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枝欲孽》到《使徒行者》,TVB劇這些年發生了什麼改變?

追《使徒行者2》的人,大多數是兩類人,一類是喜歡這個題材劇型的人,另一種則是出於情懷和習慣的人。

偶就是第二類。因為,在很多70後、80後的心中,TVB時代已經隨童年一起走遠,對偶們來說,TVB的光輝歲月是在上世紀的90年代,所以,對於這兩代人來說,有一種情懷叫TVB劇。

「做人呢最緊要的就是開心了!」這句TVB經典的台詞,說它是最早的心靈雞湯都不足為過。只是面對這位日漸西山的舊友,最適合它的台詞唯有這句了:

「X哥,這次你一定要幫我,不然我死定了。」

TVB劇中的一句經典台詞,道出了當前TVB的困境——《使徒行者》第一部問津時,曾被冠以逆襲的華裳,所以萬眾期待的《使徒行者2》也被寄予厚望,但看到現在,略略失望的肉肉忍不住又再次想到這句台詞,究竟,有誰能帶著TVB走出泥潭?

所以今天,偶想好好的聊聊關於香港TVB劇的過去和現在。

——回春的雞血只夠撐一季——

《使徒行者》第一部播放時,確實火了一把,可以說,tvb這次把殺手鐧都祭了出來。大概是大家太久沒對TVB上心,當「誰是臥底」的全民遊戲沸盈於耳,於是大家都對這久違的港味莫名的興奮起來,也曾一度以為TVB開始逆襲了。就連豆瓣評分都為《使徒行者》打出了高分,確實是個漂亮的翻身仗。

《使徒行者》內地播放量達24億次,成為唯一一部播放量超20億次的港劇,電影版《使徒行者》去年上映時,取得了超6億的票房,因其擁有強大的粉絲基礎,被各方均視為港劇打贏翻身仗的重要一步。

由於內地資本的注入,《使徒行者2》與前作相比,可謂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演苗僑偉在面對內地媒體提問「有什麼變化?」時,直言不諱地說道「當然錢更多啦。」

凡事有利必有弊,《使徒行者2》在製作上的不差錢,讓我們看到取景地不再局限於「警局、商場、茶餐廳」,

以前場景rio簡陋,下班去蘭桂坊,分手在九號碼頭,散心去南丫島,爭產在高等法院……

別墅就那麼一兩個來回用

還有萬年不變的輪流穿的戲服

而《使徒行者2》不僅豪氣換了別墅,外景地也是相當的壕,泰國、深圳、珠海與香港四地實景拍攝,果然是「不差錢」。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改變,就是節奏加快,更偏向英美劇模式,一改港劇原有的市井氣。

TVB在香港的收視人群主要是師奶,自然有不少她們喜歡看的情節,但如今TVB進軍內地,來到幾億的大市場,目標用戶改變,尤其是要討好喜歡刺激快節奏的年輕人,所以呢,《使徒行者2》沒有婆媽的家庭戲份,也沒有中年師奶梅開二度,誰是臥底劇情燒腦,節奏快到懷疑人生……

可香港市井生活描寫被輕描淡寫的幾筆帶過,不再是偶們曾經熟悉的港味。沒有了地方風格的烙印,也不再是我們曾經都愛喝的那杯絲襪奶茶。口碑方面也是差強人意,豆瓣評分7.2

畢竟對於內地許多70後、80後而言,TVB是一張情懷牌,是一杯擁有獨特味道的「絲襪奶茶」,即便偶們嘗過美式奶茶(美劇)、韓式奶茶(韓劇),即便絲襪奶茶已不再流行,但偶們始終記得它獨特的味道。偶們當然願意接受包裝更精美,材料更極致的絲襪奶茶,但請不要因為這些而失去它原本的那抹茶香,和它特有的港味。

——這些劇你看了多少遍?——

演員陣容強大,演技在線,顏值齊高,劇本精彩,製作精良……能把這麼多褒義的詞彙疊加在一起的也真的就是TVB了。那些看了又看的劇,即便是放在當下,即使你已經知道了結局,但這些劇仍然有著讓你繼續追劇的魅力。

TVB就像是一台生產娛樂劇集的巨大工廠,在TVB40多年發展歷程中,量產類型劇占有重要地位。 在TVB劇中,監製的重要性就相當於電影的導演,從故事大綱的確定,到演員的選拔,再到具體的製作,所有事務都離不開監製。可以說,一部劇的成敗得失是直接由監製決定的,換言之,監製就是TVB劇的掌舵人。

