惜放在真正的黃金時段的電視劇中,造型十分奇怪之餘,劇集也十分怪誕。不過這套劇本身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當時的收視也不太差,現今亦將會重拍多一次新版本,可見其實「膠」得來也是有保證。作為一套「膠」劇,在這裡並不一定是貶義,反而「膠」得來而令到觀眾受落,卻是十分之強勁。

第一位 - 「大冬瓜」

榜單終極第一位,「大冬瓜」跟「十兄弟」一樣,也是以古裝特技為主的電視劇集,不過它傳頌的方式並不像「十兄弟」,因為這部劇完完整整是一套爛劇。首先,一看劇名已經令不少人卻步,雖然這是智叔廖啟智當時回歸TVB後的第一部劇,不過都是負評占大多數。除了以「范統」,「屈基」這些無聊的食字作為角色名,也九唔搭八的去模仿「寵物小精靈」,劇中有圖鑑,有法寶,冬瓜便是精靈球,完全不明白編審如何想出那麼斷線的劇情。而作為一套黃金時段的電視劇,不少網民認為這一部是兒童節目,因為除了劇情「膠」化之外,羅貫峰,蓋世寶和譚玉英都是在兒童節目見慣的口面,相信這部劇作為「膠」中至最應該沒有人異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17040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