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解可以咁痕?市民被叮好痕,不要以為一定是蚊,近55年來最潮濕的4月助長蠓為患,這種台灣俗稱「小黑蚊」的蠓,在台灣已出現大爆發,而本港學校和公園都是重災區,牠們集體行動,市民遇襲多是連環被叮,有學童雙腳被叮腫如豬蹄。
就讀小六的葉同學上周四隨校到中大參與活動,途經草木較多的地方後,雙腳隨即被「細小、黑色的飛蟲」叮咬多口。他形容十分痕癢,事隔一星期,仍然蚊患處處。
葉同學疑被小黑蚊叮,事隔一周仍蚊患處處。(林宇翔攝)
梁小姐一家四口本周一(2日)上午到青衣北公園的小型足球場遊玩,期間丈夫及10歲長子與其他小童「落場」玩,自己與8歲幼子則留於場邊。梁小姐指,期間雙腳曾有「好多粒黑點」:「無咩感覺,係其他家長話我知先知,之後就開始痕。」
梁小姐幼子亦被蠓「攻擊」,手腳面耳仔無一倖免,幼子更痕癢得抓損患處。她憶述,當日僅逗留一小時,自己雙腳每邊都已被叮咬27、28處,即使噴上天然防蚊劑亦無效:「已經行上行落都趕唔走,(蠓)跳跳下又飛得快,拍落去都有血。」
她表示,幼子情況較輕,惟自己當晚開始又紅又腫,更痕癢難耐,整晚多次「痕醒」,翌日需提早下班求醫。「醫生都話好嚴重,又話近日都有好多類似個案求醫,要食藥及搽藥膏。」
另一位余小姐上月24日滂沱大雨,晚上睡覺時感到皮膚痕癢,腹部和眼部都出現細小紅點。余小姐「癢醒」,驚見天花板出現約8隻懷疑是蚊子的昆蟲,但她沒理會,繼續睡覺。
翌日,余小姐皮膚上的紅點擴散至手部,連眼部四周的皮膚都腫起,她堅持上班,直至下班,實在癢不可耐,她往求診,醫生懷疑她被蚊子或蚤咬,但未能確定是哪種昆蟲,處方了類固醇藥膏,余小姐兩天無法上班。
余小姐被不明昆蟲叮手和眼,雙手滿布紅點。(被訪者提供圖片)
於西環私家執業的家庭醫生鄭志文表示,不時會有被「蚊滋仔」叮咬後的求診個案,今年較去年增一成,相信與早前下雨頻繁有關。
他指,兩星期前有家長帶10個月大幼兒求診:「隻腳腫哂,好多紅色一撻撻,中間有粒點,特別硬同紅,摸落會痛,都有發燒。」他稱,家長都只是說家中有「蚊滋仔」,排除細菌發炎後,處方抗敏藥及低劑量類固醇,相信一周後就可消腫。
鄭志文解釋,「蚊滋仔」叮咬後會釋出分泌物,因小童較少被蚊蟲叮咬,故年紀愈小的幼童被叮咬後,所致的過敏反應愈嚴重。
另一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銘偉亦指,早前曾有一名3歲男童被蚊蟲叮咬後求診,家長指早上曾帶幼童到公園後,下午耳朵就出現紅腫,「腫到耳仔大了一半」,幼童不癢不痛,獲處方消炎抗敏藥。
有出產天然防蚊產品的「平凡媽媽」,其老闆娘麥嘉殷亦形容今年蚊患特別「犀利」,不少家長傳相給她求救,展示子女在校園被蚊咬後腫如「豬頭」,她建議由草本精油製成的媽媽紫膏消腫。
香港殺蟲業協會公關主任蔡炳然指出,蠓一般喜愛在濕潤的泥土、腐爛葉子、枯木等滋長,故公園及屋苑花叢是重災區。他指,每年3月中至10月是蠓的繁殖期,「最高峰必是夏季」,而受厄爾尼諾影響,今年較多時候潮濕有雨,有利蚊蠓繁殖,繁殖期亦延長。
蠓在台灣稱為「小黑蚊」或「台灣鋏蠓」,台南上月起出現大爆發,部分地區全鄉淪陷,當地政府已陸續召開會議商議對策,加強防治宣傳。高雄市教育局表示,學校近郊區,成為「台灣鋏蠓」滋生溫床,學生雙腿被叮如「紅豆冰」。
小黑蚊知多點:
問:甚麼是「小黑蚊」?
