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鶴年三部曲》之三 MASSIMO VS GARDENIA:馬來西亞麵包大戰!

Marcus| 2015-09-16| 檢舉

《郭鶴年三部曲》之三

《郭鶴年三部曲》之三:

MASSIMO VS GARDENIA:馬來西亞的麵包大戰!

文:張丹楓 Zhang Danfeng

圖:鄧珺心 Junn Xynn

話說,巫統通過朋黨在2010年強硬收購了糖王的玻璃市糖廠,硬硬將郭鶴年的心血鯨吞之後,人心不足,還想繼續吞併郭鶴年的聯邦麵粉廠(Federal Flour Mill) 。巫統朋黨的如意算盤,就是完全控制國內的柴米油鹽生意,壟斷買賣。

巫統朋黨已經擁有中央糖廠,北賴糖廠,接著吞併了玻璃市糖廠之後,一統大馬白糖市場,價格就完全由馬來朋黨操控了。而市場的白糖價格也隨著暴漲,從郭鶴年控制市場時的每公斤RM1.45,三級跳至如今每公斤RM2.45!儘管世界白糖價格已經滑落,國陣政府仍以《減少津貼》為由,繼續放任糖價上漲,任由朋黨魚肉百姓。

《郭鶴年三部曲》之三

接下來,他們的目標朝向麵粉市場。由於麵粉也是屬於統製品,基本上,和白糖一樣,價格多少,全由政府說了算。

在鄭良德去世之後,馬來亞麵粉廠的極大股權已經旁落,由巫統朋黨掌控股權。而另一間主要的麵粉製造廠:關丹麵粉廠,也已落入巫統朋黨手中。三大麵粉廠,最後只剩下郭鶴年家族掌控的聯邦麵粉廠。

當巫統朋黨向郭鶴年獻議收購聯邦麵粉廠的控制性股權時,卻遭到郭氏拒絕。因為無法收購郭鶴年的麵粉生產公司(Federal Flour Milling, FFM),巫統朋黨因而惱怒成羞,命令賽莫達出手,目標指向全面收購Bernas(國家稻米公司)股權。

這裡面牽扯到的關係,就有些錯綜複雜了。為什麼朋黨轉向國家稻米公司下手?說來話長。

國家稻米公司(Beras Nasional Bhd,簡稱Bernas)本來是屬前玻州大臣哈芝巴望爹家族創立,後來前玻州大臣把Bernas賣給怡保工程IGB BHD的拿督陳振南和糖王郭鶴年。

當時拿督陳振南犯了一個錯誤,就是通過香港的子公司Wang Tak Co Ltd 來買Bernas;結果被UMNO大做文章,說米業不能落在香港人手中!拿督陳振南不想得罪巫統,只好把手上持有的30%Bernas股份賣給巫統朋黨,貿易風控股Trade Wings Bhd的賽莫達。

於是,賽莫達持有國家稻米公司30%股權,但糖王郭鶴年除了同樣持有國家稻米公司30%股權之外,同時也通過玻璃市糖廠擁有貿易風控股的20%股權。直到被迫退出大馬糖業的時候,郭老才以每股RM3.50,總值RM2億7百萬的代價,將貿易風的20%股權轉售給FELDA。

而國家稻米公司不但壟斷國內白米進口市場,也同時控制著大馬最大的麵包生產商—Gardenia的30%股權。Gardenia長期以來,最大的麵粉供應商,就是聯邦麵粉廠。

賽莫達配合大馬國陣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郭鶴年出售國家稻米公司的30%股權,再加上政府從官聯公司釋放出來的部分股權,致使賽莫達一夜之間擁有Bernas高達72%股權,全面掌控國家稻米公司。

既然Gardenia是Bernas子公司,誰供應麵粉?要跟哪一間麵粉廠簽署麵粉供應合約,當然是賽莫達說了算。於是,整個輪廓很清楚的顯現出來了。

朋黨的用意很明顯,就是通過Bernas全面收購了FFM最大的顧客:Gardenia麵包公司;然後再促使Gardenia取消向FFM購買做麵包用的麵粉原料。FFM失去了最大的顧客,生意自然大受影響。許多老員工的工作也失去了保障。巫統朋黨就是要利用這樣的手段,迫使郭鶴年放手,將聯邦麵粉廠賣給賽莫達,讓賽莫達一統國內麵粉供應市場的江山。

