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變遷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民眾對治安體制的效率已失去信心,以致悲劇屢屢發生。─示意圖─
郭碧融
學生巴士即將開動了。我焦急地左顧右盼,妹妹怎麼還沒有上車?要不要告訴巴士司機?
就在我躊躇不決之際,巴士緩緩地開動了。「糟了,糟了,妹妹怎麼回家?」我的眼淚就快決堤!
抵達家裡,大人們甫見到唯獨我一人下車,隨即問妹妹去了哪裡?我唯唯諾諾地說出實況。父母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即刻出門尋找妹妹。天色逐漸黯淡,依舊未見妹妹的蹤影,我愈加懼怕,「萬一妹妹不見了,怎麼辦?」
就在我們心急如焚打算報警時,外頭傳來一陣摩托車的聲音,我們往外探頭一看,妹妹就站在家門口!伴隨她的是一名騎著摩托車的中年男子。
原來中年男子看見妹妹獨自走在路上,便向前問她家住哪裡,但是妹妹茫然無緒。他擔心一個小女孩的安危,於是陪伴我妹妹尋找回家的路。
■警察若巍峨 罪案不猖狂
最近屢屢發生的擄童案勾起了我的記憶,那已是31年前的往事。在那個淳樸的年代裡,家裡的小孩都可以隨意出外嬉戲、到鄰居家玩耍,直到夕陽西下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沖涼吃飯。
村民彼此間的關係融洽,村內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如有人病倒、搬遷、新生兒誕生、年輕人嫁娶、老人過世、陌生人入村等都逃不過大家的視線。
鄰裡間互相關照,確保大家的生活平安。若發生罪案,居民們會上警局報警,因為相信警察能保護我們。當時警察的形象巍峨,罪案不若今日般猖狂。
■對治安體制的不信任
我們時常感嘆,社會的變遷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以致悲劇屢屢發生。在廚房埋屍案中,鄰居受訪時表明曾在事發前發現小死者有異樣,也曾聽過男童的求饒聲,但是因為不想多管閒事而置之不理。
檳城打槍鋪也曾發生一名婦女被攫奪匪打搶而受傷倒地,但是路過的5個人對躺在地上的婦女視若無睹。結果,婦女在送院後不治身亡。
其實,悲劇的發生也源自於民眾早已對治安體制的效率失去信心。為何在上述事件中,人民從未想過報警?這不也反映在普羅大眾的心目中,警方的角色日漸式微的事實嗎?
■法律的漏洞
國內備受爭議的事件不斷上演,這種現象難免讓人質疑,伸張正義的精神是否還在?有人被強姦了,但是因為律師的辯護技巧高明,讓嫌犯得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趙明福被反貪污委員會傳召調查涉及2千令吉的舞弊案,結果是去世,但在另一邊廂,有官員花費數千萬巨款建設豪宅,但是警方或反貪會沒有明確交代調查的過程。
全國總警長的胞兄與一群示威者要求一間基督教堂拆除十字架,在調查工作還未展開前,總警長就表明這並非煽動的行為。但是有人只因一幅漫畫、一篇報道就在煽動法令下被控。
扣留犯在監禁期間去世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是往往不了了之,沒有人需要為此負責,或僅是低級警官被控。
■質疑執法公正性
在這個司法制度備受爭議、價值觀混淆的局勢下,民眾難免會有自我保護的心態。倘若我們因為伸出援手而陷入法律糾紛,執法及司法單位能否確保我們獲得公平的對待?
凝視我妹妹與她女兒嬉戲的畫面,我不勝唏噓,「倘若妹妹是在今日的社會迷路,她會這麼幸運嗎?我們何時可以回到那個美好的時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