答:小黑蚊原名是「蠓」,長約1.5毫米,全身呈黑色,較常於夏天的下午及傍晚成群出現。
問:集中於甚麼地方繁殖?
答:多於濕潤泥土產卵,特別是含有大量腐爛植物的土壞,其他滋生地包括樹洞、半分解植物及植物殘株等。
問:會否叮咬人?
答:會,透過叮咬人、哺乳動物、鳥類等吸吮血液,但由於蠓難以隔著衣物叮咬,故多成群出現於頭上,並叮咬面部及外露的肢體。
問:叮咬後有何症狀?
答:與被蚊叮咬後相若,被叮咬的範圍有發炎、泛紅及痕癢,甚至會感到痛楚,部分更會出現水泡;亦有可能持續數天出現大面積組紅腫等嚴重過敏反應。
問:會否傳播傳染病?
答:香港普遍出現的蠓並不會傳播傳染病,但如抓破患處,有機會引致細菌感染。
問:被叮咬後應如何處理?
答:以肥皂及清水清洗患處,同時亦盡量避免抓癢;如發炎及紅腫嚴重,可凍敷患處消腫,如有不尋常發炎症狀,就應及早求醫。
防蚊大作戰 專家教你揀驅蚊劑
天然就是好?面對蚊患,家長出盡法寶幫小朋友防蚊,最近WhatsApp瘋傳中藥包防蚊,有專家則提醒,家長以為兒童不宜用DEET的驅蚊劑,但其實是謬誤。
坊間亦有不少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劑,但不少人擔心對幼童有害而拒絕使用。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則指,除螫刺昆蟲外,DEET可廣泛適用於避免被蚊、蠓(俗稱小黑蚊)等節肢動物叮咬。
專家指, 標籤具IR3535成份的驅蚊產品,對防蠓尤其有效。
他稱,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並無使用DEET驅蚊劑的年齡限制,而美國疾控中心亦建議DEET驅蚊劑可用於2個月大或以上的幼童,亦有臨床研究證實DEET驅蚊劑對孕婦亦安全。法國則建議6-24個月大用10-30%DEET,24個月至12歲用20-30%,12歲以上者則可用20-50%.

黃世賢建議可安全使用的驅蚊劑如下:
1. 含DEET驅蚊劑
2. 標籤具IR3535成份的產品(對防蠓更為有效)
3. 含icaridin的驅蚊蟲產品。
至於防蚊貼、防蚊帶、口服維他命B等方法,是否都可用於驅蚊?黃世賢直言有關方法完全無效,而天然成分驅蚊劑的有效時間不長,視乎成分濃度,通常不多於一小時,同樣亦有致敏機會,故不建議用作防蚊首選。
WhatsApp近日瘋傳防蚊中藥包。
另外近日瘋傳中藥防蚊包,藥材包括丁香、艾葉、白芷、蘇葉、薄荷、石菖蒲、藿香、金銀花,全部各10克,混合裝在布包內就可驅蚊。
註冊中醫師石敏棋表示,據中藥包的8種藥材分析,當中大部分屬辛香味,相信對驅蚊有一定作用;藥效方面,金銀花清熱解毒、藿香薄荷提神、石菖蒲祛濕;她亦認為,以藥材包驅蚊天然無害,勝過坊間部分含致癌物的蚊香。
她又指,中藥外洗止癢消腫藥材,包括金銀花、菊花、蒲公英、白蘚皮等,對蚊叮蟲咬亦有效;而踏入夏季,兒童較成年人容易流汗,體溫易變高,故家長應多為他們換衫、擦汗,避免成為蚊蟲的目標。
另外SHARP最新研發空氣清蚊機FU-GK50-B,集捕蚊及空氣淨化功能於一身,透過UV光吸引蚊子到機身附近,以其黏性的機身困住蚊子,適合室內使用,日本在上月底開賣,價錢約5萬日圓,相等於港幣約3500元,但香港仍未上市。
SHARP最新推出空氣清蚊機,集捕蚊及空氣淨化功能於一身。(相片來源:SHARP官網)
如何防小黑蚊?
