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和大家分享了東方各國的農曆新年獨特慶祝方式,這回咱們就把鏡頭轉向祖國——馬來西亞!
農曆新年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如「撈生」、「拋柑」等等農曆新年「必備活動」,似乎沒做到就好像沒慶祝到農曆新年;但其實很多我們認為 「華人傳統的慶祝活動」,是新馬華人獨有、不是源自中港台等等大中華地區的哦~~
(errrr........ 這是個不良示範......)
▲ 本地過年特色:撈生
說到本地華人的農曆新年特色活動,第一個當然是 「撈生」 啦!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盛行的「撈生」,無論是企業的收工宴、開工酒,親戚朋友的家庭聚會等,大家總是愛來「撈」一番!大夥兒在「撈生」時都會邊撈邊說吉祥話,並且越撈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好運連連。這項特色已經「紅」到大中華地區,成為介紹馬來西亞農曆新年特色的第一招牌。
▲ 本地過年特色:二十四節令鼓
「二十四節令鼓」雖然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令為創意,但這卻完完全全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創作與驕傲。 1988年,世界首支二十四節令鼓隊,在柔佛寬柔中學成立。二十四節令鼓,氣勢澎湃、鼓舞人心,也是許多大型節慶、新春晚會等的重要表演環節。如今二十四節令鼓的魅力遍布全球;除了讓大中華地區驚艷,由 4 名馬來西亞留學生聯合創辦的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美國) 二十四節令鼓隊,也在 2010年登上世界籃球最高殿堂 NBA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國職業籃球聯賽)豪強雷霆隊(當年可是總亞軍)中場休息的表演舞台,用最磅礴的方式將馬來西亞華人獨有的文化精髓震撼了美國人。
▲ 本地過年特色:元宵節,拋柑、拋蕉
本地華人的農曆新年特色活動之二,元宵拋柑、拋蕉!
元宵節這天,許多組織、團體都會在湖邊、河邊舉辦「拋柑大會」,讓許多單身男女共赴喜慶。從原本只是女生拋、男生撈的拋柑大會,近年來不知從何時興起「拋蕉」這環(或許是因為兩性平等醒覺……我亂講的),如今連男生也來拋,男女彼此將自己的聯絡方式寫在香蕉和柑上,在茫茫人海中「撈」愛情!於是「丟柑扯好盎(老公),丟蕉扯好某(老婆)」就成了這項活動的非官方 「Slogan」啦…… 而除了真的是希望來覓良緣的單身男女,也有很多人雙雙對對、甚至是全家出動來參與這項活動,感受熱鬧的喜慶氣氛!
▲ 本地過年特色:新年賀歲專輯
回溯 80年代,香港當代紅星唱出了首首悅耳的新年歌曲,但是近年來市道不景氣,許多唱片業都縮水,中港台的新年歌曲已逐漸減少。反之,在馬來西亞除了舊歌新唱,還有本地電台、電視台每年都會重新編曲、甚至是完全創新的新年曲子,製作成全新賀歲專輯,且都深受大家歡迎。(多謝大家支持《MY ASTRO 猴爺大盛年》!)民眾的大力支持的原因,一來有熟悉的臉孔唱新年曲多幾分親切感,二來播首新年曲子來應節,無形中構成了新年期間,大家都一定要聽新年歌、買新年專輯的習慣,促使新年專輯成為了大馬的新年特色之一。
▲ 本地過年特色:柔佛古廟游神
柔佛古廟象徵著五個不同籍貫—— 潮州幫、福建幫、客家幫、廣東幫和海南幫的人互相合作的精神。柔佛古廟游神本來不算是農曆新年活動,但因為游神日期是正月廿一日,與農曆新年相近,所以當地華人也順理成章地將之歸類為農曆新年重要慶典;一般華人年十五元宵後就過完年,柔佛當地華人則要過了游神才算正式過完年。而這,絕對是馬來西亞柔佛獨有的農曆新年特色活動。五位神明將被帶到新山市區環繞一圈,游神期間許多民眾都會對著神轎拜拜,祈求平安。這項活動,每年吸引數十萬的民眾共同參與,更在2012年正式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本地過年特色:大團拜
無論新年前夕還是新年期間,馬來西亞許多政黨、公會、機構、社團等等,均會舉行各式各樣的大團拜。早期,許多「大人物」都會以傳統的登門拜年方式和民眾拉近關係,但近年來為了能和更多人一起聚在一起出席活動,所以乾脆來個「大團拜」好了!(畢竟一頓飯就能和數千人見面,好過挨家挨戶走得滿身大汗呀!這如意算盤,還真打得響啊~~~)民眾和高官聚在一起,欣賞華人傳統文化表演、舞龍舞獅、寫春聯、撈生等,全民一起共襄盛舉。
且不管這些傳統文化,是舊有的還是新興的、是大中華的還是馬來西亞的,作為華人子弟,咱們就有必要好好地把保留這些獨特慶典方式,把華人文化給傳承下去。新年快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8859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