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傑出的掌舵人,類型化正是TVB電視劇的典型風格。包羅萬象的類型劇滿足了人們不同娛樂審美需求的口味,給受眾更多的選擇餘地。

港真,TVB生產的經典好劇實在太多,不太可能一一例舉,偶大致分幾個小類挑出最典型和影響我們最深的劇來聊。

家族劇

家族劇,又稱家族商戰劇,通常以兩大家族之間商業鬥爭或者同一家族內部爭鬥為主線,描述人物間的微妙關係與愛恨情仇,薈萃了TVB眾多一線藝人,講述一個大家族的悲歡離合、興衰命運,以及家族成員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TVB真正意義上的家族劇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的,

TVB王牌編劇團隊與當紅小生花旦的精妙組合,也使得家族商戰劇總能獲得不俗的收視成績。近十幾年來TVB的家族商戰劇主要有《大時代》(1992),《笑看風雲》(1994),《天地男兒》(1997),《天地豪情》(1998),《創世紀》(2000),《流金歲月》(2002),《酒店風雲》(2005),《珠光寶氣》(2009)等等。

武俠劇

武俠劇多以著名武俠小說為背景,以身懷絕技的俠客義士為主人公,講述他們或行俠仗義或報仇雪恨的人間奇遇。

1976年,TVB播放了第一部由金庸作品改編的武俠劇集《書劍恩仇錄》。自此以後,古裝武俠戲成為了TVB主打華語娛樂圈的拳頭產品,

說武俠劇,不得不提 TVB上下公認的第一監製王天林。

看到照片是不是想說:原來是他啊!

當年在娛樂圈的地位較之其子王晶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無疑就是經典劇集的保證。《射鵰英雄傳》、《楚留香》每一部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在無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鄭少秋是媽媽輩當年的小鮮肉

而另一位傑出的監製則是用一部《尋秦記》引發當年黃易熱潮的莊偉健,在古裝劇方面,無線目前還沒有哪位監製能取代他的地位。

除此之外,還有《倚天屠龍記》(1986)《天龍八部》(1997)《大唐雙龍傳》(2005)等都是無線武俠劇集中亮眼的代表作。

但對於偶來說,只有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才是最好看的武俠劇以及最好看的一版神鵰,不接受任何反駁。

不知道是劇情太強、演員太美還是演技太好,眼見絕情谷中那些大片大片的假花,還有楊過頭上永不會融化的泡沫雪花,

真的是連偶這種小屁孩都能看出紕漏的道具,卻還是選擇性失明,嗯……就是看不到,看不到!

話說那時的白古真是帥瞎好麼,唯有他才能演繹什麼叫「一見楊過誤終生」。

李若彤版的小龍女經典到至今無人能及。

明明是部武俠劇,卻被偶當成偶像劇來看,整天都在挂念過兒能不能找到姑姑。

但讓肉肉詫異的是,才剛剛迷上白古的顏,《尋秦記》就變成了黑古,麼事麼事,反正有逆天的顏值,就是黑成炭也依舊是帥的。

講起《尋秦記》,堪稱是穿越劇的鼻祖,武俠和科幻相結合,現在再看也是停不下來的節奏,依舊想為編劇大大獻上膝蓋。

它是2001年的TVB台慶劇,也是古天樂在無線的最後一部電視劇。他飾演的項少龍在劇中是個萬人迷, 劇外也是萬人迷好不好啦,我就問,有誰沒幻想過要當項少龍的小妾啊!

故事的結局裡他同時擁有白月光琴清和紅玫瑰烏廷芳,還有個生來做霸王的兒子,人生贏家啊!

不過這個故事裡的每一個男子都在面對著取捨,即使是有圓滿結局的項少龍還是放棄返回21世紀的機會。

林峯當年雖然青澀,但演技還是不錯的,一人分飾兩角,一狠一慫,不比如今的關隊差呢。

戲裡的兩大反派——嫪毐和呂不韋,鬥來鬥去也是極好看的較量。總之這部劇方方面面都很不錯,值得反覆刷看。

職業劇

《尋秦記》之後,開始出現許多職業劇,所謂職業劇,就是通過發生某一特定職業里的故事,向觀眾介紹該職業的運作流程。相比於起日韓劇中的職業影視化,香港職業劇通過劇情來描述工作內容,更加貼近觀眾具有親和力。

要說《刑事偵緝檔案》是80後們的集體回憶,那麼《陀槍師姐》就是90後們對港產警匪片的集體回憶了,小時候放學回家就開電視追著看,作業都不想寫也要看這個劇,還勵志長大也去當女警呢!

