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移民風潮猛刮!數以百萬計對國陣政權心灰意冷的公民遠赴海外不願回國!國家人才外流,哀哉!

張無忌| 2015-11-07| 檢舉

大馬移民風潮猛刮!數以百萬計對國陣政權心灰意冷的公民遠赴海外不願回國!國家人才外流,哀哉!

大馬政治持續腐敗,貪污嚴重、治安敗壞,民不聊生,加上行政偏差,種族問題激化,極端宗教主義抬頭。。。等等原因困擾,許多華人印度人已經選擇離開馬來 西亞。過去多年來,移居海外的華人多達200萬人,而拿了政府獎學金到海外留學的馬來精英份子也選擇留在海外發展,這些馬來人人數超過30萬人;其中不少 甚至已經放棄馬來西亞國籍。

這些問題,90%以上是國陣政府造成的。而國陣政府的冥頑不靈,繼續操弄極端種族宗教課題及分裂三大族群的政策不加以糾正,馬來西亞只有繼續向下沉淪;這個國家的前景不容樂觀。

一馬發展公司的420億債務醜聞、納吉私人帳戶的26億貪污斂財醜聞雖然被踢爆,但是更多既得利益的巫統基層誓死保護他們的貪污共主,納吉也繼續厚顏無恥賴死不走;甚至通過不斷製造更多種族敏感課題、刻意挑起族群對抗來轉移焦點。造成國人心灰意冷,移民風潮更盛,大家都對馬來西亞的前景抱持著悲觀的看法,如此下去,大馬國運怎能不繼續黑下去?

========================

【為何馬來人用腳投票】

原文:Mariam Mokhtar

馬來西亞似乎有越來越多人才外流了。根據最近一份國會報告,2007年有14萬人離開大馬。他們或許就此一去不回頭。

在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之間,移民人數增加超過一倍,達到30萬5千人。很明顯地,他們之所以收拾包袱離開故鄉,是因為對犯罪率上升、腐敗的司法制度、侵犯人權、過時的教育制度等等現狀覺得大失所望。

大家一般的印象是:離開祖國馬來西亞的大多是華裔和印裔,因為不論他們在這裡住了多久,馬來人還是會認為他們是外來移民(pendatang)——馬來領土上的外國人。

回教極端化讓馬來人也移民

然而,與此同時,我國也有越來越多馬來人移民,或者考慮著要移民。看著國內貪污成風、一成不變地限制回教、原教旨主義崛起的情況,他們灰心了。上星期三, 內政部長希山慕丁披露,三名回教徒女子涉及通姦,觸犯了回教法,而於2月9日在加影監獄被鞭笞。這意味著原教旨主義的崛起。

根據2007年的數據,四成的大馬移民移居新加坡,與此同時,新加坡人卻移居其他國家。根據估計,離開獅城的人數相等於該國一年新生嬰兒的百分之十五。在 2006年,多達百分之五十三新加坡青少年考慮要移民,新加坡交通部長林雙吉(Raymond Lim)亦曾關注此事。

有一個網絡民意調查顯示,在新加坡,每一千人就有26.11人移民,移民率之高在全球僅次於東帝汶。

國外工作大馬人達百萬之眾

大約30%的大馬移民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OECD countries)定居,例如英美紐澳加;20%移民到亞洲國家,例如汶萊、菲律賓、印尼;10%則移居其他國家。馬來西亞僱主聯合會執行董事三蘇丁峇 丹在一項訪問中透露,在國外工作的馬來西亞人有78萬5000人。至於非官方數據,則預測在海外工作的國人遠遠超過一百萬人。

想要離開我國的,其實並不只是人才,就連鈔票也想要跑路了。根據《亞洲前哨報》(Asia Sentinel)報導,我國資金外流程度超越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水平。貨幣供給遽減反映了資金外流現象,然而,多虧國家銀行撐腰,貨幣供給依然持續適度成長。

留學生選擇滯留海外不歸

在海外留學的大馬人選擇不回國確實是個大問題。早在2004年,前首相阿都拉也曾關注此事。他表示,我們有多達30萬國人在海外工作,其中有很多人是領著大馬政府獎學金出國深造的,但是在畢業後選擇留在國外工作。

前首相敦馬哈迪曾要求其他國家,必須因吸引我國人才留在當地而付錢給我國,理由是「大學生的培訓與知識也應被視為智慧財產權」。

我國人才留在國外的原因,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就業前程似錦、更多商機、待遇更優渥、工作環境更好、晉升機會更多、生活素質更高。

三個心路歷程故事

《亞洲前哨報》曾訪問三個馬來女子,讓她們敘述自己為何要移民。其中兩人在外國大學畢業,另一個女子則在本地大學畢業。她們表示,經過了一番自我探索之後,她們決定要離開大馬。對她們而言,金錢與經濟因素都不是主因。為了保護她們,她們的名字都已被修改了。

