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聯盟,新希望?》—— 文 / 鄒宇暉 (社青團大專事務局主任)

開齋節後的政治局勢令人矚目,我們都希望伊黨開明派領袖組成的「新希望運動」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轉型成政黨,與火箭藍眼一起為改朝換代打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行動黨與伊黨割席後,許多人對「新希望運動」有期許,但也有不少人對「新希望運動」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對同樣出自伊黨的開明派領袖持有保留態度,畢竟非穆斯林在經過伊黨的背叛後,對來自宗教政黨的領袖始終不能完全信任,我認為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
因此,要消除人民對「新希望運動」或新的反對黨聯盟的疑慮,一旦組成新的反對黨聯盟,新聯盟就必須著手擬定新的政鋼,不能再像黃進發博士所說的靠「策略性模糊」來先贏政權才談政鋼,要清楚闡明新聯盟執政的理念和方向,不能再容許伊刑法有任何喘息的空間,畢竟我們不能排除新希望里會有部分領袖一時為了討好保守選民,而再次說出「不放棄伊法」的說辭,屆時將令新聯盟跟民聯一樣再次陷入伊刑法的漩渦里,我們將一直原地打轉。
【新政綱要更加進步】
新聯盟的政鋼甚至要比民聯橙皮書更進步,除了良好施政方面的革新,還要更大膽的打破現有的所謂的政治現實限制,如廢除大學預科班馬來學生90%固打,廢除國家干訓局,廢除土著房屋折扣,開放馬來保留地等,改以色盲的扶弱政策取代。
在政治共識上,新聯盟應該不分種族推舉獲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出任政府首長,而不是一再以「擔心馬來人會害怕」作為理由而一定要推舉馬來人擔任首長。只要不再過度擔心「馬來同胞會害怕」的情緒,許多改革,包括縮減公務員,恢復地方政府選舉將能被寫入政鋼,執政時就能直接落實改革,這也應該是新聯盟開出給新希望運動的「結盟條件」,以防止新希望最後在政治現實下被逼退回與伊黨一樣的鬥爭議程,變成「伊黨2.0」。當然前提是,新聯盟要有這樣的政治意願。
【公正黨態度不明朗】
然而,在還沒有擬定新聯盟的共同綱領前,目前的新聯盟不成聯盟,關鍵原因在公正黨。
從民聯不復存在後,一直著手推動新反對聯盟的只有民主行動黨,公正黨的態度直到現在依然是曖昧不明的,就連安華在牢里發出的聲明,也從第一篇用「聯盟」兩字到第二篇修改成「合作模式」,而雪州大臣阿茲敏阿里和也沒有任何姿態顯示會與雪州伊黨脫鉤,就看得出公正黨的領導層,始終認為沒有必要跟伊黨一刀兩段。
這是難以令人置信的,因為對比行動黨,其實公正黨才是被伊黨不斷扯後腿,而且傷害得最大的政黨,在雪州大臣風波事件,伊黨如何「發爛渣」的畫面歷歷在目,而後更傳出安華去見哈迪時遭到羞辱,這還不包括505前哈迪阿旺一直不願意承認安華是替代首相,以及在7個選區跟公正黨展開三角戰等不顧盟友精神的舉動。
因此,可以唯一解釋公正黨至今依然在百般屈辱中死抱伊黨的理由,就是回到選票的現實考量,因為伊黨始終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馬來政黨之一,而馬來票恰恰好也是這個國家政權誰屬的關鍵,失去了伊黨,行動黨和公正黨就等於失去了來自馬來社群的至少三分之一伊黨的基本盤。
【避開三角戰又如何?】
如果以一般的數字和理論來計算,反對黨之間發生三角戰或多角戰,是肯定會讓國陣漁翁得利,然而,就算是一對一呢?
假設,我們真的把選票和執政權力或「先」推翻巫統當成是下一屆選舉的一切,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只要維持民聯最初的模式,我們就能改朝換代,政黨輪替呢?
認為應該和伊黨繼續結盟的,只計算到伊黨的基本盤,而沒有計算到因為伊黨而流失大量選票的可能性。
公正黨不應該忘記,在505大選所贏得的混合選區許多都是靠「馬來票小輸,非馬來票大勝」的情況下,尤其是華裔選票的「瘋狂支持」才能獲勝,面對保守派掌控的伊黨,以及哈迪阿旺公開維護深陷1MDB醜聞的納吉,公正黨應該要衡量,到底與伊黨共眠下去所獲得的馬來票能不能彌補掉流失的非馬來票?還是公正黨把上屆所獲得的華人票當成理所當然?以為下一屆就一定能繼續坐享其成?
因此,與伊黨繼續同在以避開三角戰並不能確保反對黨的議席必然保住或增加,更遑論能夠擊退巫統。
我們固然都希望可以改朝換代,終結巫統的一黨獨大,但如果我們繼續選擇為了追求權力而漠視當初建黨的理想和原則,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機會主義黨,我們付出的政治代價或許會比我們獲得權力後來得更慘烈!
【陷新希望人於不義】
最糟糕的是,繼續跟哈迪掌控的伊黨曖昧不清,將陷新希望的領袖於不義,他們因為在黨選中吃盡苦頭而敗北,如今好不容易集結所有開明派領袖力量,準備跟哈迪阿旺派分道揚鑣的當兒,公正黨竟然還對新聯盟猶豫不決,將無形中變成反對運動重組的絆腳石。
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行動黨和公正黨應該扮演的是催化新希望組黨的角色,這過程要破釜沉舟,少一點決心都不可以,新希望的人更需要行動黨和公正黨人給予勇氣,以行動表示支持。
民聯不復存在已經是個事實,在國陣分崩離析和狂失民心的當兒,反對陣營竟然還繼續內訌,錯過了最難得的改變機會,然而換個正面角度思考,危機就是轉機,少了保守派掌控的伊黨,新反對黨聯盟將有更大的空間在政改上更大膽,更進步,以人民主權替代馬來主權,實現民主平等的社會,建立多元世俗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改朝換代,希望還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