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擔任行動黨內最高職位,從1972年起,民主行動黨正式進入了林吉祥時代。他的輝煌政治生涯,由此誕生。然而,俗話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臘梅撲鼻香。初掌大權的林吉祥,馬上就面對行動黨的分崩離析。
事實上,在林吉祥被內安法令扣留的16個月里,大馬政壇正在經歷天翻地覆的大轉變。東姑阿都拉曼下台之後,原本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已經正式瓦解,代之而起的,是敦拉薩領導的國民陣線。
而行動黨經歷五一三流血衝突事件洗禮之後,黨內士氣低落,許多國州議員紛紛下堂求去。《五一三事件》基本上造成民行黨的分裂和勢力受挫,先是黨組織秘書林吉祥被扣留,直到1970年10月才獲得釋放,繼之吳福源消沉一個時期,加上禁止政黨活動一個時期,整個黨的活動幾告停頓。
到了林吉祥獲釋,國會民主重開和馬華民行互爆密談內幕,民行黨才重新活動。但是不久之後,黨內受到巨大的震盪! 1972年5月,行動黨兩位國會議員何文翰及羅保根宣布脫離行動黨,跳槽加入馬華!
不到1個月,吳福源和蘇里安醫生(俱為國會議員)又退黨。這樣一來,雖然林吉祥掌握黨的大權(在獲釋後被推舉為秘書長),行動黨的政治力量已被大大削弱。此外,昔日的競選盟友──民政黨、人民進步黨及沙拉越人聯黨,一個個加入國陣!連回教黨也成為國陣的成員黨!民行黨越形孤立,也成為唯一的以華裔為基礎的反對黨。
這種變化是有利和弊的,在利方面是使到民主行動黨成為唯一有影響力的華人反對黨,在弊方面是不再有機會聯合其他反對黨向執政黨挑戰。以當時民主行動黨領袖林吉祥,曾敏興和卡巴星的作風來看,他們是準備單槍匹馬成為大馬政壇的唯一反對黨,沒有興趣於反對黨聯合陣線,同時也未再考慮與馬華合作的可能。
民行黨的存在代表了一定的思潮──不向執政黨認同的態度。行動黨三劍客對外的攻擊火力無疑是強大的,不過內部的分裂是行動黨的後顧之憂,而另一強人范俊登面對煽動罪名的提控,更加速了這個黨面臨人才短缺的危機。
多名黨要跳槽聯盟
根據記錄,五一三後退黨的民主行動黨黨要有:
第1個是霹靂拱橋區州議員楊榮才,他於1969年8月28日跳槽聯盟;
第2個是森州盧骨區州議員陳競生,1971年10月10日退黨加入馬華;
第3個是森州士魯沙區議員哈芝哈山,接下來是馬六甲州議員康再發及何夢耀。雪州冼都區州議員李明昌也退黨加入馬華。
更為巨大的打擊,是四個國會議員何文翰、羅保根、蘇里安及吳福源的先後退黨,而雪州州議員黃瑞藹則因為違反紀律而被停止黨籍。一連串的打擊挫折,使得行動黨猶如雪上加霜。林吉祥,曾敏興和卡巴星正在受到無比巨大的煎熬。
70年代初期,形勢的發展對行動黨是非常不利的。首先是聯盟收編了東西馬的主要反對黨,卻獨漏民主行動黨。為什麼敦拉薩在1972年組成聯合政府又於1974年組成國陣,可以容納民政黨、人民進步黨、回教黨乃至砂人連黨加入其中,而容納不下行動黨?這是直到今天仍是個疑團,沒有人提供正確的答案。
唯一能解釋的是:聯盟不可能容下具有人民行動黨背景的民主行動黨;國家仍需要有反對黨做民主櫥窗,若全部收編,民主就失去意義了。
