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首相兼內政部長阿末扎希表示,我國已經與孟加拉國交換備忘錄,未來三年將分批引入150萬名合法且「健康及沒有犯罪記錄的」孟加拉籍勞工。同時,他聲明在引入這批外勞前,政府要驅逐國內約200萬人非法外勞,但國內的外勞數量不會因為這份備忘錄的遞交而劇增。
我國的外勞概況如何?單是已登記的外籍勞工,截至2010年的統計有212萬人。非法外勞是可遏止但又杜之不絕的。不管打擊有多嚴厲,這些合法非法的外勞加總至少有400萬人。

這樣的數字,不可謂不驚人。我們要問的,是我國到底需不需要這樣多的勞動力?
阿末扎希認為,外勞們填補了國人不願意從事的、號稱「3D」的行業。3D即Dirt y(骯髒)、Dangerous(危險)及Difficult(困難)(我在一份10年前的學報上看過第三個D是demeaning,低賤是也)。
也有論者認為,外勞並沒有和本地人搶飯碗。如果沒有外勞,一些依靠廉價勞力才賴以生存的工種/行業將會被淘汰,而國家經濟就會愈加一籌莫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強硬地將某些工種歸類進而聲稱其將如何如何,是不符合經濟學原理的。任何 工作,都有那所謂「3D」的成分。這些是工人面對的成本了。可多,亦可少。但我們不要忽略了回報。成本越高的行業,僱主非得出個夠高的價格否則毋以聘得員 工。而只要回報夠高,「4D」、「5D」的工種都會有人趨之若鶩!
合理回報是多少,永遠說不準。我們只能比較在不同選項底下的機會成本。
政府大肆引進外勞,讓外勞們以廉價打進了這些所謂「3D」行業的勞動市場。他們之所以廉價,不是僱主剝削,是因為他們選擇工作的機會成本夠低。這是因為外勞離鄉背井,在異地無甚福利照顧;而離鄉背井的底因正是因為其本國的環境更加惡劣。
「3D」能比這些更糟嗎?
本地人或有政府福利照顧,或有家族庇蔭,我們的機會成本是較高的。在競爭下的「3D」勞動市場,本地人因為期許更高的回報敗下陣來。
對外勞們合理的回報,對本地人可不合理。理性(兼且經營有術)的僱主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必然選擇工資成本較低的勞工,怪不得僱主。
以今天馬來西亞只有3.1%的失業率來計,如果將400萬外勞全數遣返回國,我國有不少行業恐 怕會面臨結業之困。但是不要忽略了,我國的勞動人口參與率(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rate)只有67.5%,意味著全國上下有32.5%的15-64歲國民(約1千萬人),是「不參與」勞動的。他們或是在進 修,或是遊手好閒。
總之,他們不在工作之列,亦不是失業之屬。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我國罪案頻生,或和這龐大的非勞動群體有關!
要繼續抱持「3D」行業無人從事而需依賴外勞的心態嗎?那麼本地人永遠無法打入廉價的勞動市 場。我們必須相信,有利可圖的行業,僱主將有能力負擔更昂貴的勞力成本――聘請本地人,進而釋放一部分那1千萬人的勞動力;而依賴廉價外勞來支撐的行業, 終非長久之計,讓它們自然的被淘汰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5263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