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這篇文章,讓你了解馬哈迪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馬人必看!!

Kingsle ...| 2015-09-01| 檢舉

大馬80年代末期發生過一次以內安法令到處胡亂捉人的所謂《茅草行動》,馬來文叫做《Operasi Lalang》。

時間是1987年10月27日。

這是大馬人權發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進入正題之前,請先容許我跟大家溫習一下,《茅草行動》的演進表:我認為這是有必要的,雖然許多經歷過24年前那個動盪時代的朋友,或許已經知道《茅草行動》,但是許多年輕的朋友未必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我覺得有需要先讓大家了解《茅草行動》的輪廓。

1987年4月24日,巫統黨中央舉行代表大會,中央代表們在激烈的黨爭中投票,讓A隊的馬哈迪以微弱的43張多數票,擊敗由東姑拉沙里領導的B隊。馬哈 迪派系大勝之後,迅速在黨內清除異己;大會過後,12位巫統黨員入稟高庭,指巫統代表大會出現程序錯漏違法,要求宣判巫統為非法組織,並且判決選舉無效。

當時,馬來社會也因為巫統這場前所未有的黨爭而分裂,失去一半馬來社會支持,馬哈迪的政權,岌岌可危。

1987年8月,政府宣布派遣約100名不諳華文華語的馬來公務員,到全國華小出任校長,副校長,行政主任和訓導主任這4個高職,引發董教總嚴厲抗議,華社群起鼓譟。要求政府教育局收回成命。

但是,時任教育部長的安華卻堅持不肯妥協。當年董教總所喊的口號,是說華社不是反對不同種族的公務員到華小擔任高職,只要對方懂得華文華語,董教總不會反對。董教總一再聲明,這是教育問題,不是種族問題,更不是政治問題。

10月4日,教育部長安華公開表示,他只是執行政府的既定政策,不諳華語的高職人員調指令,他是不會收回的。安華的宣布,進一步激怒了華社。

由於捍衛華小,是當年華社的首要任務,華小問題一直牽動著每個華人的敏感神經;馬華公會,民政黨,史無前例地與行動黨,董教總和100多個華團組織站在一起連成一線,向政府施壓,要求將不諳華語的高職人員調走。

10月8日,一個以捍衛華小的名義成立的委員會成立,決定在3天後,即10月11日,在吉隆坡天后宮發動一場捍衛華小,抗議不諳華文者派到華小擔任高職的 大集會。集會上宣布,如果政府不肯俯順民意,3天後將號召受影響的華小展開罷課行動。當時響應號召的學校極多,學生人數估計多達4萬5千人。

當時代表大會發言的董總主席林晃升強調:這個課題絕對不是種族課題。他說:「我們準備接受任何種族1老師,只要他擁有合格的華文資格。」由於教育部始終不肯妥協,因此罷課行動進入倒數。

10月13日,馬華與民政的部長在內閣力爭,內閣終於決定願意與董教總及華團進行協商。有鑒於政府表達了協商的意願,捍衛華小委員會決定取消罷課行動。

但是由於時間緊迫,一部分受影響的華小,還是在10月14日進行了一天的罷課行動。罷課的學生人數多達3萬人。雖然罷課行動取消,但是這卻為巫統提供了一個很好利用的平台。

10月15日,巫統宣布,原本預訂11月在新山舉行的黨周年慶典改在吉隆坡舉行,並宣稱將號召50萬人走上街頭《誓死捍衛馬來人權益》。

10月17日,由時任巫青團長的納吉號召,超過兩萬人出席在吉隆坡kg.baru的露天體育館舉行《捍衛馬來人權益大集會》。會場內充滿了極端種族主義的口號和布條,所有的口號和布條,都是衝著華人而來!其中一張布條。畫了一把馬來短劍,上書《以華人的鮮血染紅它》!

