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吉既然開口了,慕尤丁應該辭職嗎?這是個正反面的問題,加上正副首相之間的微妙關係,難有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就政治權力的結構而言,正副首相理應一條心。但,也因權力的監督和制衡,而產生歧見和異心。
一般所謂的臥榻之旁,及功高蓋主,皆會令「老大與老二」產生權力鬥爭。
此之所以,老大不易為,老二更難為,尤其是涉及權力和利益的支配,更有做人難之概!
正副首相因一馬公司(1MDB)的課題,各有不同的意見,自然產生歧見,進而觸發權爭。
強勢的老大,自能壓制弱勢的老二,同樣的,勢大的老二,亦可能取代老大之位。
一般而言,老大與老二的權爭,還沒到決裂和攤牌的地步,尚能在暗流洶湧中相安無事,還不至於像西方牛仔一樣的拔槍對決,只能有一個人「生存」下來。
現階段而言,一馬公司的事件,還沒發展到令正副首相撕破臉,形成AB隊,爆發內戰和黨爭。
自1MDB的「醜聞」爆發後,雖曾傳出首相納吉會改組內閣,撤換幾名部長,但阿吉哥馬上堅決否認了。
隨後,納吉只是在內閣會議上,含蓄的提出警告,指某些不能同聲調和步伐的內閣部長同僚,大可自動辭職離開。
納吉開口要求唱反調的部長辭官離開內閣,而不是魯莽的動用首相的「絕對權力」開除不合作的部長。
關鍵是,絕對的權力一旦濫用,隨時可能演變成絕對的危機,而一發不可收拾,還沒到生死存亡之境,這把「絕對權力」的尚方寶劍,自然不能出鞘。
至於面對「警告」的有關部長,真的會有誰會傻到對號入座,向首相納吉呈上辭職信嗎?
對一名部長而言,官袍和權力皆得來不易,這是其政治生命,雖說這是首相所委任,但所有的部長都說這麼一句話:去留全由首相決定,這是首相的權力。
換言之,部長們都有當官的義務,卻沒有辭官的責任。
這個責任和權力,就由首相一人擔當吧!
所以,納吉提出「警告」後,不見得會有誰辭官。就像兩個人吵架,誰先「動手」就是輸家了。
慕尤丁要求炒掉一馬公司的所有董事,始終不見有何董事被革職查辦,而引爆更不可預見的殺傷力。
所以,不會有何內閣部長被炒,同樣的,也不會有哪位部長辭官離開內閣。
總之,納吉在「等」部長的辭職信,但部長也在「等」納吉的大信封,且看誰更有耐心的等到……。
(看劍‧文:慕容公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