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還是我高招~~

股票菜鳥| 2015-09-16| 檢舉

馬來西亞政治常常走到分岔口,就是沒有找到出路。巫統當下面對「棄納吉或去荷蘭」的兩難,在野黨則為了與伊斯蘭黨或馬哈迪合作鬧翻天。實際上,問題可以說得很白,只是選擇從來都不易。

第一、伊黨雖爭取不到過半馬來社會支持,卻一直維持大約20%到30%的基本盤。民主行動黨多在華人選區上陣,基本上不受伊黨威脅。而不具獨自作戰實力的人民公正黨、剛從伊黨分裂出來的誠信黨,在馬來人選區對壘巫統時,就要嚴防伊黨抽後腿。哪怕是把反國陣的選票推高到60%,在當下選制中,只要伊黨插一腳瓜分選票、或號召杯葛,國陣就能憑區區的40%支持笑到最後。

然而,把哈迪領導的伊黨納入新聯盟里,就能完全避免此問題嗎?在野黨能做的恐怕也只是儘量減少「三/多角戰」,因為即便是「民聯還在」的5.05全國大選,三黨都無法在所有選區遵守「一對一」共識,何況是關係大不如前的當下?

更甚的是,在野黨聯盟要解決的不僅僅是選舉策略,還包括共同綱領、首相人選(和各州大臣人選)等問題。民聯1.0之所以破局,是因為哈迪無法成熟處理上述問題。沒有跡象顯示,哈迪已經痛改前非,反之有變本加厲的趨勢。不管是最近「凈選盟不太乾淨」的聲明,或「狂吠山裡的野豬」論,哈迪明顯已經語無倫次,是在野聯盟承受不起的負累,只會抵消改朝換代的激情。

再者,站在政黨利益角度,伊黨肯定會在來屆大選中殲滅誠信黨,不讓它有生存的空間,以防它在未來和自己搶灘。可以這麼說,只要哈迪一天在位,對伊黨的樂觀就不切實際。

第二、跟前首相馬哈迪合作拉倒納吉,稱得上是高明的政治策略嗎?今天納吉能夠獨攬大權、一手遮天,除了那張撐得白裡透紅的厚臉皮,靠的就是馬哈迪一手打造的制度--摧毀司法獨立、修法控管媒體等。當下許多在野黨領袖都在馬哈迪掌政時代嘗盡苦頭–這不僅僅是「私怨」,更是當權者對公共體系、政治制度的破壞。面對歷史,馬哈迪毫無悔意,連一個廉價的道歉都吝嗇。

馬哈迪的態度很明確,其目的是倒納吉、扶巫統。「倒納吉」之外,在野黨與馬哈迪似乎沒有其它共識。問題是,如果在野黨選擇與巫統內「倒納吉」分子合作,我們要知道的是:推翻納吉後,「新政府」要推動什麼議程?由誰來主導?如果掌權的還是巫統,倒納吉議程得逞後,這些在野黨領袖如何確保巫統挪出空間,讓他們在體制內大展拳腳?

政黨重組、精英洗牌後的想像可以說得很動人。但實際上,你的合作對象是馬哈迪以及其背後的巫統。我承認,政治里走哪一步都有風險,只是選擇馬哈迪的風險,不會比選擇哈迪的伊黨來得低。

其實,說來弔詭,除了「伊刑法」以及一些關乎宗教的課題,行動黨、公正黨與伊黨之間在政治、經濟民主化課題上,共識更大,否則也不可能維持長達7年的聯盟關係。即便落實「伊刑法」主張、偶爾保守的言行讓非穆斯林社會不自在,但整體而言,由於沒有掌控中央政權,伊黨談不上「對國家民主造成巨大破壞」。

更何況晚近幾年,儘管三黨高層領袖爭議不休,但三黨在基層的合作相對融洽、愉快。跟巫統「倒納吉」分子聯手,是政治精英之間的博弈。不要忘記,馬哈迪獲得土權(PERKASA)鼎力支持。雖說政治里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但曾經站在前線保護華人免於土權攻擊的伊黨支持者如今被視為「敵人」,而曾經面目猙獰的土權則因為馬哈迪而成了華裔的「朋友」–怎麼說都覺得諷刺。

說到底,要堅守原則就只能單打獨鬥。但馬來西亞當下的情況是,任何政黨再強,都幾乎無法單獨執政。從朝野占據各半版圖的現實看來,巫統/國陣只要能再拉攏一派勢力,重奪多數優勢,就能為所欲為,鞏固自己權位。堅守原則的代價是,改朝換代門檻拉高、經濟可能無底線直墜–即便有一天終盼到改朝換代實現,恐怕也只剩下不易收拾的爛攤子。

對伊黨樂觀不實際,但在最壞的情況下,終要有人解決問題,致力於把伊黨可能帶來的破壞減到最低。對馬哈迪樂觀也是一廂情願,但在政治瓶頸里,還是風險不小的可能出路。一句話,選哈迪或選馬哈迪,如果是為了拉倒納吉,就沒有誰比誰高尚,或誰比誰投機的道理。無法阻止「伊黨抱住大家一起死」,巫統就會保住江山,重振旗鼓。

我們很清楚,即便第14屆全國大選無法改朝換代,我們也不要回到馬來人在朝、非馬來人在野的對立格局中。我們實在無法確定,在這樣的情況下,「打入國陣、糾正國陣」這樣的口號,會不會再度響起。

如果在野黨扛起的是改朝換代的使命,請理性解決此時此刻的僵局。我們不是3歲小孩,不會相信什麼「跟伊黨合作是典當原則」、「跟馬哈迪合作是振救馬來西亞」的政治口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5989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