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馬哈迪把每一任大馬首相都評頭論足了一番,從已故的東姑拉曼到現任的納吉,他都不放過,當然除了他自己。除了大馬領袖,馬哈迪對外國領袖的管理方式 也不滿意,好幾次公開抨擊他人的不是,包括對美國第43任總統布希( George W Bush)和英國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英國首相Tony Blair做出批評。
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位同儕反擊他,無論是已故的幾位領袖或是還活著的伯拉和納吉。而外國的領袖更不用說,大家都對馬哈迪的評論無動於衷。對於大家對他的忽視,馬哈迪除了氣上加氣,也愈是對接下來繼位的首相愈是批評。
當了22年首相的馬哈迪在2003年退休時,得到不少人民的肯定,甚至為他冠上「馬來西亞現代之父」的美譽。但也在他退休後無法再「一手遮天」的期間,他 曾在經濟、社會和政治做的不當管理和獨裁決定,都一一曝光,而這些對國民對國家的衝擊和影響甚至比2006年時發生的東南亞海嘯還大。
現年86歲的馬哈迪被國民唾罵,罵他貪污腐敗、罵他毀了馬來西亞的經濟、罵他搞種族主義造成民族間現在有隔閡。
1. 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一個大馬領袖在1960年代制定的心血政策,但卻也是最被馬哈迪濫用的政策。僅僅是這一項,就足以讓馬哈迪惡名遠昭,就足以讓大馬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馬哈迪的其中一位同儕,前財政部長東姑拉沙里(Tengku Razaleigh Hamzah)說,新經濟政策的真正目的是要有效解決馬來人貧窮的問題,與提升馬來同胞對國家經濟的參與;並非製造或「培育」出馬來資本家。
當時他們挑選了一班馬來企業家,批給他們一些風險低利潤高的工程,冀望他們能在經濟上取得好發展繼而幫助其他的馬來同胞。但是經過馬哈迪重新修改以後,政 府的理論變成了「要豎立模範馬來企業家」。因此政府要幫助幾個特定的人,被選中的土著企業經營者各自獲得10億至50億的建設發展合約。而這也是引致「朋 黨」崛起的導火線。
但事實上,當1971年敦拉薩提出《新經濟政策》概念的時候,並沒有具體的說政府必須扶植貪婪的土著,只是表明最大目的在於縮短各族之間貧富差距的鴻溝。
mahathir-crony-empire
2. 只讓朋黨得益,而人民什麼都沒有
馬哈迪的第二個錯誤,在他愚蠢的把國家裡的財富都集中在幾個人的手上。這還包括非土著的百萬富翁,如陳志遠,郭鶴年和阿南達(Ananda Krishnan)。陳志遠已經退隱,郭鶴年不滿在馬哈迪推動下日益惡化的種族主義接著移居香港,而阿南達卻因涉嫌舞弊被通緝。
將國家財富都集中放在幾個朋黨手裡,就造成了其他土著與非土著只能分剩下麵包碎。這個狀況慢慢的形成了現在社會經濟不平等的局面。問題不只是沒有足夠的錢用於該給人民獎學金,教育,醫療,就業和福利,甚至連一些被馬哈迪與巫統一直強調說會優先關照的土著,也被遺下了。
40%的全國最低收入群里,土著就占了96%。當然,那些非土著更是叫苦連天。他們被逼去外國留學或公幹,因為國家的教育與就業機會對他們不平等。得益的 依然是巫統內親信,他們的家人,與朋黨。儘管馬哈迪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實他是相當的短視的。金錢,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他不承認
這是馬哈迪的第一個和重大失誤。但這個真的是他的失誤嗎?懷疑者和批評者指出,他與他的親信朋黨,通過這新經濟政策的幌子下累積了巨額財富,還有將政府資 產私有化讓馬來企業家得益,其中一個就是丟臉的前馬航董事長Tajudin Ramli。但這一群得益的馬來企業家卻無能以管理這種大時代企業,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跌倒,這一跌讓他們從英雄變狗熊,失去了大量資金,並需 要政府大規模的救助。
mahathir-cronies
tun-m-daim
3. 信錯人
作為領導人就重要的職務之一,就是安排對的職員在對的崗位。但很明顯,馬哈迪不是好的領導人,所以他也很愚蠢的信錯了人… 馬哈迪所挑選的富商當中,沒有一個是有真正的商業頭腦的,這也是為什麼RHB 銀行的Tajuddin,、Halim、 Rashid Husein of 和MRCB的Mohd Noor Mutalib、Abdul Rahman Maidin 最後都是沒錢潦倒過日,有些更是宣布破產。當然芸芸人群中總有一個可以重用,那就是馬哈迪的親信——前財政部長達因(Daim Zainuddin)。
Tun-Daim-Godfather-of-Corporate-Malaysia
達因成功說服馬哈迪將國家經濟計劃單位全權「私營化」,也就是以後所有的政府項目/機會都不需要再招標,而是把有關的計劃直接配給特定的公司去經營,朋黨 公司從此蓬勃發展。而作為財政部長的達因,更動用他的職權要求所有的銀行一定要發放貸款給他名下的公司。事實上,達因後來也籍著財政部長的身份,操控了土 著銀行和馬來銀行。
除了銀行,達因連股票市場也不放過。 每一個受承認的股票交易,達因和朋黨都會收到盈利, Resort World、Sports Toto,、Berjaya這些藍籌股事實上也與達因和其朋黨公司有莫大的聯繫。 但達因也有衰過,在他的手,國庫蒙受的虧損是非常嚇人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89年至1992年間,在馬哈迪親自操盤,達因搬動國家銀行儲備金去炒外 匯,結果蒙受累計虧損高達300億!
