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日」,也就是後人俗稱的「馬來西 亞日」。1963年的這天,馬來半島、沙巴、砂拉越與新加坡(1965年脫離)正式結合成國,才造就了今天的大馬。然而對於同處一屋檐下的東馬,身在西馬 的各位是否知之甚詳呢?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蒙查查」,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砂沙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吧!Sarawak & Sabah,7個你不知道的事! 1.真正的1 Malaysia
2009年政府提出「1 Malaysia」的概念,但其實早在獨立之初,甚至獨立以前,砂沙的人民老早就是「一家人」了。在這裡你可以看見馬來檔口隔壁就是華人的小販在賣叉燒飯,而土著、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每天坐在同一家茶餐室一起吃飯喝茶,也從來沒有造成過糾紛! 2.沒有蘇丹和拉惹
沙巴和砂拉越跟馬六甲和檳城一樣,並沒有世襲統治者的制度,因此州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是首席部長。
3.京那巴魯山不是東南亞最高峰
圖片來源:wikipedia 號稱東南亞最高峰的京那巴魯山,海拔高度4,095米其實在東南亞排名第10,而東南亞最高峰實際上是緬甸的開加博峰,海拔高度5,881米。不過神山依舊是馬來西亞及婆羅洲島最高峰啦!這地位是無他山可撼動的! 4.有馬來名的不一定是穆斯林
圖片來源:says 英殖民地時期時,英政府指示砂沙的少數民族必須在孩子的名字上加上「bin」 和「binti」來區分性別,獨立後這傳統也被土著們沿用至今。所以在東馬,很多人雖然口說國語、名像馬來人,但他們不一定都是穆斯林噢! 5.半島人到沙砂工作需准證 居住在西馬的人民如果想前往東馬工作,其實是需要申請工作準證的。同時,西馬人在東馬旅遊或探親,用大馬卡進入東馬,雖然同國,但實際上也有停留期限90天,並非無限期停留。 6.砂沙人種、語言多樣
圖片來源:sarawakmonitor 如今砂拉越人口(143萬)、沙巴人口(248萬),三大民族加上少數民族和各族原住民,整個砂沙總共超過40個種族,並說著80多種語言,但在無政府資助的情況下,不少土著的母語也正逐漸消失。 7.砂拉越路牌有中文
圖片來源:hmtraveldiary
有去過砂州的朋友就知道,這裡的路牌特別之處在於除了馬來文路 名,還有著對應的中文。(檳城也是啦XD)這一項傳統由來已久,而也被砂拉越人民引以為傲,稱之為砂州的「城市靈魂」。而今年中,沙巴州也有代議士提出設 置中文路牌,服務沙巴華人與遊客,雖然目前八字還沒一撇,但我還真心希望像砂州那樣的「優良文化」能夠無遠弗屆地傳承下去,當然最好有華、巫、印三語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