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8日訊)隨著股匯債市全線重挫,大馬經濟正吸引全球市場的目光。內憂外患衝擊下,國際投資者正大幅拋售大馬資產。上周,大馬國債大跌,令吉兌美元暴跌3.8%,富時大馬綜指數更創7年最大跌幅。
今天,大馬股匯繼續下探新低,富時大馬綜指盤中最低去到1569.19點,重挫21.62點或1.52%,是自2012年6月6日以來的新低。
馬股最後略為收窄跌幅,以1752.54點閉市,全天跌24.28點或1.521%,是今日區域當中跌勢最大的股市之一。30大綜指成分股當中,下跌股多達24隻,上升股僅4隻,另外2隻股平盤。
根據大馬交易所的初步數據,今天外資積極拋售馬股,凈賣總值2億3559萬令吉的股票;國內機構投資者則繼續扶盤,凈買總值2億1744萬令吉的股票,散戶則凈買1815萬令吉。
與此同時,令吉兌美元匯率繼續貶值,周一觸及4.141令吉兌1美元,與周五的4.0775令吉兌1美元比較,下跌1.56%。無論如何,令吉匯率隨後放緩跌勢,截至下午5時,報4.105令吉兌1美元,年頭至今,共貶17.40%,是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
截至上周五收盤,令吉已經連跌8周,創17年來新低。而過去一年以來,令吉已累計下跌了22%;10年期國債創下2個月來最大跌幅。
美銀美林駐新加坡經濟學家蔡學彬向《彭博社》表示,「令吉暴跌讓人想起97、98年的危機。我們認為,大馬現在不太可能實行資本管制,但隨著外匯儲備迅速下降,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中國金融網站《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美國加息預期、原油價格暴跌以及近期的國內政治腐敗醜聞和人民幣貶值均使令吉備受打擊。
凱投宏觀經濟(Capital Economics)更在報告中表示,「我們認為大馬經濟最大的問題在於,其飛速膨脹的美元債務以及大宗商品下跌導致的出口額減少,這些都以貨幣貶值的形式顯現出來。」
而上周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帶動包括令吉在內的幾乎所有亞洲貨幣重挫。
市場擔心,人民幣的突然貶值可能會引發亞洲國家新一輪貨幣大戰。
夢回1998
《彭博社》引述安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傑拉德安布羅斯(Gerald Ambrose)的評論稱,「這和97、98年危機非常相似。市場存在一定的擔憂,甚至有一定程度的恐慌,但我覺得這主要不是來自股市。真正值得擔憂的是國外投資者大量持有的大馬政府債券。」
17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中,時任大馬首相敦馬哈迪醫生為控制匯率大幅貶值,採取了固定匯率和資本管制策略。
馬哈迪痛斥索羅斯等國際投資者,在幕後操縱令吉,不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建議,強行將令吉兌美元的匯率固定在3.8。
IMF最初稱其為歷史的倒退,但後來承認該舉措起到了「穩定錨」的作用。
1998年9月,馬哈迪實施資本管制之前,令吉12個月內貶值了約30%。由於一些投資者擔心歷史會重演,大馬的資本外流正在加劇。
三星資產管理駐香港基金經理理察森(Alan Richardson)表示,大馬有「採取嚴厲政策的歷史」,這可能加強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
為了阻止貨幣貶值,大馬國家銀行過去幾周一直在本幣市場拋售外匯,卻絲毫沒能改變令吉的跌勢。
截至今年7月底,大馬外匯儲備僅剩967億美元,較年初下降了17%,為2010年以來首次跌至1000億美元以下。上周四,國行總裁丹斯里潔蒂博士指出,國行不認為有必要對令吉實行固定匯率,並指令吉貶值的影響是可控的,國行有能力應對可能到來的美聯儲加息。
野村股票分析師達斯(Mixo Das)認為,眼下的形勢對大馬國行的外匯儲備是個重大考驗。
他說,「市場信心很糟,國行需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潔蒂或國行其他官員的公開表態非常重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