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經濟面臨危機!買房子必須慎重,看看買屋的詳細步驟吧!

Susan| 2016-03-26| 檢舉

地產經濟面臨危機!買房子必須慎重,看看買屋的詳細步驟吧!

房地產價格有升無降,許多人趕在房價再飆漲前置產自居,也有越來越多人搭上購房投資潮,藉房產升值創造財富。但不管是買房自居還是投資,整個過程都不能操之過急,免得徒增購房成本。 專家指出,不管是認購新房產項目,還是二手房產,都得做足功課,尤其應避免為了搶購心頭好而失去理智,誤陷購房陷阱。房產往往是個人最大筆投資,但有不少人在沒有充足準備下倉促做決定。 房地產網站iProperty指出,購房過程複雜,尤其不能單獨行事,早在開始物色房產時就得尋求許多人的協助,這包括房產代理、銀行家、律師和房產督察等。要做出明智選擇,除了諮詢房產中介,也應該尋求家庭成員和朋友的建議或提醒。不過,若諮詢的人經驗不足,可能讓置產變成一個令人沮喪的經歷。所以「問對人」也是一種技巧。

置產主要陷阱或迷思

1. 單獨行事

2 一見鍾情

3. 過度貸款

4. 口頭協議

5. 匆促簽約

6. 高價購入

7. 忽視鄰居房產價

置產步驟

1. 先定預算,再決定房產種類

2. 預算交易時間,尤其二手房產

3. 決定房產用途

4. 檢視發展商背景和紀錄

5. 確保沒有隱藏成本

申請貸款必備文件

1. 貸款申請表格

2. 所有申請人的身份證副本(前後)

3. 最新J表格/B表格/BE表格(過去2年)

4. 過去3個月的薪水單

5. 買賣合約副本/存款或訂金收據/發展商的獻購信

6. 地契副本(若有)

7. 過去6個月的銀行戶頭帳單

8. 已竣工房屋的估價報告

9. 現有房貸的最新帳單

可能需要的額外文件:

1. 最新公積金報表

2. 僱主發出的薪資確認信

買房一般程序

1. 選定目標

2. 簽署銀行貸款許可書(Letter of offer)

3. 支付購買價的2%或3%的訂金

4. 屋主/發展商簽約

5. 簽署買賣合約(SPA)

6. 聘任律師處理買賣合約

7. 支付餘下8%或7%的首期款(10%)

8. 買賣合約列印和支付印花稅

9. 呈交當局轉名

10. 正式成為屋主

1. 下決定前先巡視 許多人深信一見鍾情,房產亦然。但專家指出,一見鍾情不能套用在房產上,面對現實需求與生活環境才是更重要的考量。即使再怎麼喜歡那間房子,最重要確保該房子符合家人需求,也在置產預算內。在決定購買前,可以先在不同時間拜訪鄰里或巡視有關新地區,多了解當地環境和社區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未有孩子,也應該了解當地是否有學校或未來是否將設新學校,確保該房產的未來易手價值。此外,買主在簽約前可以聘請房產專家來測察房產狀況,這些專家知道如何檢測,也會適時提供意見。

2. 提早確認貸款資格 提早確認貸款資格,可讓自己掌握可借貸額度,並決定置產的預算。 iProperty指出,提早與銀行或房產代理接洽,可讓欲置產者獲得更多融資建議,例如聯名借貸以加強信貸申請,或在必要時拉長貸款供期。即使具備資格借貸更多,但負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借越多錢,意味每月供款將更多。再者,還得考量提升房屋的成本,例如裝修和購買家具。 為了不讓置產變得這麼沉重,專家建議置產和貸款前,應該分析每月支出,包括飲食費、交通、娛樂、車貸和其他供款等。最後還得確保有準備一筆錢來支付購房後的後期成本(一般占購買價格的2%至5%),以及搬家和維修成本等。別忘了除了房貸供款,還有其他開銷如房產保險、保安與管理費用等。假設無法獲得融資被逼打退堂鼓,也應確保首期款不會被沒收。

