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保1日訊)「我們看不到前景!」
自消費稅落實,許多行業皆面對市場經濟打擊,當中二手車商也深受影響,除了面對新車車價下降的沖擊,也面對收購二手車價上漲的情況,讓業者大嘆吃不消,前景茫茫。
業者告知,消費稅的落實,他們需向關稅局申請毛利便利(Margin Scheme),以出售二手車後的差價收取消費稅,否則就需繳付整輛二手車售價的6%。
《中國報》走訪賣買二手車業者時得知,由於無法承擔虧損,也看不見此行業的前景,因此怡區內已有20%已註冊的同行選擇結束營業。
其中,Se Automotive二手車商東主王鎮英(45歲)指出,落實消費稅前,政府要求二手車商在申請銷售毛利制(Margin Scheme)時,需準備多種文件,如買賣廢鐵准證等,才獲申請,否則二手車商需繳付售賣車輛總額的6%消費稅,讓業者吃不消。
賺取利潤不多
他說,目前一輛二手車只需繳付該車售價賺取利潤的6%消費稅,即如一輛二手車成本為1萬5000令吉,業者以2萬令吉出售,賺取5000令吉利潤,因此業者只需繳付5000令吉的6%消費稅。
「上述5000令吉的利潤並不多,因業者已利用該筆款項為車主修車,讓業者深感此行業即將滅亡的感覺。」
他說,自消費稅落實後,新車車價下跌,加上最近因收購二手車供應不多,因此收購價格提高至少5%,但出售價格卻不能高漲,讓業者難以維持生計。
生意額下跌70%
★陳麗儀(金馬汽車買賣及保險代理負責人)
根據了解,自從消費稅落實,已有20%有註冊的二手車商因無法承受負擔,而選擇結束營業,加上新車回扣高,讓業者面對做2個月生意,虧1個月的情況,大嘆此行業看不到前景。
本車行因有多種款式的二手車供顧客選擇,因此在消費稅落實後的2個月里,也僅售出5輛轎車,一些規模較小的車行則無生意額。
相比往年的開齋節,今年的生意額共下跌了70%,而以往只有同行的競爭,現在還要面對新車車價下跌的情況,競爭相對增加,也加重同行的負擔。
申請貸款遇阻
★莫少榮(48歲,最佳汽車企業東主)
目前還未申請到毛利便利(Margin Scheme),因此需繳付售出二手車價格總額的6%作為消費稅。
其實除了新車價格低,回扣高的沖擊外,二手車向銀行貸款上所面對的困難,也導致買賣二手車行業的前景困難重重,讓業者大嘆生意難做。
同行競爭太大
★陳瑞光(47歲,藍星控股有限公司經理)
二手車商之前因為銀行貸款條規嚴厲而面對沖擊,如今新車車價下降,回扣高,導致二手車商也跟隨調降車價,為同行帶來更大的競爭。
自消費稅落實後,對同行而言,目前處於過渡及適應期,而國家對於汽車行業並沒有很好的政策,讓許多同行在此行業中看不到前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