當時在場的馬來群眾,群情洶湧,個個好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情緒瀕臨失控。

響應納吉號召的巫統領袖,包括當時的新聞部長莫哈默拉末、雪州州務大臣莫哈默泰益、農業部長沙努西祖聶、副內政部長梅格祖聶、柔佛州務大臣慕尤丁等等。而事件的主角人物,教育部長安華,並沒有出席集會。

剛剛在4月當選中選為巫青團總團長的納吉,故意慫恿巫青團員及巫統極端種族主義分子,大肆抨擊馬華署理總會長兼勞工部長李金獅;炮火也掃到教育部長安華。當時巫統黨內有一股聲音,要求首相馬哈迪革除李金獅和安華的部長職位。整個事件已經演變得漸漸失控。

10月17日馬來人大集會當天,吉隆坡許多華人經營的商店紛紛關門歇業。當時走在吉隆坡街頭的華人,都很害怕到馬來人居多的地區,尤其是Kg.Baru一帶。

有人事後回憶說,當時吉隆坡氣氛緊張而且詭異,要上街頭都得找伴;經過馬來人居多的地方,都會覺得那些馬來人一直盯著你,表現得非常不友善。這種緊張而且詭異的氣氛,通過傳播媒體,迅速擴散至全國各地。

如果把這種緊張氣氛形容為充氣的氣球,那麼,天后宮的華人大集會,為這粒氣球充了一半的氣;馬來人在Kg.Baru的激情大集會,則已經將這粒氣球填滿了所有的空間;瀕臨爆破邊緣了!如果加上2個星期後的巫統50萬人街頭示威遊行,局勢肯定將會失控!

當年的全國總警長敦韓聶夫在回憶中說:當時的氣氛非常緊繃,警方也意識到很可能隨時會失控,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敵意已經被無限上崗。如果巫統黨慶所號召的50萬人走上街頭,萬一有人乘機會滋事,種族衝突的慘劇隨時爆發,就像513的時候那樣,一發不可收拾!

已故國父東姑阿都拉曼在回憶錄中,一針見血的指出;當時的巫統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嚴重黨爭,正在面臨分裂,馬哈迪在黨內的主導權正在面臨危機。12名巫統黨員於1987年6月25日入稟法庭,要求宣判剛剛落幕的巫統代表大會與黨選為非法;當時訴訟仍然在法庭進行中。

弔詭的是,國家最高決策人,馬哈迪,卻在這個關鍵時刻保持緘默,既不阻止馬來人繼續發表充滿種族仇恨的言論和挑釁動作,又不針對平息兩族之間的矛盾而努力安撫。感覺得到,當時的馬哈迪,似乎幕後隱藏著另外一個議程。到底是什麼議程?

東姑說:如果法庭的判決對馬哈迪不利,那麼,他就別無選擇,只能下台。東姑這樣寫道:馬哈迪必須尋找出路脫離困境,因此製造了一個國家危機和假想敵,以便重新團結巫統,來對抗《共同的敵人》。而這個想像中的敵人,就是華社!

專門研究《茅草行動事件》的學者,在分析所收集到的資料之後,認定東姑的看法是有根據,而且是正確的。為什麼東姑在茅草行動剛發生不久,就洞察先機,一語道破迷津?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曾經也是類似的陰謀之下的受害者!

當然,大家都應該知道,東姑就是1969年五一三事件的受害者,他被政敵巧妙的利用馬來人和華人的流血衝突慘劇逼宮。在華人被馬來人大屠殺,流了無數鮮血的情況之下,東姑被迫隱退,將國家最高行政領導權的相位,拱手讓給副手敦拉薩。是誰踩著華人的屍體上位?答案自己找。

時隔18年,馬哈迪又以同樣的方法,利用犧牲弱勢的大馬華族,來鞏固他自己的政權!五一三和茅草行動,雖然是兩件不同的事件,但殊途同歸;兩次都是以犧牲 華人的利益和生命來終結。生活在大馬的華人,在兩次衝突事件中,都成為巫統領袖奪權、鞏固勢力的犧牲者。在他們眼中,華社就是巫統領導人的《另類提款 機》。五一三種族衝突流血事件。我們將在下個星期重點探討,這裡我們講回《茅草行動》。

前面說過,國內的緊張氣氛,在1987年10月17日馬來人大肆攻擊華人的大集會之後,已經像一粒瀕臨爆炸邊緣的氣球。這粒氣球,隔天就在槍聲中,爆破 了!19月18日,當天中午,一名《據說》精神有問題的,名字叫做阿丹的士兵,擅自離開了鵝嘜軍營,手持M16 Rifle衝鋒鎗,步行到人口稠密的秋傑路,對著人群胡亂掃射,當場打死一個馬來人和兩個華人,同時射傷數人。

事件發生後,警方迅速動員包圍秋傑路,全國總警長韓聶夫親自出馬指揮,出動重型裝甲車,如臨大敵。對峙了將近3個小時之後,軍人阿丹終於繳械投降就擒,結束了這場悲劇。但是,軍人阿丹開槍,卻在這個關鍵時刻打斷了緊繃的神經,因為阿丹一個人,導致全國大騷動。

有親戚朋友在吉隆坡的人,紛紛從全國各地打電話進來吉隆坡,造成電話線路嚴重阻塞。許多無法及時聯絡上吉隆坡親人的外州家長,甚至擔心得哭了!事發過後,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懷疑,軍營內軍紀嚴謹,軍人豈能進出自如?

