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應變就不會死

shaji| 2015-06-18| 檢舉

民聯的死亡,才可催生「新民聯」的誕生,這是公正黨和行動黨面對時局變換時,所應有的思維和共識。

伊黨要跳樓,就由它去吧!

乘離了「改朝換代」的共同理念和終極目標,就已不是同一陣線,不再是盟友。

說白了,出走的是伊黨,不是民聯。

伊黨出走,令民聯不知這條路該怎麼走下去,無從面對未來,如連這種應變時局的能力都沒有,才是民聯真正的死亡。

天下大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了伊黨,雖是個危機,但,危機可化為轉機和生機,這是政治遊戲的自然定律。

舊民聯的鐵三角,可演變成雙劍合璧,或結合第三股勢力,再戰江湖。

伊黨並非不可取代,其留下的政治真空,以公正黨和行動黨的多元黨性,足以填補這個空間。

再看大馬政局未來的走勢和趨向,數量漸龐大的新生代和年輕選民,將取代老一輩的舊傳統,左右國家的政局和未來。

這群龐大的年輕選民,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世界觀,不受保守、宗教和種族的格局所限,更勇於和世界接軌,勢必改變國家未來的面貌。

只看一個烈火莫熄運動,加上民聯的誕生,就改變了巫統一黨獨大的傳統舊制度,迎來了自由、民主選舉的新篇章。

當年遭革職被逐出巫統的安華,沒束手就範和坐以待斃,以烈火莫熄的旗號,改革和改變,馬來西亞日漸腐朽和僵化的舊政局,迎來了兩線制的啟蒙。

不論安華私德的是非爭議,其改革國家舊體制,賦予大馬一個自由民主的新氣象和新格局,膽色和勇氣無人可出其右,功不可沒也。

民聯在改朝換代,實現政權輪替的征途中,伊黨的加盟,增強民聯的核心價值,其所扮演的角色亦舉足輕重,這是無庸置疑的政治現實。

可惜的是,民聯在308大選,雖豪奪5州的政權,亦打破國陣三分之二的國會壟斷局面,奠下朝野兩線制的基石,但,同時也脹大和暴露了伊黨的政治野心和胃口。

上屆505大選,民聯未能一鼓作氣,實現改朝換代,政權輪替的大業,加上伊黨內保守的宗教派領導人,眼見未入主布城之前,黨內先出現開明與保守二派,幾被民聯盟黨率先溶解和統化,侵蝕了其伊斯蘭的黨格。

一直主導伊黨的保守宗教派領袖,這一吃驚非同小可,難保其伊斯蘭化的宗教權威和地位,進一步弱化。

伊黨保守的宗教派領導人,自然不惜與民聯盟友翻臉,也要先保其黨職和黨權,不令本質變質。此之所以,伊黨保守宗教派領袖,策劃了一場清除親民聯派的黨選,把開明派一舉逐出黨內的權力核心。

今日民聯,還要挽留一個已變節和不守盟約的盟友,豈非痴人說夢,自取滅亡嗎?

(光明日報/看劍‧文:慕容公子)

圖/森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4024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