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馬首相納吉又被華爾街日報報道,而這次的報道內容指出:
納吉犧牲種族和諧求苟存

以下為該報內容…
華爾街日報:
納吉犧牲種族和諧求苟存
多次揭露納吉涉嫌醜聞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周三在評論專欄撰文批評,首相納吉為了在政治爭取生存,不惜犧牲分化馬來政權以及傷害國家的經濟。
文章開首即點出大馬當前時局正冒出種族不和諧的火花,令人憂心重演1969年的暴動,讓非多數民族再度成為大馬權力鬥爭的代罪羔羊。
這篇題為《馬來西亞與種族牌》(Malaysia and the Race Card)的文章分析指出,凈選盟4.0集會由於不獲伊黨動員,造成普遍走上街頭的群眾,大部分以華人和印度人居多。
這樣的局面使到支持納吉的群眾,有了藉口指控大部分華人都是有行動黨意識形態,他們是要來推翻納吉,威脅和剝削馬來政權。

916紅衣集會中,警方力阻滋事者在茨廠街的搗亂,但文章認為巫統領袖組織領導和資助了這一場集會。包括巫統掌控的媒體也反對改革,認為威脅到馬來政權,甚至是納吉也認同916集會,是馬來領袖受到不尊敬對待的一種回應。
文章中間段落敘述「中國駐馬大使造訪茨廠街」的風波,總結認為要是發生種族騷亂,來自中國的衝擊不是最大的影響,而是由華人和印度人主導的大馬經濟,他們可能會撤離資本和轉移技能到海外,並舉例亞洲航空集團(AirAsia)總執行長東尼費南德斯曾表達對國內種族關係發展的憂心。
文章指出,1969年暴動事件後,為緩和馬來人憤怒情緒而設立的機制,帶來了不正當後果。這些利益,助長了巫統政客之間的貪污風氣,將人民公款轉給他們的親信。大馬的經濟陷入困境,意味著那些被寵壞的一群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文中最後認為納吉即使下台,短時間內也無法化解國內的種族緊張局勢,因為7月份的內閣改組後,還是有許多馬來沙文主義者掌握實權。
「馬來西亞的非多數民族確實應該感到憂慮,
他們將再度成為權力鬥爭的代罪羔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