但是郭鶴年是一位非常念舊的企業家。他知道,如果他放手FFM,跟隨他數十年的老員工勢必飯碗跳舞。因此他不但堅持不肯就範,還花心思為老員工謀出路,為聯邦麵粉廠尋求活路。

FFM成立於1962年12月3日,是郭鶴年集團旗下的其中一家子公司,其業務為生產各種類的麵粉、穀物貿易、以及飼料生產。郭鶴年決定投資設立生產線,既然Gardenia的生意做不成了,乾脆自己來,自己生產麵包!

當時市面上有一家處於冬眠狀態的麵包公司,叫做The Italian Baker Sdn Bhd。The Italian Baker Sdn Bhd成立於2007年3月21日,但是一直以來都是一家冬眠公司,沒有正式投入生產運作。直到2010年12月6日,FFM以每股RM2的價錢全面收購The Italian Baker Sdn Bhd,成為FFM的子公司,更聘請了Jimmy Chang來打理。FFM收購The Italian Baker後,更注資達1億2千萬令吉,在FFM廠房旁設立烘製麵包的工廠。

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優勢,FFM生產的麵粉無需倉庫或運輸,直接pass給隔壁的TIBSB麵包廠,這樣就省下了許多的運輸費和倉庫費等。The Italian Baker在2011年中推出了品質能與Gardenia抗衡的新品牌麵包——Massimo。

Massimo是義大利文,意思是Maximum。由於生產費用比其他廠家低廉,所以麵包的價格也比一般的其他麵包來得便宜。

由於Massimo味道和口感都比Gardenia優越,加上有關郭鶴年被巫統朋黨欺壓的事在華社之間哄傳,更激起了華裔公民的民族意識;還有,經過網絡面子書廣泛報導揭發真相,相關的消息迅速流傳,於是民間掀起了一股《支持Massimo麵包》的熱潮!

這股熱潮之大之廣,完全超乎想像。許多有銷售Massimo麵包的地方,Gardenia銷路明顯大受影響。而Massimo麵包在網絡免費宣傳,民間口碑相傳之下,迅速竄紅!

市場的情況對Gardenia越來越不利,最後迫使Gardenia在報章上打澄清廣告。但是Massimo麵包的風潮已經形成,Gardenia 要力挽狂瀾,非常吃力。

後來巫統朋黨動用網絡槍手,千方百計,想方設法,要幫Gardenia挽回劣勢。他們使出不少賤招,在網絡大肆誣衊摸黑宣揚,其中一招就是唿吁馬來回教徒杯葛 Massimo麵包。理由是:Massimo麵包使用的麵粉,含有豬的DNA成分!

這真是人頭豬腦想出來的爛招。因為Massimo擁有由首相署屬下的回教理事會發出的Halal認證書。如果Massimo麵包使用的麵粉真的有問題,應該是回教理事會的責任才對!回教理事會Jakim怎麼可能在沒有詳細檢驗過的情況之下,發出Halal證明書?

如果麵粉當真含有豬的DNA,第一個檢舉的就是Jakim了!為什麼到現在都不見Jakim採取行動?當然證明巫統槍手所寫的東西,根本是生安白造的!

我親眼所見,許多馬來同胞都在支持購買Massimo麵包。並沒有受到不實的謠言影響。而Massimo麵包不斷加快市場攻略,在短短一年之內,Massimo麵包已經涵蓋全國,在許多大小城鎮,超商和民間雜貨店,都與Gardenia正面交鋒;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如今已成為足以與Gardenia全面抗衡競爭的知名品牌。

Massimo之所以能夠那麼快在馬來西亞市場立足,主要當然是因為郭老的光環;郭老在大馬華社的名望非常高,Massimo麵包既然是郭老的產品,人們自然大力支持。當然,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Massimo無論口感和質感都比Gardenia優勝,加上售價相對的也比較廉宜,名副其實的價廉物美。

擁有以上這麼多優點,Massimo麵包自然很快就成為國內最暢銷的麵包品牌了!

**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5983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