穿上淺色長袖衫褲,未有覆蓋的部位,應使用驅蟲劑
如需塗抹防曬產品,請先塗上防曬液後20分鐘才噴上驅蟲劑
避免將驅蟲劑噴於兒童雙手,以免兒童因而將手上的驅蟲劑沾到口中或雙眼
家長可先將驅蟲劑噴於自己手上,再塗於兒童身上
回家後,家長應為兒童以肥皂清洗皮膚及衣物,而驅蟲劑應儲於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
同時應注意環境衞生,以免蚊蟲滋生驅蚊劑成分解構 邊款可以驅蠓? 驅蚊劑成分解構 邊款可以驅蠓?
天氣近日轉熱,加上天氣潮濕,蚊患處處。差不多55年來最潮濕的4月更助長俗稱「小黑蚊」的蠓生長,令不少人被叮得既腫又癢,究竟哪種驅蚊劑可能驅趕蠓?
搜羅了連鎖個人用品護理店萬寧有售的9種驅蚊劑,根據包裝上列明的成分作出以下資料搜集:
1. 邊隻驅蚊劑最具成效?
衛生署網站資料顯示,現時市面上有多種防蚊產品,其中含有避蚊胺(即DEET)的產品最具成效,至於埃卡瑞丁及桉樹驅蚊劑亦有驅蚊作用。
表中列舉的9種防蚊產品中,「3M Ultrathon驅蚊膏2安士」及「歐護防蚊液」產品標簽顯示能防範最多節肢動物叮咬。
「3M Ultrathon驅蚊膏2安士」產品標籤顯示,能驅蚊、蠓、恙蟎、鹿蜱、跳蚤、螫蠅,並可防水濺、防雨、防汗;「歐護防蚊液」則能驅蚊、壁蝨、蠓、蚋、沙蚤。
不過,個人用驅蚊用品是否有效仍視乎多個因素,包括有效成分和濃度、天氣、個人和環境因素等;效能最長方面,尚護健驅蚊貼12片能驅蚊、蠓、蚤、蟎,效能最長,達24小時。歐護天然蘆薈防蚊液能驅蚊,效能最短,可維持2小時。
歐護防蚊液
2. 邊隻驅蚊劑可以防蠓?
從產品說明標籤所見,「3M Ultrathon驅蚊膏2安士」、「歐護防蚊液」、「尚護健驅蚊貼12片」均清晰標明可以防蠓。
被蠓叮咬的範圍有發炎、泛紅及痕癢,甚至會感到痛楚,部分更會出現水泡;亦有可能持續數天出現大面積紅腫等嚴重過敏反應。
3M Ultrathon驅蚊膏2安士
3. 兒童不宜用DEET的驅蚊劑?
衛生署防護中心建議,安全驅蚊劑是指DEET(避蚊胺)濃度低於35%的驅蚊劑,兒童使用避蚊胺的濃度則不應超過10%。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則指,美國疾控中心建議DEET驅蚊劑可用於2個月大或以上的幼童。
從上表可見,所有驅蚊劑均符合安全標準,濃度最高為「3M Ultrathon驅蚊膏2安士」,含34.34%DEET;其次是「歐護防蚊液」,含25%DEET,「殺他死護膚蚊怕水」及「歐護天然蘆薈防蚊液」則分別含有6%及7%DEET。
「萬寧驅蚊蟲貼24片裝」、「尚護健驅蚊貼12片」、「驅蚊滴幼兒配方」、「珮氏驅蚊爽」走珠則不含DEET。
其中「珮氏驅蚊爽」走珠標示,產品含有10%歐洲野生紅茄提取天然成份 IBI-246,它能幹擾蚊蟲辨認人體散發出來的二氧化碳,從而使蚊蟲遠離人體,達致理想驅蚊效果。
需要留意的是,含DEET的產品不宜由兒童自行使用,亦不應直接噴射到兒童皮膚上,成人先將它噴在手掌上,再塗抹在兒童皮膚上,方為安全之選。
消委會亦提醒,部份人士特別是兒童,可能會對某些驅蚊劑有過敏反應,宜先將小劑量塗在手腕內側,確定不出現過敏才使用。
4. 先塗太陽油,還是蚊怕水?
消委會提醒,若有需要,在戶外同時防蚊和防曬,應先塗太陽油,後塗蚊怕水,但蚊怕水不用頻密地塗。
至於2合1防曬防蚊用品,消委會認為如使用含「避蚊胺」的2合1防曬驅蚊產品或無法達到部分消費者預期中的效果。因為若依照蚊怕水的使用方法,可能會得不到足夠的防曬保護。相反,補塗次數太頻密以致「避蚊胺」過多,可能增加引發不良反應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106383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