馬哈迪和達因也一度鬧翻。雖然達因最後也離開了政壇,但是達因的「財路」依然保著,他在銀行的影響力和和朋黨公司的利益繼續蓬勃發展。達因並沒有因為馬哈 迪的退下而失去什麼,而這也讓馬哈迪耿耿於懷。畢竟在老馬的眼裡,唯有他自己才是最強,全部人都應該繞著他轉,想不到對達因卻棋高一著,利用老馬對他的信 任賺得口袋滿滿。
daim-link
4. 種下了大馬欠債的根
我國國債高達4500億令吉,當初的馬哈迪應該沒有料到會有債台高築的這一天。他好幾次前往新加坡和汶萊「乞討」借錢,但都被拒絕。最終,他唯有發行債券向國外借錢,同時「光明正大」盜取每一分Petronas和其他官聯公司轉到的錢,以讓他的大型計劃有更多資金。
在他掌管大馬的22年里,他不曾為國庫省下任何一分錢,除了揮霍,就是貪污!
5. 獨裁
馬哈迪的高傲與無盡的慾望,註定他是一名獨裁者!他修改憲法,削弱元首和蘇丹的權力,加強擴大首相的權力管轄範圍,確保自己的地位穩固不受威脅。
他更三番四次插手法律和執法機構,企圖讓司法立法都順從他的指示。他曾要求大法官Tun Salleh Abbas與他狼狽為奸,只為有錢人效力。惟Tun Salleh Abbas拒絕,馬哈迪還因此革除了Tun Salleh Abbas的職銜。這件事的後續迴響很嚴重,因為大馬人和外資者都無法再百分百相信大馬的司法了。
這也是為什麼人民無法再相信巫統或國陣的主因。任何一切巫統或國陣做的貢獻,人民很自然都不再相信,甚至會質疑其後面是否有陰謀。甚至到現在,人民都還是會抱有「司法是親國陣」的想法,這一個刻板印象,根本無法根除。
而造就這個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是馬哈迪。一個曾經破壞大馬司法的「首相」,呸!
6. 大搞種族主義
racisme-2 racisme
馬哈迪也有「種族主義之父」的「美譽」!
他擔心他的劣跡會被揭發曝光,因此他決定從他最拿手的「種族主義」下手。他不斷散播和說服馬來社群說他已經為他們爭取了最大的福利,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馬 來人好,一切一切的謊言就是想要換取他們的信任。事實上,他只不過是從他貪污回來的眾多財富中,撒些小小小小錢給馬來社群而已。
而挑撥離間也是種族主義的必殺技。他不斷催眠馬來人說國家的錢都被別的種族所賺去,大家一定要想辦法抵抗。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財政預算案里,會給土著特別撥款、公務員和大學生都有固打制了。
事實上馬哈迪搞的種族分化是違反了伊斯蘭教義也違反了國際價值觀,但他在乎嗎?
所幸,不是所有的馬來人都被馬哈迪所催眠。也很有多看穿馬哈迪背後陰謀的馬來同胞都選擇「棄暗投明」。所以在馬來社群,有一度很強烈的反馬哈迪聲浪。而這 些「反馬哈迪」聲音,也「引致」馬哈迪在退休後與The Edge的一次採訪中,他告訴記者:「馬來人是懶惰的!馬來人在社會上低人一等,有料的馬來人不會留在馬來西亞工作。」
他這樣倒戈相向很反常?別忘記,玩弄種族主義挑撥離間是他最喜歡做的事!