3. 買屋新手 先定預算 房產一般是個人最大筆投資,買屋新手務必得做好功課,從預算、房產種類,再到貸款等,都應該有個盤算。 購屋者協會建議,買屋前應該先擬定預算,再決定心屬的房產種類。住宅房產可以是公寓、有地住宅、半獨立式洋房等。 如果心屬二手房產,建議預算4到6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交易。儘可能避免租約(leasehold)地契房產,因為過去數據顯示,租約地契的價格會比永久地契遜色,而且因需獲得州政府批准,其交易時間亦更長,約7至10個月。 如果是向發展商購買,一般經過一段施工期。發展商會按進度向屋主或銀行記帳收取相關金額。從推介開始,一般移交期限是2至3年內。之後是決定房產用途,你可以自居、閒置、託人看管或出租。

4. 鄰里房產影響價值 許多購屋者忘了,鄰居的房子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房產市值。你可以要求房產代理提供鄰近達成交易的價格來比較,這可讓你知道合理的房價。 這樣不但可以比較房價,也讓你知道市況、房子狀況和面積等。 欲置產者應避免付出比鄰居更高的價格,在決定購買同一地區最貴的房子前,請三思。因為鄰居更低的屋價,會拖低你的屋價。如果買房為了投資,一旦市況下跌逼使你售房,屆時你的房價可能不足以支付剩餘房貸。

5. 做好市場調查 位置,仍然是購房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許多新手買家對房產市場很生疏,對買什麼和買哪些地區的房產沒有一個清晰概念。 要做好對房產市場的調查,准買家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在心水地區多看多研究,才能更好的認識和掌握市場狀況。 例如,投資者不一定得支付高價在熱門地區購買一種類型的房產,反之可以重新調整一下思維,購買該房產附近不同類型的房產,從中獲取回酬。 如果有意在房產市場火熱時進場,最好先了解房價大幅攀升的原因,預測附近哪些地區的房價將會上升,再搶先時機。

6. 檢查發展商背景 在確認房產、地點、價格和其他細節後,不要忘了檢查發展商背景和紀錄,包括發展商財務狀況、債務、必要的准證和批准、過去與進行中項目等。 購屋者不要被印刷精美的房產冊子和展示單位所迷惑。這些未必會反映在真正待售的房產上,而且展示單位內的裝潢與設備一般非原有房產的一部分。 此外,房產位置也應該在考量內,例如房屋是否朝東、位於死胡同、附近設備、靠近大道或工廠等。 這些因素對未來房產升值影響很大,不能單靠冊子和展示單位來決定購買。在釐清所有因素、動筆簽署買賣合約前,最後應該確保沒有隱藏成本。

7. 購房應白紙黑字 購房涉及金額高,所有細節與條款都應該清楚的註明,不能輕信口頭協議。當涉及合約時,書面協議總是勝過口頭的。 房市火熱,許多熱門地點的房產往往賣氣驚人,但專家提醒,欲置產者不要因此匆忙下決定,尤其不能略過和匆忙簽署房產買賣合約。 身為買家,應該明白本身所簽署的合約文件,同時儘可能早些檢閱即將簽署的文件。你可以提早索取文件,撥出時間閱讀條款,必要時應提問。 專家指出,錯誤的假設、條款寫得不好或不見,以及不明白有關條款的影響,將會導致更高成本,甚至合約無效。 另外,房產購買合約內應註明許多細節,例如在購買二手屋時,假設你要求賣家在交屋前維修廁所,就應該把這個要求列入合約內。 這是因為口頭協議很難獲得證明,甚至難以執行。一旦房產轉到你名下,任何原本你認為應該由賣家解決的問題或課題,將變成你的責任。

任何轉載請附上原文地址: http://www.winrayland.com/2015/07/Property-Tips-Procedures.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9833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