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期,我們也因為TVB劇開始流行說 「有冇搞錯啊? 」、「發生這樣事呢,大家都不想啊。 」

「吶,感情的事不可以強求啊。」、「做人一定開心啦」、」你肚子餓不餓啊,我下面給你吃啊!「

還有那句「乖,喝粥!」,直到現在,偶家每次喝粥時,偶老爸還會調皮的說這麼一句。

在系列職場劇、小人物劇、武俠後,TVB又開啟了宮廷劇,一系列後宮爭寵,勾心鬥角的電視劇,無疑吸引觀眾眼球(特別是家庭主婦),大受歡迎。

《楊貴妃》2000年、《金枝欲孽》2004年、《宮心計》2009年、《萬凰之王》2011年。不過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宮斗戲的始祖《金枝欲孽》,有道是:「金枝一出,萬艷同哭」,說的就是這部劇,如果你只看了《甄嬛傳》那偶只能說你宮斗戲看少了。

這部劇最經典的,還是人物的塑造,四個女主,四種性格,四種命運。沒有絕對的主角,沒有瑪麗蘇全能,也沒有虛無的道德審判,每一個角色,每一個人在這部劇里,雖然講的是古代宮廷後宮之爭,但其實就像我們現實中的人一樣,有力活著,卻總有一些無奈和不僅人意的事情。

《金枝欲孽》好看,是因為它寫是人性,人生。好多次,回刷時,總以為自己能很快看完,並且明明都已經知道結局,但看著看著還是忍不住對裡面的人物掉眼淚。

這部劇的監製是戚其義,

1976年加入TVB,算起來已經30餘年了。拋開1991年轉投亞視之後的三年,在為無線服務的20多年裡,戚其義拍劇無數。早年的《戲王之王》,以及《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幾套長劇下來,成就了戚其義無線首席監製之名。而「天地」三部曲也成為TVB最著名的家族劇。

他最大的特點便是慣用的悲劇結尾也令他的劇在團圓為主的港劇中獨樹一幟,堪稱「決不讓你好過」。在他看來,大團圓結局就意味著失敗的告終。所以《金枝欲孽》的結局是個悲劇。

這個悲劇卻讓很多人懂得:權利鬥爭本來就是一場只有輸沒有贏的比賽,以為只要夠強大就能笑到最後,但在這個過程里,一步一步失去的正是自己。

反觀現在的宮斗劇、大女主劇,好像除了都是瑪麗蘇,幾乎鮮見一個正常的人。這樣的環境,這樣的人設,又能去哪找《金枝欲孽》一樣的人生呢?

可惜的是,現在的港劇是很難再看到這樣的大手筆了。看看這幾年的戲:《一屋老友記》因為歐陽震華和胡定欣搭檔,口碑還不錯;《致命復活》、《幕後玩家》、《溏心風暴》幾乎都只是及格線的口碑而已,也不再是當年那些讓我們追得欲罷不能的神劇了。

——回不去的TVB回不去的時代——

現在似乎已經不是「TVB 還能否達到過去的高度」的問題,而該是「TVB 為什麼再也不可能達到過去的高度」了,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已經沒什麼懸念。順著當下的情勢繼續下去,TVB已不太可能再回到巔峰,現實已是赤果果的了。

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單一的。

首先是缺乏對手。不可否認TVB的確是經典製造大廠,但現在電視行業整體衰落,觀眾總量減少。長期沒有競爭對手讓TVB流於平庸,員工們已經習慣事事做到及格就好,老闆沒有安排的事就不會有人去做。

如今內地的電視劇製作越來越精良,而TVB的電視劇布景和服裝還是那些。古天樂演楊過的時候,劉家良演的金輪法王穿這套和楊過鬥技,到了《尋秦記》里,項少龍還在穿這一件撩妹……

其次是內部分化。不少演員將重心轉向內地,加上TVB一年幾十部劇雷打不動地填滿檔期,漸漸地,質量讓位於產量

幕前幕後都處於青黃不接時期。新生代的香港演員實力不濟,相比前輩來說水準大幅褪色,是無線電視劇一落千丈的本質原因。

薪水跟不上時代變化。TVB在薪酬上把控很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不少綠葉演員也因此轉行。

如今的香港電影慢慢變成合資片的天下,TVB劇近些年真的有些捉襟見肘。曾經的繁華是港產影視的盛景,如今如何求變、求突破則是成為當下的難題。很可貴的是從《盲人大偵探》、《使徒行者》等片都能看到電視人不斷的探索,亦期待TVB劇亦能快入下一個春天。

想知道更多Tvb戲劇資訊/娛樂新聞 請關註以下面子書專頁

《Tvb Artist Fans Page》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16892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