安妮達是因為自己的性取向而離開的。她在英國某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課程。博士班畢業之後,她在倫敦一家國際機構工作,目前擔任部門主任,最近也剛結了婚。

性向被排斥只有選擇離開

身為一個馬來人,她一出生就是回教徒。她的伴侶名為納迪雅,是一個來自伊拉克的猶太女子。她倆是在大學時代認識的。這十年以來,她倆每年都會回到大馬探望安妮達的年邁雙親,也常出入孟沙的女同性戀者場合。當全國回教法規委員會(National Fatwa Council)在2008年禁止女同性戀之後,安妮達就獨來獨往,免得引人注意。

納迪雅不喜歡冒著「被逮捕」的風險。透露她們性取向的裝扮,通常是留短髮、穿馬丁靴、多數穿男裝,她們的結婚戒指也都刻著對方的名字。安妮達的伴侶不可居住在大馬,因此她必須自我放逐。

雖然男同性戀在大馬是違法的,刑罰是坐牢20年,但是我國民事法典並未明文禁止女同性戀。大馬男人太自負了,他們無法想像世上有女人不想跟男人睡覺。

「女子偏愛男子生活方式、穿男裝,這是很難令人接受的,」 全國回教法規委員會主席阿都舒庫爾胡先說道。

霹靂州宗教司哈魯沙尼表示,該理事會的規定還未在國會通過成為法律,因此都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是,「不管合法與否」,他都要禁止男人婆,理由是他們的行為舉止不道德。

社會處處排斥外國女婿

在2000年,我國有8萬名外派雇員。到了2008年,我國貿易與出口受到次貸金融風暴影響,外派雇員人數就下跌至3萬8千人。

當碧比在霹靂州北部一家電子廠工作時,她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嫁給來自國外的品質控制工程師。那位老外工程師皈依回教之後,他倆就共結連理,但是男方還是無法取得永久居留權。

律師費、申請過程的「證據」和照片、到移民廳來回好幾趟的過程必須被「審核」,這些都是他破費的雜事。有一個低階官員曾跟他開價,以6萬令吉換取一張出生證明書。有了這張出生證明書,他就可以申請紅色身份證,如此一來,他就能得到永久居留權了。

碧比丈夫的工作準證逾期之後,他曾嘗試開貿易公司。在這段期間,他每隔幾個月就得出入境一次,以更新旅遊觀光簽證。

他並不符合經營獨資企業的資格。雖然他知道自己可以開一家擁有51%土著股權的有限公司,但是不管怎樣,他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因為本地夥伴希望工作少,最好是不用工作,但又要求賺最多錢。他說自己身為一個洋人,在這裡被視為一棵搖錢樹。

此外,他倆住在霹靂州一個偏遠小鎮。如果他住在吉隆坡或檳城,他就如同在這兩座城市裡跟馬來女子結婚的外派雇員一般,沒有什麼特別。

像他這般的外派雇員入鄉隨俗之後,同鄉的馬來人都期望他維護馬來社會價值觀。他的一舉一動、有否履行宗教義務,都被村人監督。他覺得失望透頂,就帶著碧比遠赴歐洲了。

希望皈依回教卻困難重重

根據一份本地報章,在海外工作的大馬研究員、科學家、工程師超過兩萬人,其中有四成在美國工作,一成落戶澳洲。

依達在澳洲考獲化工學位之後,任職於雪州一家化學工廠。她跟一位化學師墮入愛河,後來談婚論嫁時面對一個問題:他的先生安東尼是一個天主教徒。

他盡責得很,出席了準備皈依回教的宗教課程,雖然已經事先預約好了,但是宗教司並不曾赴會。宗教司爽約好幾次之後,他就不再出席了。後來,多虧幸運之神眷顧著他,他在鄰國找到了一份工作,依達就跟隨他遠走高飛。

從此以後,依達從父母與家庭的壓力中解脫了,安東尼則擺脫了宗教狂熱份子。他倆結為夫婦之後,安東尼就重歸天主教懷抱,依達則依然是個回教徒。這個新家庭後來移居到紐西蘭,最近依達也信奉天主教了。

大馬人移民的現象將產生重大政治影響。當海外大馬學生選擇留在國外工作,當技術人員離開我國,當銀髮族在外國退休(影響我國銀髮經濟),當非技術勞工大舉湧入我國而高技術的外派雇員卻減少了,我國屆時將會發生什麼事?

這個移民潮現象被忽略了,控制移民潮所產生的政治、經濟影響,是我國政策決策者的挑戰。假裝馬來西亞沒有面對什麼嚴重問題,是無濟於事的。既然現有的吸引大馬專才回國計劃不見效,當局就必須檢討現有的獎勵計劃,以扭轉人才外流的劣勢。

有些人也跟安妮達、碧比和依達面對相同窘境,對她們而言,迫使她們決定離去的原因,除了政治與種族歧視之外,也還有宗教與社會觀感壓力的因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7034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