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令吉 你對馬幣認識有多少??

loh boo ...| 2015-08-29| 檢舉

令吉是由馬來語中的Ringgit翻譯過來的,馬來語中Ringgit的源自「齒輪」(gerigi),由於以前西班牙銀幣在東南亞一帶非常流行,而西班牙銀幣的周邊又有齒型,因而得此名稱。另外一說是,「ringgit」一詞來自閩南語讀音的「龍銀」一詞。

1975年8月,馬來西亞政府正式規定其貨幣名稱為Ringgit,當時中文譯為「零吉」。1975年8月前,國際間都以元(Dollar)和分(Cent)來稱呼馬來西亞的貨幣。

1990年,馬來西亞政府規定,馬來西亞貨幣的符號為「RM」,取代之前的「M$」。

馬來西亞對本身貨幣的漢語官方名稱在2004年前是零吉,2004年後,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規定後,便稱為令吉。零吉改為令吉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零吉」中的「零」會在書寫時產生混亂。

例子: 2000零吉如果全文以漢字書寫將是貳零零零零吉,由此產生混亂。

另一種說法是,零吉可以解釋成「無吉」,故希望該改個好兆頭的名稱。故2004年以後,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規定全國以後使用「令吉」稱呼馬來西亞的貨幣。馬來西亞各媒體,教科書,有漢語的官方文件,銀行等都一律開始使用這一詞。馬來西亞規範理事會也把新名稱傳達給使用漢語的各國駐馬大使館和辦事處。值得一提的是,在修改過程中,有不少人提議改名為「靈吉」,但這一方案始終沒有被規範理事會接受,而造成一些人對規範理事會的不滿。

令吉的其他非正式稱呼[編輯]

令吉的其他中文譯名有林吉特零吉,這個語彙大多使用於中國大陸,在馬來西亞當地目前一律使用令吉。《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2873《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與ISO 4217相對應,也使用林吉特,但台灣有時也用令吉。香港、澳門則是「令吉」以及「林吉特」都有使用。香港人有時亦會把令吉叫作「溝」。其他的稱法還有「馬幣」和「塊」,前者是馬來西亞貨幣的簡稱,後者則常常出現於口語中。例如,在街上,一般華人會說「一塊錢」,「兩塊錢」,而不說「一令吉」,「兩令吉」。

令吉的舊華語稱法是「元」,雖然在1975年8月便不再官方場合使用,但這個詞在非官方場合裏還是很普遍。

在提案修改「零吉」譯名的過程中,不少人提出「靈吉」一詞,但最後這個方案沒有被接受。而提議使用「靈吉」是因為有些人認為這詞比「令吉」更有好預兆。

令吉最小單位的官方稱呼是仙(Sen),口語稱為「分」。由於仙的幣值小,生活中多以10仙為單位,華人按習慣口語稱為「角」或「毛」。

歷史[編輯]

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1967年6月正式印製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的鈔票。1968年正式印製1000元大鈔。[註 1]

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1982年第2度印製新版本鈔票,這次有1、5、10、20、50、100、500和1000令吉。1993年,馬來西亞國家銀行打造1令吉硬幣,並全面取代1令吉紙幣的印製,但過後又取消使用銀幣,用紙幣取代。1996年,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再度印製新版鈔票,這次以2020年宏願為主題。印刷的鈔票有1、5、10、50和100。

1997年金融風暴發生時,馬來西亞政府為了避免其國民將大量金錢輸出到外國去,便停止再印製100令吉以上的大型鈔票。其中,500令吉和1000令吉的大型鈔票都已經停止印製,這些鈔票現在也不能繼續在市面上使用,只有收藏價值。

也由於金融風暴,自1998年9月1日起,在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的提議下,馬來西亞貨幣的匯率和美元掛勾,將匯率固定為1美元對3.8令吉。自2004年起,由於美元大幅貶值,馬來西亞國內要求政府解除對美元的固定匯率的也呼聲越來越高。在金融風暴期間由於鎖定匯率,使得馬來西亞的損失相對其他國家如菲律賓、韓國、泰國和印尼的損失少。也因此不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約束。

2005年1月20日,馬哈迪在布城會見經濟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後,便對外發表由於美元不斷貶值馬來西亞政府應該重新評估令吉和美元的掛勾問題。並稱馬來西亞因此損失不少。

2005年7月21日,宣布廢除七年前實行的令吉與美元固定匯率制度,即日起實施可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managed float)取代,讓令吉與美元脫鉤,令吉將根據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浮動,即馬幣可在範圍內自由浮動,一旦出現激烈波動,馬國央行可立即介入干預。 金融分析家指出,以目前經濟實力是有能力捍衛本身的貨幣價值。因為在1997年金融風暴發生時,馬國外匯存底僅三百多億美元,來往賬項處於赤字狀態。現在馬國外匯存底已達七百多億美元,來往賬項尚有盈餘,因此相信今後會更有能力實施可管理貨幣浮動方式。[1]

1998年,馬來西亞舉辦大英國協運動會,為了紀念這次的運動會,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出版50令吉的塑膠鈔票。2004年,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新印製的10令吉鈔票上加強保安措施。2004年末,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將5令吉鈔票的材料換成塑膠。2004年末和2005年初,馬來西亞市面上出現1仙硬幣短缺的現象。2005年12月在馬來西亞國家銀行的宣布下,1令吉硬幣已於2005年12月7日起停止使用。2007年,為了慶祝馬來西亞獨立50周年,馬來西亞銀行正式推行新版50令吉(限量50周年版),然而在2010年,馬來西亞才正式推出普通版50令吉。2008年4月1日,馬來西亞採取湊整機制,1仙硬幣停止鑄造,但仍可使用。在2012年初,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將推出新令吉紙鈔與硬幣。

令吉的單位和分類[編輯]

馬來西亞貨幣以仙(Sen)為最小單位,100個仙為1令吉。

紙貨幣的分類: 1000令吉鈔票(已停止使用和印製) 500令吉鈔票(已停止使用和印製) 100令吉鈔票 50令吉鈔票 20令吉鈔票(第三系列紙鈔無20令吉鈔票,第四系列重新發行,第九系列發行全新20令吉鈔票) 10令吉鈔票 5令吉鈔票 2令吉鈔票(第三系列發行,已經停止印製,但可以繼續使用;第四系列無2令吉鈔票) 1令吉鈔票 金屬貨幣的分類: 1令吉硬幣(已停止使用與鑄造) 50仙硬幣 20仙硬幣 10仙硬幣 5仙硬幣 1仙硬幣(已停止鑄造與使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5547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