更何況還帶著衝鋒鎗?而且穿著軍服,荷槍實彈的走在街頭,竟然沒有警察截查,非常不可思議。因此,有理由懷疑,軍人阿丹是被某些有關聯的認識故意煽動,然後刻意放出來行兇的。背後的動機和意圖明顯。無論如何,這些都已經是無法可查了。

由於軍人阿丹開了槍,令氣球爆破之後,巫統、華基政黨、董教總和華團雖然馬上噤聲,不約而同不再發錶針鋒相對的言論;但是緊張的氣氛已經蔓延到全國。政壇的短暫寧靜,其實更讓關注事件發展的人繃緊神經,明顯覺察到: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山雨欲來風滿樓!

距離軍人阿丹開槍之後的第九天,10月27日傍晚,馬華副總會長忽然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之下,緊急到梳邦國際機場乘搭航機飛往澳洲。當時他面對記者提問時,只是說到澳洲探訪在那裡求學的兒子。

時隔多年,內情才給公開:原來當時李金獅是被馬哈迪訓令,必須馬上離國!原因?很簡單:茅草行動已經展開,如果李金獅不走,他一定會被捕。

大家不要以為馬哈迪是在救李金獅,事實上,他是在保護他的巫統朋黨!李金獅是部長,如果他被捕,那麼,同樣的,納吉、安華、莫哈默拉末、莫哈默泰益等等,也必須被捕。

因為他們都是挑起騷動事件的《元兇》之一。如果李金獅被捕,而巫統部長沒有一個被捉,《茅草行動》將可能失去正當性。所以,李金獅無論如何必須走,走的越 遠越好!茅草行動在10月27日雷歷展開,被捕的認識多達119人,全部是在內部安全法令INTERNAL SECURITY ACT下被捕。

當年被捕者,包含了巫統、民主行動黨、馬華、董教總、回教黨、華團領袖、社會運動份子、原住民、華教人士、基督教工作者,還有原住民。最有趣的,是回教黨 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這件事故,偏偏黨領袖莫哈默沙布也被捕。事後從獲釋的國陣領袖口中才知道,原來《茅草行動》的執行原則,是所有政黨和團體,都必須有 《代表》被捕,如此才能顯示馬哈迪《公平》。

行動黨被捕的國會議員有7人,包括國會反對黨領袖林吉祥和馬六甲市區國會議員林冠英父子、副主席日落洞國會議員卡巴星、甲洞國會議員陳勝堯、怡保國會議員劉德琦,還有P巴都、V David。

巫統方面,被捕的是Pasir Mas國會議員伊布拉欣阿里、巫青團教育主任莫哈默法米伊布拉欣。

馬華被捕的有副總會長陳立志、葉柄漢、陳思源、鄧思漢。回教黨方面有末沙布、回青團團長哈林阿斯哈。

董總主席林晃升、教總主席沈慕羽、教總副主席兼尊孔獨中校長莊迪君,隆雪華堂華社研究中心主任柯嘉遜等人。

有趣的是,當年在這起事件中言詞激烈的先鋒大將陸庭瑜,卻沒有被捕。當每個人都在害怕被捕的時候,陸庭瑜老師卻獨自一人,收拾簡單幾件衣服,獨自坐在雪蘭 莪中華大會堂門口,等待警方來捉!因為他認為,比他溫和的人都被捕了,以他那麼激烈的言論表現,沒有理由倖免於難的。可是,他偏偏沒有被捉。他等了兩天。 都沒有人來捉他,當被記者問起是,他還自嘲:真沒面子。

後來,據說警方沒有逮捕他,是因為陸老身體健康狀況不好,萬一在監獄中有什麼三長兩短,後果難於估計;也是警方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決定放他一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5639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