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0日報道,馬來西亞汽油和柴油零售價8月份下調0.1馬幣,經濟學家預測,8月份通脹率將從7月的4%回落至3.6%;同時, 2015全年通脹率預計從2.7%調低至2.2%。
經濟學家表示,燃油價格下調與7月份國際油價走勢同步,原油價格在7月31日跌至每桶52.82美元,而7月份的平均價為56.77美元,低於6月份的平均價每桶63.69美元。
================================
↦亞洲貨幣紛紛走跌 馬幣兌美元匯率跌破4.0關口
8月11日報道,中國央行突然改變匯率管控政策,導致人民幣貶值近2%,亞洲貨幣應聲齊跌,原已疲弱的馬幣更是雪上加霜,兌美元失守4.00關口,一度貶至4.0080,再探17年新低。印尼盾、泰銖、菲律賓比索等其他亞洲貨幣也紛紛走跌。其中港幣比較穩定,截至11日晚7時,兌美元只微跌0.04%。日元(-0.17%)、比索(-0.33%)和泰銖(-0.53%)等也波動較小。除人民幣外,亞洲貨幣跌勢最嚴重的是台幣,下跌1.71%;其次是韓元下跌1.46%。
評論認為,人民幣貶值無疑會加劇馬幣的跌勢,馬幣要「翻身」日益艱難。「人民幣貶值將削弱中國人的購買力和中國進口,這意味著中國旅客訪馬人數將減少,馬出口也可能萎縮。」
雖然馬幣兌美元與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息息相關,但關鍵還是取決於美元的表現。馬經濟學家認為,僅將馬幣與美元掛鉤是不夠的,國家還需推行資金管制才能止住馬幣跌勢。但現在不是金融危機時期,只是馬一個國家面臨貨幣狂貶問題,實行資金管制還會影響到較大層面的投資活動。除非政治因素介入,否則馬國行將三思而行。
馬幣在11日尾盤交易觸及1美元兌4.0030馬幣,與10日的3.9404相比下跌1.59%,再次刷新17年新低。韓元、新台幣貶值約1.2%;印度盧比、泰銖與馬幣跌幅約0.6%至1.6%,菲律賓比索與印尼盾貶值約0.4%,日元貶值0.1%。上述貨幣中馬幣匯率跌幅最大,年初至今,馬幣兌美元匯率重挫14.7%,是亞洲表現最差貨幣。
馬來西亞近期飽受國內政治風波和美國升息預期壓力,加之國際原油價格低迷,市場擔憂馬政府收入,使得馬幣持續下跌。除了馬幣匯率大跌,馬股市今天再創新低,以1636.71點收盤,全天跌17.66點(1.07%)。外資不斷撤離是馬股匯市慘跌的原因。
=============================
↦馬媒:馬來西亞應向「一帶一路」取經
《南洋商報》8月9日刊載署名文章稱,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引起中亞、南亞諸國積極響應,各國期望通過「新絲路」實現龐大的經濟合作共建。中國和馬來西亞應在該架構下開展互利互惠合作,通過加強黨際交流,為雙邊合作搭建平台,推動兩國地方和企業界的務實合作。
中國與馬來西亞經濟發展階段相似,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同樣處在從第二產業(即工業經濟)蛻變到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經濟階段。同時,中國和馬來西亞也都是出口國,中國正在積極提升出口價值鏈,嘗試平衡進出口,避免過分依賴出口;馬來西亞也正在擴大內需,以更好地提升競爭力。在這些方面,馬來西亞應當向中國學習。在「一帶一路」契機中,馬來西亞除扮演追隨中國、給予中國最大的支持和配合的角色外,也是近距離向中國學習取經的好時機。
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時首先要打造的就是地區金融安全網。中國積極探討搭建亞洲金融合作交流平台,同時努力加強貨幣穩定。在融資、信用評級等領域,中國謹慎維持良好信譽。「一帶一路」經濟活動涉及跨國金融,擁有完全與穩定的經濟與金融氛圍,能夠增強市場信心。
反觀馬來西亞,當前正處在多事之秋,馬幣連連貶值、國債問題、內閣改組和政治人物問題,都會打擊馬來西亞經濟安全網,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國際聲譽難免動搖。馬來西亞國內穩定的氛圍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馬來西亞要從「一帶一路」中獲益,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有中國作為領路者,馬來西亞自身要先搞好經濟與社會的穩定,才能打開門戶好好經商。
來源: 駐馬使館經商處 馬來西亞商務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51328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