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榴槤飄香季節,今天你吃了榴槤嗎?每年6、7月份,是榴槤成熟的季節,而在大馬半島,不同州屬也出產不同品種的榴槤。在這段期間,也有許多外國遊客特別組團來馬大吃榴槤,愛吃榴槤的大馬人更是特別有口福,可以按照「一路有榴槤」路線,組一個「榴槤美食團」在大馬半島走透透,大快朵頤!
若想同時間品嘗到不同品種的榴槤,也能夠前往位於八打靈再也SS2的榴槤街,大享榴槤自由餐!當地每到晚上8、9時,都可以看到許多榴槤愛好者擠滿榴槤街。
1.小蘋果
「小蘋果」外表雖不起眼,但試吃了之後,卻叫人難以忘記它的味道,讓老饕驚喜不已。一粒「小蘋果」只有2至4包果肉,果肉黏和苦澀,不同人吃出不同的味道,這就是它的特色。
2.松鼠
吉南三巴央有「Tupai松鼠」,屬接種榴槤,干包黃肉,味道也沒有比其他品種厚,果肉肉囊不像一些名種榴槤大,但是微甜且帶些許苦澀,還滲著絲絲酒香。
吉南三巴央有Tupai松鼠,屬接種榴槤,雖非超紅品種,也有擁躉,算是吉打人酷愛的本地貨之一。
當然,吉打榴槤園丘也有D24、101、14、貓山王等,這類榴槤肉厚且香,至於接種催生的Tupai,亦有獨特香味,只是肉沒名種厚。
不管名種或三巴央土種,都各有所好,有些饕客甚至驅車到三巴央,除了Tupai,也追捧一些叫不出名的土種榴槤。所以,土種與名種之間,誰也搶不了誰的光。
3.文丁大紅
森州的「文丁大紅」品種榴槤,外型凹凸不平,榴槤刺較為粗與鈍,產於文丁40多年的老樹,當地更多人稱作「榴槤怪咖」,但是品嘗過的人卻指它的鮮黃色果肉,甜中帶甘,榴槤香濃郁,齒頰留香,是許多華裔的至愛。
4. 彼咯榴槤S17
柔佛州昔加末彼咯栽種的榴槤以名種榴槤居多,其中S17是彼咯出產的名種榴槤,因為其味道屬苦甘,一般較受華裔老饕的喜愛,卻較不得友族同胞的歡心。」
5. 雪州萬津蘇丹榴槤
這種榴槤和雪州皇室有很大的淵源,當地有一個雪州的舊皇宮,當年這些榴槤是由雪州第一任蘇丹種下,因而有了這個名稱。
「蘇丹榴槤」種子較大,肉比較薄,但勝在味道夠濃。
6. 甘榜榴槤
距離霹靂州太平約15公里的武吉幹當所生產的榴槤,屬於甘榜榴槤,品種摻雜,由於榴槤樹多生長在山上,地質、水質及環境優良,因此榴槤的果肉口感一流,不過,賣相沒有名種榴槤好看。
7. 黃姜榴槤
勞勿和話望生的貓山王享譽國內外,孰不知,這貓山王的「始祖」是源自於吉蘭丹州丹那美拉縣歡慶島(Pulau Raya)的「黃姜」榴槤樹(Durian Kunyit)。
話望生貓山王肉質呈金黃色,果味相當濃郁且有層次感,入口綿密,甜中帶苦,苦中回甘。絕對是喜歡甘苦味榴槤的老饕的最愛。
8. 紅蝦與葫蘆
(圖:紅蝦榴槤)
「紅蝦」果肉偏向黏濕,比黏而干包的「葫蘆」更受遊客歡迎,這2個檳城「王中之王」皆以果肉甜、苦、黏著名。其中「紅蝦」以果肉淡紅順滑,榴槤粒頭圓潤美觀,把黃肉乾包粒頭酷似葫蘆的瘦小「葫蘆」給比下去。
9. 勞勿D24及貓山王
(圖:D24)
(圖:貓山王)
勞勿名種榴槤貓山王(Musang King)是國內,甚至是海外老饕公認的頂級榴槤,它的味道有一點點苦澀,吃後回味無窮。
貓山王的刺較粗且短,尤其是山頂榴槤,容易爆口,但貓山王榴槤肉質有凝脂狀質感,呈金黃色,入口滑膩有點苦,肉厚核小,非常適合大眾的口味。而D24外觀多刺,肉黃、厚,味道苦中帶甜並漸漸取代了貓山王的地位。
點看全文: http://life.sinchew.com.my/node/16967#ixzz3er9XiPU8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4303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