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我個女有性別障礙,佢今年八歲讀小三,愈大愈男仔頭,上課盡量穿運動服,平日更加不肯著裙,迫佢都唔著。
甚至連揀玩具也會選遙控車或槍等,一般女孩子中意睇的卡通佢唔中意睇,只睇男仔果D例如機器人,爆X陀螺,
好怕她長大後變TB!!同佢BOOK左見心理醫生,唔知有無用?有無媽媽都有這方面經驗?

女孩愛公仔,男孩愛車仔,似乎是不成文規定。有家長因讀小三的女兒過於「男仔頭」,不僅拒著裙,又愛玩槍,擔心她「變孿」遭外界歧視。
有家庭治療師指,每個人均有兩性特質,若太年幼便「定型」,反易令子女感到遏抑。
有家長因憂心女兒不愛一般女孩子的玩意,在討論區吐苦水,聲稱怕女兒長大後遭攻擊。

網民:玩具應無分性別
事主直言,不敢向身邊朋友傾訴,怕被人說閒言閒語。但有網民指,即使其女兒長大後出現同性戀傾向,父母亦應接受包容,保護女兒免受傷害。亦有網民笑言,玩具無分「男玩女玩」,稱兒子小時候亦愛玩毛公仔、煮飯仔,但長大後都「很Man」。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家長應分清楚性別認同與性傾向不同,前者是認同自己出生的性別,後者則是青春其後的性吸引特質。
她笑言:「讀小三隻約8歲,仍未出現第二性徵,並非區別性傾向的時期。」而喜愛異性的玩具和打扮,亦非等同有性別認同障礙。
「例如女仔說想做男仔,可能只為去廁所時不用排長龍;但若女孩堅持站著小便,家長可能要留意了。」

心聆輔導及成長中心婚姻及家庭治療師鍾巧香指每個人均有兩性特質,差別在於程度,尊重孩子的選擇有助他們建立自信,毋須在小時候刻意定型。「小朋友發揮到男或女性特質,將來更易與不同類型的人接觸及建立關係。
反而自小灌輸男仔一定要這樣、女仔一定要這樣,可能會好遏抑。」

應尊重孩子選擇 助建信心
鍾舉例指,過去有個案是14歲少年本身性格柔弱、說話陰聲細氣,且愛「扮女仔」,令父母擔心兒子是男同性戀者,但了解後才發現他僅是模仿網上影片打扮,覺得做法「搞笑好玩」。「父母細問下,反而令兒子困惑,質疑自己是否真係『基』。」雙方經輔導後,最終澄清了誤會。鍾提醒,父母如用有色眼鏡審視子女,也會影響子女如何檢視自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