在林吉祥領導下的民主行動黨,由於無法與馬華在幕後推動的華團運動掛鉤,並且還加以攻擊,導致曾與民主行動黨有關係的華團委員杜志昌醫生與林吉祥會晤,隨後便發生馬華與民主行動黨要密談的事件了。因為事談不成而被爆開,影響了民主行動黨的聲望,又加上黨發生內鬨,以致1972年舉行的烏魯雪蘭莪國會議席補選中,民主行動黨無法靠聲勢奪人。
補選是因為馬華署理會長許啟謨逝世遺下的空缺而舉行的,由曾永森代表馬華出任候選人,結果以5千餘張多數票擊敗民主行動黨候選人劉德琦。前前後後,短短的幾個月內,竟有13名國州議員跳槽,這對民主行動黨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不過,林吉祥並未改變他的攻擊型作風,繼續影響華人不要相信馬華的改革運動,更責難民政黨、人民進步黨與聯盟合作組織聯合政府,試圖使到華人的政治思潮跟著民行黨的思想意識走。同時,企圖和民行黨爭奪反對黨領導地位的一股勢力也誕生,這是由民政黨分裂出來而以陳志勤醫生為首的社會正義黨。
其次也是十分重要的發展,那就是在敦拉薩領導下的政府,竟兌現林吉祥的挑戰,直接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邦交,這一下子,敦拉薩孕育的國陣已是贏得了華人的感情票,而在1974年大選大獲全勝。
1974年全國大選。行動黨成績差強人意,只贏得9個國席和23個州席。另一方面,1974年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發展方向,就是在林吉祥領導下的行動黨,不再搞反對黨合作;尤其是華基政黨之間的合作。(1969年大選,民政黨、行動黨與人民進步黨在競選中達成君子協議,單挑聯盟)。
例如行動黨正式拒絕與卡森阿末領導的人民黨及陳志勤領導的社會正義黨協商議席的分配,而是全面開打。結果是只有行動黨在反對黨陣營內生存下來,人民黨與社正黨則逐漸被邊緣化。
孤軍奮戰勇挫人民進步黨
同等重要的是,行動黨也給予加入國陣的霹靂人民進步黨當頭一棒,從此再也爬不起來。正因為林吉祥堅持反對黨不能《百花齊放》,所以在1978年大選時,他以同樣的戰略制服三個反對黨,即人民黨、社正黨和由行動黨分裂而組成的社民黨。這一屆,行動黨奪得16個國席和25個州席,比1974年大有進步。
林吉祥的聲望再被提升,有人因此形容林吉祥已是行動黨的代名詞,更有人將兩者混為一談,也就變成林吉祥等於行動黨;行動黨等於林吉祥。創造行動黨有史以來最輝煌戰績的林吉祥,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帶來的甜美果實,新一波的黨政,卻又已經暗流洶湧了。
民主行動黨於1978年選舉的勝利,標誌著它的最光輝的年代,但是勝利後不珍惜得來的果實,往往是從政者的弱點。民行黨在有意無意中犯上了兵家大忌──內部相互傾軋,一發不可收拾。也許是因為民主行動黨自信已崛起成第一大反對黨,甚至比馬華及民政黨更有資格代表華人,因此大選後的民主行動黨躊躇滿志,忽略了已經有跡可循的危機。
那一年,民主行動黨吸納了一位重要專業人才入黨,沒有隆重的歡迎儀式,這位年輕、熱心政治的專業人士,就是陳勝堯醫學博士。陳勝堯醫生1978年代表社會正義黨在甲洞區競選失利,又無法整頓搖搖欲墜的社會正義黨,眼看社正黨難再維持,他終於選擇加入一度與社正黨不妥協鬥爭的民主行動黨。
