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私人用途與否 動用公帑就是 「不行」!!

Kingsle ...| 2015-07-12| 檢舉

無論私人用途與否 動用公帑就是 「不行」!!

如果整個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證明首相納吉從來沒有從國有投資臂膀收取任何的資金作為私人用途,有關當局調查420億令吉1MDB金融醜聞完全放錯了重點。

隨著要他去休假的施壓加劇,納吉表示聯合特工部隊的調查必須確定《華爾街日報》(WSJ )所指控的1MDB資金700億美元流入他的私人戶口是否有任何的根據。

目前的情況是納吉可以拒絕下台,但他沒有道德權威去影響聯合特工部隊包括警察、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國家銀行以及總檢察署的調查。

如果調查機關有想要證明自己獨立性的意圖,就應該不理會納吉的指示,實際地分析這筆資金的線索和確定所涉及的單位。

納吉的擁戴者以他們的方式質疑WSJ的也要緊記這點。

他急於反駁《華爾街日報》最新揭露的報道,指出聯昌國際伊斯蘭銀行首席執行員巴里西亞阿都干尼(Badlisyah Abdul Ghani)曾經錯誤地分析大筆巨款存進納吉大馬銀行(Ambank)個人銀行戶口的銀行轉帳文件 。

其中包括由《華爾街日報》於7月8日公開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電文(Swift message,下簡稱Swift電文)文件,巴里西亞在面子書的帖文聲稱Swift代碼和匯款人的地址不相符。

巴里西亞提到兩筆Swift電文的交易,涉及的款項高達6億1999萬9988美元和6099萬9988美元,涉嫌通過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塔諾金融公司(Tanore Finance)轉帳到納吉個人戶口的文件。

然後他的結論是該文件是篡改欺詐,並表示驚訝為何《華爾街日報》「掉進」圈套裡面。 然而《當今大馬》最新的報道指出,匯款人的地址沒有不吻合。

該新聞門戶網站也指出,巴里西亞錯誤地歸咎《華爾街日報》發布給莫斯科阿爾法銀行(Alfa Bank Moscow)文件中所列出的SWIFT 代碼。

另一個帖子也指出,巴里西亞承認他的錯誤,但仍堅持這些文件屬於欺詐。針對質疑轉帳文件的真偽,聯昌國際集團主席席納西爾表示,巴里西亞將面對內部調查。

納齊爾在他的Instagram發文,上傳一張照片顯示聯昌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員東姑再弗(Tengku Zafrul Tengku Abdul Aziz)向該集團前任主席莫哈末諾(Mohammed Nor Md Yusof)展示手機上的一些內容,而聯昌國際伊斯蘭銀行主席賽莫哈末(Syed Muhamad Syed Abdul Kadir)而居中觀看兩人。

納西爾寫道,「再弗和賽莫哈末向驚訝的莫哈末諾展示巴里西亞在面子書評論《華爾街日報》文章的帖文。」

「該帖文已遭刪除,因為它牽涉技術問題,他不於置評。我們為此感到抱歉,我們會進行內部調查。」納齊爾也是納吉的弟弟, 他也一直批評1MDB。同時,至少有一家媒體組織也質疑《華爾街日報》的公信力。

《新海峽時報》7月9日引述了巴里西亞還未修正前的錯誤陳述 ,進一步懷疑《華爾街日報》,包括具有諷刺意味地列出一系列過去的錯誤報道。

到目前為止,很多納吉的辯護者嘗試覆蓋指控或攻擊傳遞者。對於他的批評是可笑的,馬來西亞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已在社交媒體管道發出散播這些資訊的警告。

MCMC 於7月9日的其中一份聲明表示,任何散播及流通被操縱的照片、未經證實的報道或者跟調查有關的連結, 可能會根據MCMC第211條文或第233條文被提控,罰款5萬令吉或監禁最多一年。

最終,納吉沒有羅賓漢和他同伴們在捍衛, 他個人是否得到利益與否已經沒有關係。

納稅人數十億令吉的錢已丟失,有人必須要負上責任。 如果這筆錢的線索導向首相,他應該要回答,動用公帑作為私人用途是不恰當。

任何使用這類資金必須通過適合的政府戶口和管道。如人們所說的,納吉只是一個領袖,和他的整個管理層沒有必要和他一起下台。

當然除非他們拒絕讓他下台,他們都參與相同的鬧劇,堅持拖累全國陷入信任危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4469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