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大馬人必須知道的真相:當年汶萊為什麼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天天好聞| 2015-11-27| 檢舉

全體大馬人必須知道的真相:當年汶萊為什麼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當年汶萊為什麼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於東

由英國殖民主義者精心策劃的「馬來西亞計劃」是要將英屬五邦的馬來亞、新加坡、砂拉越、沙巴(北婆羅洲)和汶萊合併成一個聯邦。

《馬來西亞聯邦》是當代東西方冷戰的產物,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要在東南亞建立的反共橋頭堡,來抗拒和阻遏東南亞的左翼勢力的擴張。

當時英屬五邦反殖民統治力量已經嚴重的威脅到英殖民者在本地區的利益。因而不得不採取「合而治之」和「改頭換面」的手段將五邦合併起來,通過搞假獨立和扶植本地代理人,進而分化民族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以達削弱反殖民主力量的團結,最終達到撲滅本地區的左翼勢力。

儘管「馬來西亞計劃」一出籠,就遭到五邦左翼力量(包括中間勢力)的堅決反對,但英殖民者非要按原定計劃強行成立不可。於是在1963年7月8日召 集了來自五邦的所謂「民意代表」(由英殖民者指定的)在倫敦簽署《馬來西亞協議》。隨後分別在英國、馬來亞、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的立法機構通過成為法律 文件,即《馬來西亞法案》。就在協議簽署的前一刻,汶萊代表蘇丹奧瑪利‧賽福丁在英國同意下臨時決定不參與簽署,結果五邦合併變成四邦合併。

為什麼英國突然改變主意,答應汶萊蘇丹要求而不加入擬議中的《馬來西亞聯邦》?此事一直來沒公開說明。時至近年,由於馬來西亞政壇的混濁,令人「喘 不過氣」來,嚴重影響到人民的生活素質,讓人們自然想到鄰邦人民的生活狀況,因此,不禁會問:為什麼當年汶萊有選擇權而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為什麼 可以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而獨立(本文不討論新加坡因素)?

討論汶萊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原因,坊間有不同的說法。有人公開信誓旦旦說:「因為汶萊人民黨在前一年(12月8日)發動武裝起義」。果真是這樣 嗎?若是,砂拉越在同年12月末和1963年初也搞起武裝了,五、六百名青年已在砂印邊界和印尼軍締結,準備開入砂拉越境內「粉碎馬來西亞」,卻為何沒有 選擇權?

知史者明白,恰恰是因汶萊人民黨的武裝「起義」,讓英國人有藉口「平亂」而取暴力手段剷除汶萊境內的左翼力量,為英國解除了一個重要的憂患。

鑒於此,筆者就列證兩個事例或有助於解開迷惑:

第一、馬來西亞首任首相東姑生前接受K‧達斯(K. Das)訪談(注一)說;汶萊蘇丹執意要保護石油資源開採權而不妥協的結果。

第二、原砂拉越大學亞洲研究院總監麥克李教授(Professor MichaelLelgh)透露,《馬來西亞協議》簽署前夕,汶萊發現新油田,英國當局不希望看到將後這項石油利益被馬來西亞當局所控(注二),因此支持汶萊蘇丹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意願。

由此看來,石油資源控制權乃是核心利益,也就是當年汶萊不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的直接原因。眾所周知五十多年來,汶萊保持國家繁榮穩定,公共設施享譽東南亞之最,人民享受低稅和零稅率,全賜予石油開採所得。

註:

1.柯嘉遜:《最後的訪談——東姑與達斯對話錄》,策略研究中心2006年出版。

K‧達斯是馬來西亞印籍作家、記者,《遠東經濟評論》駐吉隆坡辦事處主任,生前著有多本政治性著作,如《司法危機》、《讓人質疑的行為》等。1994年去世。逝世後他的家人將他生前對東姑的訪談錄音卡帶交給柯嘉遜整理出版。

2. 原砂拉越大學亞洲研究院總監,現澳洲墨爾本大學現代亞洲系教授兼亞洲研究院總監麥克李教授(Professor MichaelLelgh)於2015年10月28日在砂拉越大學演講:「馬來西亞的誕生」,道出個中秘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7527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