雖然民主行動黨經過數年的韜光養晦之後,已經重新站起來,而且黨內人才濟濟,在當時已不需要過於重視拉攏人才,但陳勝堯畢竟不是泛泛之輩,在入黨後,不久即被林吉祥委為全國副宣傳秘書。這個職位不能說大,卻有表現餘地。不過,陳勝堯真正在民主行動黨內崛起成為重要份子,卻是在民主行動黨再度爆發黨爭,元氣大傷後的事。
最先傳出民行黨內議員,對黨信心動搖的,是檳州甘榜哥南區州議員黃炎光。黃炎光於1978年7月的全國大選以微差多數票擊敗馬華的拿督邱繼圃當選為州議員,後經拿督邱繼圃上訴得直,又於同年11月舉行補選,兩人一決高低,結果黃炎光再勝,既然兩度出師告捷,說黃炎光要跳槽是不大令人相信的。
但事出必有因,當風聲走漏後,林吉祥便使這個問題表面化,藉以防止黨議員暗中叛變。那個時候,民主行動黨檳州分部已醞釀鬥爭,原任州分部秘書的陳毓書州議員被拉下,在黨內的代表性已降低,而卡巴星及彼德達遜的地位相對提高。於是,新一波內爭已經開始醞釀。
黃炎光是銀行職工會的領袖,因法令所限,不能在黨內居要職,但據知由於他和陳毓書關係密切,因此也受到冷落。這種情況雖不是構成跳槽的理由,不過可能促成他們對黨另有一種想法:即黨已不再重視他們。有鑒於要先發制止任何議員的離心,林吉祥拉開序幕說,有一位檳州議員拒絕跳槽執政黨成為行政議員。雖未指名道姓,人物已呼之欲出。
因此隔天(1979年4月2日)黃炎光在一項記者招待會上這樣說:檳州民政黨行政議員許岳金曾向他獻議,如果加入民政黨,將被委為州行政議員,而他拒絕了這項獻議。 這樣一來,爆發了一場民政和民行黨的論戰。許岳金反擊,否認有獻議黃炎光擔任行政議員的事,因為他並沒有這樣的權力,但他不否認曾有過閒談。
民主行動黨策劃奪檳政權
是是非非,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但以政治戰略來看,這是林吉祥的攻心政策,藉以通過這種壓力來約束議員安於現狀,可是,事後的演變是完全出乎林吉祥的意料之外,更破壞了民主行動黨的萬丈雄心。原來,1979年6月,林吉祥把民行黨的願望提高,不再聲稱只扮演有效的反對黨。
他說:《1978年的大選,檳州人民給民主行動黨強大的支持。未來的大選,行動黨將認真嘗試奪取檳州政權,同時將於最近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以研究策劃奪取檳州政權的這項任務。 》
他說:《民主行動黨如果在將來要達到更輝煌境界,除了集體領導及團結一致外,是沒有任何的代替。同時我將不允許任何人士,破壞民主行動黨在檳州的極好機會與光明的前途。 》
接著,許多黨要響應這一號召,包括李霖泰、P巴都、加巴星、彼德達遜等人。他們的言論已激起民主行動黨全黨上下更大的信心來奪取檳州政權。林吉祥更在較後時宣布展開民行黨《1983年檳州計劃》。委任彼德達遜為計劃小組主席,以期達成執政檳州的願望。
檳州民主行動黨主席卡巴星說:《檳州人民目前已在公眾場所議論。他們皆表示在下屆大選時,必須支持行動黨上台執政檳州,民政黨已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
民主行動黨從1978年大選勝利到揚言要在下一屆執政檳州,已是把要求提升一級。在當時的民間反應中,沒有人敢否定民主行動黨上台執政的可能性,形勢對民主行動黨是相當不錯的。
雖然有些政治觀察家不以為然,認為沒有得到馬來人的支持,民主行動黨又無法贏取所有華人席位,要上台執政很難。但是,民政黨在1969年大選的時候,也沒有人能意料到它竟然可以擊敗聯盟上台執政,因此,誰敢肯定的說民主行動黨沒有機會呢?
