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拾豬糞窮小子變成70年代大馬頂級富豪的真實寫照》

股票菜鳥| 2016-01-14| 檢舉

《撿拾豬糞窮小子變成70年代大馬頂級富豪的真實寫照》

誠然,不是每個人都含金匙出生,也不是每個人都在同一起跑點出發。這是否意味著那些較不幸的人士註定一生不幸?當然不是!

許多成功的前輩,他們都從陰溝里爬出來,並創下偉大的事業,數十年後依然備受推崇。其中最讓大馬華人欽佩的是已故拿督駱文秀。

從巴士、機車到汽車業務,「摩哆大王」丹斯里駱文秀的一生,不僅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真實寫照,更是大馬經濟發展的縮影。

對檳城人來說,駱文秀創立的檳城黃色巴士,迄今仍然是島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對全馬各地城鄉地區的人們來說,耐用的本田機車在過去43年陪他們走過無數漫長的路程;對新一代的中產階級來說,造型優美、素質卓越的本田汽車更是夢寐以求的代步工具。

換句話說,駱文秀創立的事業都緊貼時代的脈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駱文秀也是大馬華人企業家「白手興家」的典範。他生於1915年,幼年在中國福建省惠安縣赤石鄉撿拾豬糞供做燃料,完全沒有機會接受教育。12歲離鄉別井到檳城謀生,開始了他在大馬68年的創業生涯。

1927年初到檳城謀生之際,駱文秀先在巴士車廠當學徒,學習修理巴士及發動機,月薪只有3元。這段期間的磨練,使到他學習到汽車修理的技術,以及對引擎的深入認識,對他日後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

10餘歲的駱文秀,像其它由中國到馬來亞謀生的華族先賢一樣,克勤克儉,努力賺取身邊的每一分金錢。他白天在巴士公司當修理技工,晚上則靠洗巴士賺取更多的金錢。

18歲時,駱文秀已成為檳島著名的汽車修理技師,承接多家汽車公司的修理工作。同年,他以2千元買下11輛二手巴士,經過他的巧手翻新後,再以1萬2千元出售。這是駱文秀創業生涯中的第一宗成功個案;以盈利幅度計算,賺幅達400%。

之後,駱文秀利用這筆以企業手法賺到的1萬元及一些信貸開始創業,買下39輛巴士,並成立檳城黃色巴士公司。當時,他僅有30歲。

然而,翌年(1942年)日本侵略馬來亞,駱氏辛苦累積的財富悉數付諸東流,被日軍充公。

1945年戰爭結束後,駱文秀決定東山再起,經營腳車店,同時,銷售輪胎及機車零件等。而後,業務也擴展至舊車代理、貨車運輸及巴士業務。

1958年,是駱文秀事業中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他創立了「東方實業」,開始經營地產生意,是檳州最早的發展商之一。

同年,他到日本東京旅行,某日與友人乘坐德士時,見到一輛平行駛過的本田機車,他突然指示德士司機追趕前方的本田機車,並要求機車司機讓他檢查引擎。他在肯定這輛機車的引擎素質後,大膽的走入本田公司的總部,要求成為大馬的經銷商。在沒有對手的競爭下,日本老闆本田宗一郎即刻把經銷權給予這名幹勁沖天的年輕人。

談到這段與本田結緣的創業史,駱文秀也引以為榮。他在一次訪問中指出:「我有20多年修理【牙箱】(變速器)的經驗,在德士內聽到「卜卜」聲,便知道是好機器發出的聲音。」

本田進入大馬也並非一帆風順。次年,駱文秀從日本引進12輛48CC的本田機車,然而,當時的民眾並不信任日本貨,認為是較低劣的產品,使他在推銷時面臨困難,甚至被人取笑。過後,駱文秀唯有將它以分期付款方式賣給親友。過了一段時期,人們對日本貨印象改觀,加上駱文秀不斷努力推展,終於使本田成為大馬銷量第一的機車。

63年,本田在全馬機車大賽中贏得冠軍,使人們對這種日本機車信心大增,駱文秀的推展工作更是勢如破竹;從63年至90年,本田機車在大馬的銷量年年高居第一;99年的業績更突破250萬輛大關。

文秀屬下的「嘉摩哆」是摩哆、汽車業務的主力,它於1968年成立,是馬來西亞機車製造廠,包括裝配外銷。除了機車外,駱文秀也在稍後取得本田汽車在大馬的經銷權。今天,本田汽車也成了市場寵兒。汽車業務是由東方控投的子公司嘉摩哆私人有限公司負責。

駱文秀能兩度取得本田機構老闆本田宗一郎的大力支持,除了他過人的勇氣及長袖善舞的經營之道外,兩人出身微寒、皆當過汽車修理員的背景十分相似。儘管語言不通,卻仍結成好友,頗有英雄惺惺相惜的味道。

除了機車及汽車業務外,駱文秀另一項重要的事業,便是產業發展。

作為國內地產界的先驅,駱文秀早在1945年便開始收購土地及發展房屋業。

對此,駱文秀的看法是「人口會增加,土地卻不會」。基於這種信念,他大量收購土地,早期他人放棄的地皮,他都幾乎買下。長期累積土地,使到他日後成為檳城的大地主兼首富。

駱文秀另一項鮮為人知的財產,便是他20多年前買下的蘭卡威地皮。當時,蘭卡威的土地並不值錢,直到1989年,政府在該島舉辦大英國協首長會議後,宣布將該島開發為旅遊及免稅區,蘭卡威地價一夜暴漲,駱文秀的投資也跟著水漲船高。

駱文秀與他同輩的傳統華裔企業家一樣,投資方法講求保守穩重,不主張通過大量借貸來擴展業務或經營生意。此外,他的東方實業也不涉及企業併購活動及參與投機性商業。這種保守的投資策略,使到公司擁有大量現金,能夠從容應付經濟風暴並繼續取得可觀的業績。

除了經營汽車及機車分銷及裝配業務外,文秀集團及東方實業的業務也包括產業發展、金融、園坵及酒店業等,業務遍及東南亞。此外,駱文秀本人也擁有不少土地。他也是檳城黃色巴士及《光華日報》的大股東。

對於事業上的成就,駱文秀曾表示,他享受工作,樂在其中。他在一次訪問中說:「小時候根本沒時間夢想,長大後更沒有時間來後悔曾經做過甚麼事。」

這位白手興家的富豪的座右銘是:「勤奮、膽識及講求信用。」

由於沒有機會接受教育,駱文秀只會講福建話及馬來語,但是,他腦筋清醒。眼光獨到,並且懂得聘用一群專業人士來管理公司的龐大業務。

駱文秀生前每天都有得力助手與他共進早餐及彙報業務,使他能掌控公司的業務發展,並做出明智的決定。這種運作方式,使到文秀集團及東方實業能茁壯成長,歷經風暴而不倒。

是什麼讓拿督駱成功,縱然他貧窮和缺乏教育 – 命運,運氣或純粹辛勞工作嗎?肯定不是第一個因素,是他的個性結合另外兩個因素。他不僅努力工作,他也很謙虛,謹慎理財,有毅力,適應力強且勇於抓住任何機會。這些特點都是將他推向成功的要訣。他是倖存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8455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