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把過去這兩年,各階級巫統領袖公開對馬華作出的嘲諷、羞辱、欺凌言論摘要,全部轉貼在本文,在無需添加一字一句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一篇過千字的評論文章了。
最新一位讓馬華難堪的巫統領袖(誰還記得是第幾位),是農業及農基工業部副部長達祖丁。這名巫統最高理事日前抨擊:「馬華及民政在大選期間靠巫統婦女組及其他臂膀黨員助選,而敗選後又獲入委入閣。」他因此呼籲首相,如果來屆大選馬華依舊失利,那就不應該再「好心」讓他們搭順風車(tumpang)入閣當官。
馬華總會長廖中萊的回應,則是一貫地重複:「國陣精神是互相合作、維護多元特色、不是以『做大哥』的身份指指點點,馬華不吃這一套。我們在國陣是分享政權,不是由誰來委任誰,不是誰來分配職位。」這個回復,先別說普羅大眾,就算是馬華黨員,恐怕也說服不了多少個。
誰還在乎「國陣精神」?
先談「國陣精神」。拜託,今時今日,誰還在乎「國陣精神」?伊斯蘭黨早前打算在國會提呈伊刑法私人法案,廖中萊在今年3月20日表示「首相明天就會宣布國陣反對伊刑法立場」,結果這個「明天」在過了6個月之後都還沒到來。國陣成員黨反對又怎樣,巫統議員在丹州議會還不是一致支持通過伊刑法修正案?廖中萊敢不敢批評首相破壞「國陣精神」?
凈選盟4.0大集會前,馬青總團長張盛聞嘗試證明馬華沒有與民意脫節,表示不反對黨員參與集會。後來在巫統領袖叱責下,馬華總秘書黃家泉出馬修正立場,禁止所有馬華黨員參與大集會,否則家法侍候。張盛聞也第一時間覺今是而昨非,表示「一切以總秘書說話為準」。而馬華總秘書又以誰的說話為準,誰才是馬華的「大哥」?馬華黨員自己不清楚的話,可以隨便到街上問一問任何一個他們號稱代表的華裔同胞。
至於「是分享政權,不是由誰來委任誰」的說法,廖中萊可以說得臉不紅氣不喘,我不懂一眾大選落敗(或因未被圈定為「有勝算候選人」而無緣競選),後來卻靠走後門受委官職的馬華領袖們,如馬青總團長、馬華婦女組主席等人,聽了之後有沒有一絲絲心虛?
還有什麼硬起來的本錢?
廖中萊可以繼續向中文媒體發文告以回應不諳中文的巫統領袖,然而,巫統對馬華的主流評價,同時也是客觀事實,連續兩屆大選被選民唾棄的馬華,確實是依靠巫統施捨的官職及執政資源來苟延殘喘。
為了讓魏家祥可以入閣當部長,納吉還要在人滿為患的首相署多設一個位子。魏家祥是個實權部長還是高級花瓶,大家不妨做個民調:誰懂魏家祥在內閣是負責掌管什麼?
打從廖中萊推翻505大選前「馬華慘敗就不入閣」的承諾那天起,馬華就典當了它在盟友眼中所剩不多的尊嚴,同時也耗盡了它在華社眼中僅存的一絲同情。馬華是否入閣當官,改變不了它號稱代表的華社在政經文教的困境,華社早就看透這一點。
靠人家施捨的官職,還有什麼硬起來的本錢?所以我們看到,面對巫統默許紅衫軍916「馬來人團結大集會」,廖中萊身為執政黨黨魁兼內閣部長,卻只能作出類似非政府組織的「希望政府可以阻止這場集會」的呼籲。
在巫統面前沒有硬起來的本錢,面對華社也無法做到無愧於心。於是,馬華就只能在國家的大是大非課題上繼續缺席,專心一致地繼續當官,偶爾再發表一兩句「我們不吃這一套」的廉價笑話。
文:
凌國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60143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