但是,當年檳州彭加蘭哥打區的一場補選,卻將民主行動黨的美夢粉碎了。行動黨派出重點栽培的強人張德發硬撼馬華的候選人林建壽。林建壽原本是檳州勞工黨黨要,勞工黨在五一三之後被政府查禁,林建壽因此在李三春拉攏之下,加盟馬華。
補選投票結果,林建壽挫敗張德發,從此亦開啟了檳州馬華的林建壽時代。彭加蘭哥打區的補選結果,帶來的變化確實相當嚴重。首先,它使到林建壽更具有代表性,講話的聲音也大了,增加了馬華對民政的威脅,置民政於更不利的地位。其次,它造成行動黨的大分裂,不但奪取政權計劃破滅,也大大的損傷了元氣。
誠然,最快產生連鎖反應的民主行動黨,黨內分裂趨白熱化,以陳毓書為首的一派和彼得達遜派鬥爭越趨激烈,前者還獲得來自馬六甲的陳德泉國會議員的支持。而在無止息的黨內鬥爭中,林吉祥被指為放錯候選人,導致林吉祥大為惱怒,於1980年12月初,憤然宣布辭卸黨秘書長職!
林吉祥辭職的理由是,補選期間,他遭受一連串的攻擊和非議,說他派錯候選人,尤其是一些華文報章帶有詆毀他的政治信譽的味道,致使他背上政冶十字架,成為代罪羔羊,在這種情況下,他說已不能執行任務,而應由一位沒有背上政治十字架的人擔任秘書長。
他堅持行動黨並未選錯人,即使有機會再重新選彭區候選人,黨仍然會選張德發。林吉祥此舉,猶如是在行動黨內投下一顆炸彈,不但使黨員感到震驚,而且黨外人士也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費解。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林氏以退為進的策略。抱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林氏是不會輕易辭職的,他的目的是在於消除黨內反對他的人。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當林氏受到挽留後,將導致他人的退黨。
行動黨極力挽留吉祥
可以理解的,林吉祥辭職事件爆開後,即受到黨內領袖及黨員的挽留,因為在黨內並未有人像他那樣的政治聲望來擔任秘書長,支持林氏打消辭意的人包括陳德泉、蕭漢欽及陳毓書等人。
1980年12月4日,行動黨全國中委會果然一致挽留林吉祥,勸他打消辭意。林吉祥也出席這項會議,表示遵從中委會決定,留任秘書長。但是,事情並未告一段落,反而另有新的發展,原來在中委會上,從討論林吉祥的辭職到向陳德泉發動圍攻!
李高、巴都及胡雪邦指責報章上發表的有關抨擊林吉祥對補選處理的文章,是由陳德泉及其他受華文教育的領袖所策動的,陳德泉要求設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此事,但不得要領。 同時,一些中委也指責陳德泉和國陣黨員開設公司,以其太太的名義參股,間接影射他接受國陣的好處。
翌日,陳德泉作出了令人意外的決定,他在致給林吉祥的一封信中宣稱暫時退出民行黨。信件說他的退黨是一生中最痛苦的決定,因為在目前黨內此種鬥爭氣氛與環境下,他已完全不能再執行任務,必須暫時離開嚴重詆毀他政治信譽與政治道德的環境。但是陳君的信又留下一條尾巴說:《一旦水落石出,環境改變,我是必然再會回到行動黨的鬥爭行列。 》
局外人早就料到陳德泉的事件遲早會爆發的,但林吉祥卻表示感到震驚。他希望陳德泉以真金不怕火的精神重投行動黨的懷抱。林君說:批評是自然的現象,但無建議開除任何人。以林吉祥來說,他剛解決黨內的信任危機,不希望再鬧分裂,尤其是不想這個由他一手提拔的人離他而去。因此他在當前勸服陳德泉回歸,是有必要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黨內的不同派系卻藉此機會壓制陳德泉,以降其威望和影響力,甚至包括不惜與他對敵,例如曾敏興醫生便認為:黨將採取更嚴厲的紀律行動,而會有一些被外來份子利用來展開《惡毒運動》的黨員,將受到紀律的整肅。