7. 貪污 + 壟斷
如果馬哈迪和巫統已確保馬來西亞正往2020宏源的軌道去發展,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嚴重錯誤不斷爆發?離2020宏源年僅剩下6年,但是我國的經濟還是低蘼、種族間的和諧受威脅、政治情況也每況愈下。
要細數馬哈迪如何貪污如何壟斷如何獨裁,相信3天3夜都數不完。來談談在馬哈迪的壟斷經濟下,其中一位「受惠」最多的好了。是根據Forbes 富翁排行榜,賽莫達( Tan Sri Mohkhtar al-Bukhary)是大馬排行第7最有錢的人。他與馬哈迪的朋黨關係,讓他在大馬坐擁59間公司,從汽車到主食如米和糖,都被賽莫達的公司所壟斷。
以下的圖是他的「王國」:
8. 想一手遮天,操控國家的運作
經過政府55年的幫助,大部分的馬來社群還是貧窮。非馬來人已經給了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時間足夠的機會給巫統去改變,而現在他們已經無法再容忍。其實,馬來 同胞也一樣!畢竟得到巫統護蔭的馬來人只占小部分,大部分貧窮的馬來人一樣dulan巫統,而且投選民聯的漲幅也越來越高。
當馬哈迪意識到這一點時,他就退位把這個熱手芋頭交給了伯拉Abdullah Badawi。他以為他有能力把伯拉當傀儡,他以為他能依舊操控整個政府和國家。偏偏事與願違,事情的發展不如他所想,所以他就逼伯拉下台,推納吉上去。
而這個「遊戲」,他會不間斷玩下去,直到他孩子上任。他從頭到尾,為的是自己、兒子和「馬氏家庭」,所以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任何對國家有用的領導人,他對會針鋒相對,因為他眼裡,容不下!
9. Proton普騰和汽油津貼
satria
泰國,一個所謂的倒退國家,卻在90年代時已比我國擁有更完善的更優越的公共運輸。
因為在全世界致力發展、提升公共運輸系統時,馬哈迪偏偏不這麼做,反而不斷增加對汽油津貼的補貼,讓油價在我國相對的低,變向鼓勵民眾多開車。
在我國,公共火車/輕快鐵的合約分別授予給3家不同的公司,而他們都收到馬哈迪的「指示」:公共運輸的素質和覆蓋率只要做普通水平就好。這麼做,民眾都會 對公共運輸感到不耐煩或不方便,而選擇自己開車,那麼馬哈迪一手成立的普騰就能「大放異彩」,普騰的銷售率也能大大提高。
所以當馬來西亞被稱是「東南亞擁有最好公路的國家」卻也是「東南亞擁有最爛公共運輸系統的國家」時,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一切,都是拜「普騰」所賜!
toll-jam
以下是由國際道路聯合會所提供的數據,各個國家的擁車率:
越南每1000人里有12人擁有汽車。
菲律賓每1000人里有30人擁有汽車。
印尼每1000人里有37人擁有汽車。
泰國每1000人里有74人擁有汽車。
大馬每1000人里就有361人擁有汽車。
大馬是東南亞國家裡擁車率最高的國家!根據2014年Nielsen推出的全球汽車需求報告顯示,雖然東南亞整體而言的擁車水平較低,但大馬卻是全球擁車水平第三高的國家,高達93%。
馬哈迪為了要刺激普騰的銷售量,執意捨棄對百姓更好公共運輸系統,這個就是他犯下的第9條滔天大罪!過度津貼汽油價格引致國庫受損、差勁的公共運輸系統計劃、造就人民對汽車需求量大幅度提高….. 這一切都是馬哈迪種下的禍根!
10. 在巫統製造紛亂騷動,只為捧慕克里當首相
馬哈迪這種老頑固怎麼可能會承認/接受自己犯下了錯?他根本無法接受事實,也無法面對現實。他根本不在乎大馬人民的福利,就算是馬來人是巫統也好,他只不放在眼裡。他在乎的他要的,只是自己的顏面和確保他兒子慕克里可以成為首相!
為了捧他兒子上位,他不惜一切代價,一直給甜頭給現在巫統的黨員,開拓慕克里的「首相之路」。所以,無情和自私,是形容馬哈迪的最貼切詞彙!因為他為了重 奪巫統大全,不惜在巫統圈裡一直製造紛亂騷動,希望巫統黨員對現任領導失去信心,希望權力回歸「馬氏家庭」,希望慕克里能當上巫統主席…
如果馬哈迪以為自己會得逞,那麼他真的老懵懂了。他可以搞巫統,但同樣的,巫統也不可能輕易放過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