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2月5日下午,首相納吉身穿馬來傳統服裝,頸上掛著一條紅黃青的三色圍巾,向台下約2000名馬來群眾發表激昂演講。他揚言土著特權不容侵犯,而非馬來人不能冒犯馬來人的感受。
但這個見證納吉打出種族與宗教牌的場合,並非巫統代表大會,而是伊斯蘭福利與宣教組織(簡稱伊宣會,Pekida)舉辦的「與首相會面」集會。
名義上,伊宣會是一個照顧穆斯林福利與宣揚宗教的組織。實際上,伊宣會積極參與政治,並以捍衛種族與宗教之名,舉辦許多政治示威,當中更有不少出現暴力事件。
成立於513事件之後
如果看回伊宣會的成立起源,不難理解伊宣會與政治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法國學者索菲樂美兒(Sophie Lemiere)的調查,伊宣會是在1969年513事件後成立,以維護馬來族群與伊斯蘭教。
她訪問多名伊宣會成員獲悉,伊宣會的成立緣由,主要是領袖們要招納年輕人,以便為他們的政治行動搖旗吶喊,而這種動員可能會引發暴力。
然而,經過多年變遷後,伊宣會早已不是一個單純捍衛馬來主權的組織。對於大多數伊宣會成員來說,他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藉此平台獲得最大的利益。
一名雪州梳邦伊宣會的領袖告訴樂美兒:「我們不是種族主義者,我才不管什麼馬來主權,我的人生格言是『賺錢,不要被逮到!』」
「當然,如果有需要的話,我還是會做必要的事情,來維護我的族群。」
願跟華印裔黑幫合作
索菲樂美兒(右圖)擁有巴黎政治大學博士學位。她是在逗留馬來西亞5年期間,完成對伊宣會的研究。她曾在2013年11月發表研究報告,當時主要是觸及伊宣會等黑幫與巫統的關係。
她上周推介主編的論文集《遺失的民主:馬來西亞政治與人民》,書中收錄了她的伊宣會研究,揭露更多有關伊宣會不為人知的內幕。
樂美兒在書中寫道,只要談到生意,伊宣會的民族排他性即馬上粉碎。
她舉例,其中一個伊宣會網絡,如國內最具影響力黑幫之一的雙7黨(77黨),即是一個多元種族與宗教的幫派。
「大多數的組織,哪怕是最排他者,也願意跟組織網絡內外的華裔與印裔黑幫合作。」
為何要加入伊宣會?
樂美兒指出,在伊宣會幫派的金字塔式排位制度(左圖)下,幫內眾人若要上位,就需要有廣布的商業與政治人脈。
樂美兒在5年實地查訪中,每次訪問伊宣會成員時,第一條問題總是:為何要加入伊宣會?而答案不外是,他們想要獲得名與利。
「最普遍的答案是『我要成為流氓』、『我要保護我的種族與宗教』、『我要賺錢和擴展網絡』、『我要成為巫統政治人物』。」
印製T恤等招納新血
根據樂美兒的調查,大多數的伊宣會流氓都認為,能夠加入黑幫是件光榮的事。
雖然黑幫成員需要保密,但他們仍會炫耀自己的幫會身份,以顯示自己是「幫內的人」(orang di dalam)。
也因如此,一些幫會領袖在了解年輕人的心態後,開始想出一些創意點子,如設計幫會徽記,以印製T恤、鑰匙圈、貼紙與帽子等,招納年輕人入幫。
樂美兒的調查也發現,大多數伊宣會黑幫成員相信,他們通過政治參與和網絡,能置他們於「灰色地帶」,凌駕於法律之上。
因此,她說,這些黑幫成員並不害怕警方等執法單位。
幫會切口助鑑別派系
她的研究也發現,由於一些黑幫認為必須鑑別自家兄弟、排位與分支,這些幫派都會想出自家的暗號,如幫會切口、衣著、汽車改裝,甚至髮型。
據稱,這個幫會切口(暗語)成為「buah」。此外,伊宣會黑幫還擁有120套手勢,並且能夠為大多數的幫派兄弟所熟悉。
「一些幫派拒絕使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跨越文化、語言或種族分歧,能夠跟兄弟溝通的方式。」
稱阿都拉形如「教父」
根據樂美兒的研究,伊宣會的優勢在於秘密運作,其動員潛力無形可見,以充當政黨的潛在「肌肉」,換取組織進行非法生意的自由。
她說,伊宣會黑幫與分支跟執政黨關係密切,並通過宗教、馬來文化與馬來武術等團體運作,其中就包括名義上的非政府組織伊宣會,以便為執政黨服務。
她指出,第5任首相阿都拉在任期間(2003至2009年),馬來民族主義非政府組織群起。
據稱,一名雪州梳邦再也的伊宣會領袖告訴她:「阿都拉年代是伊宣會的黃金時代,他是我們的『教父』。」
不過,樂美兒在2013年曾指出,這些幫派是「機會主義者」,若認為在野黨能在來屆大選執政,自然就會轉碼頭。
上一篇【內有影片】揭秘馬來黑幫內幕(上) 3 分鐘認識馬來幫會與Pekida的淵源!
更多新聞和書本介紹!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