由此看來,即使林吉祥要陳德泉回歸,黨內的其他領袖還是要追究因補選而在報章上出現諸多《內幕新聞》來打擊行動黨的事。陳德泉的事件,事實上只是一個分裂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無可否認。林吉祥是盡很大的努力挽回陳德泉。除了私人感情外,也不希望被人指稱以退為進的向黨內異議派開刀;尤其是他的形象備受抨擊時,需要暫時平息黨內的鬥爭。
檳州領導層大地震
一場補選,造成行動黨內鬥紛爭,林吉祥接受挽留續任秘書長,但另一邊陳德泉卻飽受攻擊而退黨,林吉祥安撫陳德泉成功,壓下計時炸彈爆炸,但在檳城的派系鬥爭轉趨公開化,這一件事使到黨的完整性遭到重創。
事緣民行黨檳州屬下10個支部代表,於陳德泉宣布退黨的第2天,於1981年12月6日在大山腳召開緊急大會,被認為親陳德泉的蕭漢欽國會議員、陳毓書州議員及秘書吳林炎也都出席,並在會上發言。
大會一致通過2項提案:
一)呼籲黨中央挽留陳德泉;
二)呼籲黨中央凍結檳州署理主席彼德達遜之一切職務,因為他是此項派系事件之幕後主持人。
由於事態嚴重,特別是針對彼德達遜議員的指控,林吉祥馬上趕來檳城處理紛爭。經過商討後,檳州行動黨8名領袖聯合發表文告,顯示和好如初。一時看來,危機已過去,而且共同出席民行黨在威南華都村及高淵支部慶祝成立宴會。
這8個人是檳州行動黨主席加巴星、署理主席彼德達遜、副主席蕭漢欽、秘書吳林炎、財政黃鴻傑、宣傳秘書陳毓書、組織秘書張德發及州議員黃炎光。
同時,林吉祥在檳城宣布陳德泉已經同意回歸,聲言不會進行整肅行動。不過他促請黨領袖,支部及黨員停止直接或間接向報界發表文告,以建立有紀律有效能的政治運動。但是,當時一些資深的政治觀察家似有先見之明地指出;林吉祥所言表示民行黨正處在混亂時期,也會採取紀律行動對付他所不喜歡的黨員。
四人幫倒戈跳槽馬華
果然不出所料,也證實曾敬興醫生所說的將對一些人棌取紀律行動。在林吉祥調解民行黨檳州領袖的危機後的一個月內,又掀起一場大風暴。這次不是針對彼德達遜事件,而是致函吳林炎、蕭漢欽、陳毓書及10個支部,促請他們在兩周內解釋1980年12月6日,公開發表陳德泉及彼德達遜事件的理由。這樣一來,立即將原本表面已經平息的爭端再次挑起;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有人認為,這是民行黨當權派向華教黨員開刀的第一步,林吉祥否認這一點,並說開除問題並不存在,只是黨紀律問題。為了表示民行黨未排斥華教人士,在紀律函件公開數天,市面議論紛紛之時,林吉祥宣布委任陳勝堯博士出長研究華小問題特別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否能確實執行工作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行動黨用以宣示沒有歧視華教黨員。陳勝堯受重用,是在陳德泉事件發生後的事。
但蕭漢欽等人的事件未能解決,反而越鬧越僵,黨中委乃授權林吉祥接管檳州黨務。就在僵持不下時,民行黨獨行俠──黃炎光州議員,於1981年2月23日宣布退出民主行動黨,接著不久後加入民政黨。
這一下子,民政黨的州議席又增加至9席和巫統平分秋色,起著一定的政治平衡作用。黃炎光前曾已因與民政黨人接觸,引致和拿督許岳金的公開罵戰,這一次卻真的跳槽了。就在黃君退黨的第3天,民行黨中委採取激烈的行動開除蕭漢欽、陳毓書及吳林炎,並凍結有關支部的活動。整個局面馬上起了變化,更多的罵戰在報章出現,林吉祥受到的圍攻程度更是前所未有。
