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裔女子華語流利 成林木生集團掌舵人丹斯里林福山身邊紅人
2015年12月10日
巫裔女子因小學讀華小而練就流利華語,讓她在短短4年內,從建築企業的接待員,轉換職務到秘書,如今更成為該集團領導人的私人助理。
她就是林木生集團董事經理丹斯里林福山私人助理,22歲的瑪絲依扎蒂。

瑪絲依扎蒂接受《星報》專訪時透露,其每日工作項目是代替老闆與華團華社接洽,老闆的演講詞中一些比較難的詞彙,也是由她標註漢語拼音。
「除了要處理老闆預約,我的責任也包括整理老闆的信函,以及在老闆出席活動發表講詞前,先為講稿標註漢語拼音。」
畢業於靈市雙溪威華小的瑪絲依扎蒂說,由於自己是小學班上唯一非華裔生,因此老師特意要她坐在身旁,還常要她念課本內的文章給班上同學聽。
在老師這番苦心之下,她的華文聽說寫能力都很好,更在小六檢定考試(UPSR)華語科考獲A的佳績。
身為老闆的林福山透露,由於他常會與許多非政府組織和華團交流,因此,對於瑪絲依扎蒂會中文感到慶幸,因為他在忙不過來時就由瑪絲依扎蒂接待這些領袖,再把重點告訴他。
創業難,守業更難。子承父業,是要背負父親的囑咐使命,堅守祖業之餘,還要自己開創一條新的康莊企業,承載著雙重使命的他,無時無刻都在與時間賽跑,更多時候是在腦海中,跟無數的「自己」賽跑。
他辦事要求效率,賞罰分明,隨和但不隨性,這期就來探討叱吒本地建築與產業界,林木生集團「第二代接班人」,身為長子兼集團董事經理丹斯里林福山的企業生活。
每逢周一,是林木生集團高層和主管開會的日子。林福山在會議上,常說做事「不要等」,要求職員辦事有效率之餘,直性子的他也賞罰分明,在會議中,他會直接「訓話」,當然也少不了讚揚職員的辦事能力。
他身為公司決策人,無時無刻都在動腦筋,甚至連睡覺,腦袋都無法休息。
他懂得在生活中觀察事物,再提出建議方案,如他在外面喝茶,有聽到相關的新聞課題,就會帶回公司跟大家分享他的想法,再讓職員把構思化成行動。
不因權力而獨大的他,會虛心接受大家給他的建議。他坦言,有時他會走錯方向,職員會指點他,他會接受。
「這樣才會有進步,不是我說了算。若他們認為我不對,在公開場合講不好,可以私下找我談,我接受,只要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每次他都會花15分鐘到半小時聽職員彙報再做決策,至於技術性的細節工作,就交給職員解決。
為了跟隨時代的步伐,公司未來方向數個月會隨著市場變化而調整,此舉也帶領了公司在今年內料可達到10億令吉銷售目標,且相信明年可達到12億令吉目標。
父傳授祖訓「家和萬事興」
父親林木生傳授給他們的財富兼智慧———孝順、厚道、謙虛、誠信,他認為,只要具備前者的基本品德,不要害人,你就可在社會上立足。
「可能我們初入社會會給人家『搵笨』,這沒辦法的,但後來人家會說你是好的,吃點虧沒問題。」
「家和萬事興」是父親的祖訓,他感到欣慰的說:「我今天有很大的成就,不僅在於我的態度,還得歸功於父親在背後支持,兄弟合作無間及太太的體諒。」
當初他父親不時將此話掛在嘴邊,讓他聽得都有點納悶,直到今時他才領悟當中「精髓」,以同樣的道理傳授給子女聽。
「我跟太太幾十年沒吵架,她也不會責問我說,為何我這麼晚回來,我們有互相溝通、明白和包容。」
他每年至少一次與太太出國旅行,10月初,兩人才剛郵輪海上旅行了25天回來。
每天一萬步保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林福山開始注重健康,手上佩戴運動手環,時刻提醒自己,每天至少要走一萬步。通常他都會在清早6時在住家附近慢走。
不過,在貼訪那天,恰好是我國煙霾嚴重惡化的時期,導致他在這段時間無法出外慢走。
在辦公室備有量血壓的器材,他不時會測量自己的血壓,好控制血壓水平,有次因工作忙碌沒時間休息,他血壓飆得很高,差點嚇著了他。
他也會定時針灸來治療耳鳴的毛病。
然而,他坦言,有時候美食當前他會戒不了口,但事後他就會開始控制食量,有時還要逼自己「減肥」呢!
25年有過風雨磨練手足情經得起考驗
眾所皆知,林木生集團是林氏的家族企業,與手足在同一個屋檐下共事有時難免會意見分歧。
從90年代迄今,25年來一路風雨同行,林福山與手足們經歷過大小摩擦,互相磨合,最終找到了大家一致的目標。
學會了解體諒
林福山坦言,剛開始時,因有人在旁煽風點火導致手足間曾鬧過不愉快,多年後的大家都學會了互相了解和體諒,擁有共同目標就是要把公司做得更好。
「這麼多年大家都已經了解是為公司、企業而做,不是為個人。」
他們謹記父親「以和為貴」的家訓,人家想要破壞我們手足的感情,沒那麼簡單。
他也是凡人,也會有疲憊的時候,背負著比一般人還重的負擔和外界的批評,他學會釋然,與手足們和睦相處。
相比年輕壯年時,火氣較衝撞的他,如今年過半百的他,處事較沉穩,也放得開,不會再執著與人相爭。
熬過金融危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不要把壓力看得太重,只要看得開,心態開心就好。
在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代,林木生集團的財務碰到一些問題,身為公司的領航人,林福山坦言,當時他面對特別大的壓力。
「我一直在減壓,如下午跟人家喝茶,每次想到沒什麼事情解決不了,明天會更好。不然可以怎樣?你每天想,會想出毛病來。」
當時,他必須想辦法解決問題,才能讓公司渡過危機,幸好他們熬過來了,促使林木生集團今天的成就。
餐桌上促成生意
林福山自認不算工作狂,因為他在公司只有半天,其餘在外的時間,就是他「腦袋」工作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