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迪認為,他是最明白馬來人的心靈的。雖然他得到新巫統大多數的尊重及崇敬,但是並非每個人都同意他的政策以及他治理的風格。
在70年代,馬哈迪成功從甘榜中,將又踢又叫的馬來人拖出來,並迫使他們接受20世紀。
他在45年前所撰寫的《馬來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一書中,認為馬來人是馬來亞的「原始」人。他指出,他們的社群缺乏刺激及競爭,而在繁殖上也缺乏跨種族婚姻,雖然生活在鬱鬱蔥蔥的土地上,但是卻沒有使他們自力更生以及足智多謀。
馬哈迪希望改革馬來人,以及改變一些已經歷經數百年的某些特性,如他們的「宿命論」以及他們的「不珍惜時間」。他希望他們「欣賞金錢以及財產的實際價值」。他認為,特權將有助於減少經濟的不平等現象。
馬哈迪是否已成功「改革」馬來人?他們仍然相信宿命。他們沒有珍惜時間,無論是他們自己的時間或是別人的時間。那些應該以身作則的部長,經常開會都遲到。馬來人崇拜金錢以及財產,但是他們卻不願辛勤工作以賺取這些財富。馬來人也甚少閱讀以增進知識。
所以,儘管平權行動的政策已經實行了數十年,並花了數十億令吉,但是馬來人的缺陷仍然存在。馬哈迪應該意識到,競爭才是關鍵。
去年,前首相抨擊馬來人,並表示他們是「懶散」的。儘管他的說法被批評,但是他的態度是堅決的:「我不想欺騙自己。如果是懶散,我就會說是懶散。」
他聲稱,當馬來人考試不及格時,他們也不會覺得羞愧,而當被詢及馬來人是否勤奮時,他表示:「如果我們到大學去,你就會看到70%都是女孩。男孩到哪去了?他們在做些什麼?他們成為了飆車黨。」
他敦促馬來人要更加努力,以便迎頭趕上非巫裔:「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他們不勤奮。即使他們上大學,但是也不正確學習。」
為了突出馬來人 之間缺乏誠信,他表示:「現在我擁有一家麵包店。我說得很清楚,我很羞愧,因為在馬來人、華裔、緬甸人或是其他工人當中,當馬來工人看到錢,他們會忘了並變得不誠實。」
他聲稱他的經理 曾試圖與其他工人合謀,以便抽走一些資金,但是被其他工人阻止。
馬哈迪也補充表示:「我不得不解僱許多馬來人,就因為他們這種態度。」
在上周,紅衫軍對某些敢於挑戰馬來人尊嚴的人感到生氣。 副首相扎希,作為一名以自己印尼血統感到驕傲的「真正的馬來西亞人」則支援紅衫軍「捍衛」馬來人尊嚴的任命,並表示:「當我們的尊嚴受到挑戰並被逼到牆角時,我們是否要保持沉默?不要指望這種事會發生,我們將站起來捍衛我們的尊嚴。」
然而,許多人,而且大部分都是馬來人,他們都感到疑惑並詢及:「馬來人的尊嚴如何受到挑戰?到底是什麼情況導致馬來人的尊嚴被挑戰?沒有人解釋,到底「挑戰馬來人的尊嚴」是怎樣發生的。」
尊嚴最簡單的定義為值得尊敬的品質、行為或方式。 在集會中,紅衫軍橫衝直撞、破壞財產、咒罵及侮辱他人,這實際上向全世界證明,他們已經失去了所有控制,而且也毫無尊嚴可言。
種族主義對於一些新巫統的成員來說,就如麵包中的酵母一樣,若沒有了它,他們就沒有形狀也不能成型。 馬來人從馬哈迪手上偷走東西確實傷害了馬哈迪。紅衫軍知道一些人正在掏空國家。那麼,當中的誠信又何在?更多精彩文章請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6219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