除了陳德泉對3人表示同情和支持外,黨當權派顯然不惜犧牲,即使因此在檳州立法議會剩下兩名州議員──加巴星及彼德達遜。由於陳德泉和黨中央唱反調,觸怒了林吉祥,最終痛下決心,於3月16日把陳也革除出黨。
林吉祥對於一連串的開除行動有話說,他指責黃炎光為了個人的利益,乘機退黨,而《三人幫》(林吉祥對蕭漢欽、陳德泉、吳林炎3人的形容)卻讚揚黃炎光。再者三人幫顯示他們準備摧毀民行黨,通過這種無情的運動與國陣合作。曾敏興醫生指控陳德泉在過去四,五個月里,積極鼓勵和支持檳城三人幫,對黨領袖,特別是秘書長林吉祥展開惡毒和居心不良的運動,破壞人民對民行黨的信仰和信心。
愛徒叛變,林吉祥痛心疾首
林吉祥和陳德泉的公開罵戰是政壇中值得一錄的事,這不僅牽涉到反對黨的相互傾軋,同時也暴露了人與人的關係是時刻在變化的,尤其在政治上更為常見。
林吉祥說:《在我15年的政治生涯中,曾面對過許多困難與審判,但從未像過去5個月來的經歷,那麼地使我感到痛心,因一小撮反黨份子對我作出最惡毒及骯髒的運動,以通過宣傳媒介對我作人格的謀殺。》
《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惡毒的運動,是來自我一手栽培的陳德泉所策劃的。這令我想起歷史上的一些悲慘的事實,最親近的人,往往是最可怕的人,而背叛你的人,也往往是你的親信。 》
《我要說的是我被陳德泉的〈表演天才〉所蒙蔽。栽培陳德泉是我最大的錯誤及令我大跌眼鏡,正符合了一句話〈知人知面不知心〉。陳德泉現在極力地要破壞黨,甚至可能的話要摧毀黨,國陣將會盡力地協助他。》
林吉祥說:《我不相信陳德泉的陰謀能成功,因為國陣及以前的聯盟都無法摧毀民主行動黨,最後陳德泉將自我毀滅。》
陳德泉的答覆說,由於他一生中,對林吉祥太信任和忠心耿耿,才料想不到林吉祥會借刀殺人,發動黨變,將他開除。他也說,他對林吉祥已仁至義盡,因是太信任他而遭失算禍害,這是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大錯誤。
他並指林吉祥歪曲一切事實,同他作人身攻擊,而當他在病痛時,黨領袖連一個慰問也沒有。接著陳德泉指責林吉祥企圖把董教總拉下水,和他所擬議要組織的新黨混在一起。他也提出質疑,林吉祥是個問題人物,而且有一些重要的決定事先不告訴他。
蕭漢欽等人及陳德泉被開除後,陸續發表多次談話,全力攻擊林吉祥獨裁,更說他破壞行動黨成長,是個有問題人物。而陳德泉揚言要聯合被開除者組織新的反對黨,來和林吉祥爭一日之長短。
黃炎光有了歸宿,陳德泉等人還在觀望時局,其中最熱衷搞新黨的是陳德泉,他先後和拿督曾永森及董教總人士聯絡過,希望有所成果。但是這個努力沒有開花結果,反而是國陣內的馬華和民政,積極展開拉攏運動,尤其是馬華公會,期望在檳州打出一個春天來。
因此,馬華集中爭取檳州行動黨國州議員,3月29日,蕭漢欽、陳毓書及吳林炎宣布加入馬華公會,這是林建壽領導下的檳州馬華,又打下的一場勝仗。同時,又有一名行動黨國會議員黃鴻傑宣布加入馬華公會。
緊接著,行動黨陸續出現退黨潮,包括霹州兩名州議員楊顯著及鄭幼民,再加上較早時退黨的林英全,民行黨在國州議會的議席頓然大減。林吉祥花費多年栽培心血,到頭來又變成一場空。面對眾叛親離的他,內心飽受煎熬,他的痛苦,不是局外人所能了解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61584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