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態嚴重了!貪婪腐敗政府找不出應對良策,大型企業紛紛裁員甚至倒閉;明年畢業大專生60%恐找不到工作!
油價下滑、馬幣疲弱、市場經濟不景、產業市場蕭條。樣樣都是馬來西亞的致命傷!加上許多大學畢業生好高騖遠,總想著第一份工的薪水就要超過RM3,500,導致沒人願意聘請他們。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馬來西亞整體經濟市場將無可避免的沉淪了。
(峇株巴轄20日訊)我國經濟今年受令吉疲弱及油價下挫波及,各領域明年前景均不受看好,馬來西亞僱主聯合會估計明年畢業的大專生在覓職時將面對窘境,大專生的初次就業率將從65%下降至40%,預測有一半的大專生一畢業恐失業!

馬來西亞僱主聯合會執行董事拿督三蘇汀表示,我國每年有約25萬名學生及再培訓員工出來覓職,鑑於國家成長率明年預計下調,各行業受到經濟低迷影響,無論是製造業至零售業即使不栽員,也會減少再僱員,因此預計明年畢業的大專生在覓職時會面對更大的困境。
他指出,25萬名來自國內外大學、技術學校、國外大學,及被栽退後接受再培訓的員工重新在職場尋工,大專生必須與有工作經驗的職場人競爭,僱主一般青睞具有工作經驗者,因此大學畢業生明年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並不容易。

他接受訪問時說,一般上,若國家經濟平穩,每年屬於職場生力軍的大專生在畢業後的初次就業率為65%。「惟目前栽員情況嚴重且有惡化現象,預計大專生明年就業率將不會超過40%,這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大專生將找不到工作。」
三蘇汀披露,從2013至2015年,我國即有20萬人失業,當中很大部分是大專生,基於明年國家經濟更不明朗,僱主也緊縮開銷,因此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或會創新高。

「應屆畢業生再加上其他被栽員的求職人士,促使明年的就業壓力特別大,預料此現狀將持續幾年,或需等至2018年經濟完全復甦後才能恢復就業元氣。」
改善溝通語言能力
他說,大學一般是培訓白領職位的畢業生為主,以這兩年的經濟走勢,屬於白領職位的大專生肯定是供過於求,因此大專生受促在畢業後勿過於「挑工」,若在短期內能有其他工作,因先以獲取工作經驗的概念為優先。

「如果真的找不到適合工作,畢業生也應前往攻讀對職場有利的短期課程,多進修,特別是英文能力,因調查顯示,有55-70%的僱主是以應徵者的溝通及語言能力為第一考量。」
早前,根據求職網站「工作街」(JobStreet)展開的民調顯示,多達68%受訪僱主認為,大學畢業生不獲聘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要求不切實際的薪酬和福利,大專生會要求高於市場所預計的薪水,有者甚至一畢業就開口要5000令吉的「天價」。
英語差巫裔失業率最高
大學畢業生中以馬來社群的失業率最高,特別是來自鄉下地區且無法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構成他們在應徵時的一大障礙,因此大專生加強英文能力勢在必行。
三蘇汀也說,要解決失業的問題,政府應該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勸請私人界減緩栽員行動,同時給予願聘請大學畢業生的公司一些獎勵措施,紓緩市場失業人數。
敦胡申翁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大衛瑪汀則坦言,很多大專生在學術及技術的知識追求上並無任何問題,但卻因無法掌握流利的英語能力,導致他們前往職場應徵時難於說服僱主。
他表示,目前經濟不景氣,導致僱主減少僱員,若加上大學畢業生無法以亮麗的表現吸引僱主,要成功尋覓好工作就變得更為艱難。
「需了解本地大學畢業生每年數量增多,加上很多畢業生都趨向穩定、高薪高職的工作,設下的條件太高也讓僱主止步。」
能力態度關鍵 成績非最重要
(峇都巴轄20日訊)敦胡申翁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大衛瑪汀坦言,大學畢業生勿認為大學畢業就一定會找到工作,本身的語言能力、學術知識及職業態度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在大學時就該掌握機會.
「大專生也必須了解,能尋覓到一個好工作,學術成績亮眼並不是主要因素,其他如溝通能力、獨立及具有責任感的思維,才是真正的關鍵.」
冷門科系難找工
他強調,目前經濟放緩,一些較為冷門科系比較難在職場找到合適工作,惟以技術、科技及金融為主的科系依舊受到職場歡迎,因此大學在提供科系時也需考量到未來職場的需求.
大衛瑪汀指出,大專生英文素質每況愈下是不爭的事實,這讓本地大專生相比留學海外學生少了優勢.
他表示,英文學習能力不應全是大學的責任,學生應從小學及中學開始打好英文基礎,進入大學是著重在培訓人格及獨立的思維,而不是再幫學生為語言能力打底.
大衛瑪汀也說,為了讓學生可提早適應職場環境,很多大學都會在課程綱領設下「實習課程」,即學生必須前往真實職場環境受訓.
他補充,學生前往受訓時應視為一種工作體驗,竭盡所能發揮自己的強項及知識,這將促使僱主了解他們的能力,一旦實習完畢,僱主也會願意再僱用,因此這是一個最好的表現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8028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