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2日訊)漲!漲!漲!部分熟食業者被指趁機牟取暴利,挾消費稅之名,行「坑錢」之實!板面、雲吞麵、咖哩面一律漲50仙,雜飯更是每樣菜餚漲數十仙,吃一碟飯漲價2令吉!
記者今日前往吉隆坡文良港、巴生及蒲種一帶的美食中心和茶室,發現許多熟食檔口的麵食平均漲了50仙,茶水則起了10至30仙。
當面對投訴或埋怨時,各地小販們的解釋則「千篇一律」,不外乎指店租漲、檔口租金漲、原料價格也漲,所以他們也要起價。

茶水漲20仙
記者發現,蒲種市中心大部分茶室茶水都沒有漲價,但一些業者也會「象徵式」漲10至20仙,但大部分熟食檔口的食物平均起了50仙,民眾再也吃不到一碗4令吉50仙的清湯麵了!
根據觀察,熟食檔口賣的雲吞麵、咖哩面、客家面、板面、炒粿條甚至豬雜粥等,每一碗的價格介於5令吉50仙至6令吉,加料另計,而現在每一碗的價格漲了50仙。至於美祿、咖啡、唐茶、豆漿水、薏米水等茶水,平均漲價10至20仙。
漲價須合理
住在巴生永安鎮的讀者陳碧玉(70歲)受詢時投訴,多間茶室的熟食檔口已漲價,每碟食物平均起50仙。「其中雜飯最離譜,過去一碟3菜雜飯只要4至5令吉,如今卻要7令吉,漲幅令人咋舌。」
她說,曾多次向不同小販投訴起價太高,不合理漲價時,小販的解釋千篇一律,不外乎指店租漲、檔口租金漲,而且原料價格也漲,所以他們也要起價。
她認為,消費者不反對小販因消費稅開跑而起價,但漲幅必須是合理,每碟食物起50仙,根本讓人難以接受。
來自蒲種的蘇先生(55歲)坦言,部分熟食在新年前和消費稅落實前已漲價,但無可否認許多小販也會趁著消費稅落實後,隨意調漲價格,趁火打劫。
「小販的漲價幅度肯定超過6%,因為他們索性漲個『整數』,一律起50仙!」
小販稱成本增被逼漲價
蒲種市中心客家面小販李女士(60歲)受訪時指出,雖然黃面和粿條的價格沒有漲價,但是其他配料卻平均漲50仙,比如一包炸腐皮從6令吉起至6令吉40仙,所以才會把一碗客家面從5令吉漲至5令吉50仙。
蒲種金鑾花園板面小販陳先生(68歲)說,市面上許多食品都漲價,小販生意成本和生活開銷也增加了,調漲食物價格是無可避免的情況。
他說,10公斤的江魚仔從70令吉漲至85至90令吉,加上馬幣貶值、經濟蕭條和消費稅打擊,導致成本增加,才會漲價。
另外,隆市文良港某熟食中心,有一粥攤也因消費稅而價格暴漲,而且漲幅遠超6%。
在粥攤的價格牌上,有多個明顯「塗改」的痕跡,但還是可清楚看到食物在消費稅前後的差別。
其中,價格漲幅最離譜的是鹹蛋,在價格牌上一粒鹹蛋的價格,原本要價1令吉20仙,現則是每粒2令吉。而粥攤的炸雞腿,原本每個3令吉,現則漲至3令吉50仙,炸雞翅膀同樣漲50仙,即從2令吉50仙,漲至3令吉。

消費稅落實後,茶餐室失去人潮。
茶室頓失人潮
此外,豬雜粥也每碗漲50仙,小碗的從4令吉50仙漲至5令吉,而大碗則從5令吉50仙漲至6令吉。而根據觀察,粥攤的飲料也平均漲20至30仙。
消費稅引起的連鎖效應,就是茶室頓時失去人潮,食客滿座不復見。
巴生武吉丁宜白咖啡茶餐室業者指出,消費稅才開跑第二天,店內食客人數明顯減少。
他表示,在午休用餐時間,平時都是打工上班族出來用餐的時段,但是,從昨天開始,店內大部分的桌子都空置。
「消費稅落實後市面嚴重受影響,無論商家還是消費者,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適應。」
業者指沒虧 不要亂漲價
雖然大部分熟食小販都大喊「成本增加要起價!」,但一部分茶室業者和小販卻認為沒虧損,就不必亂漲價!
蒲種金鑾花園茶室業者陳金英(58歲)說,大杯美祿從1令吉80仙調漲至1令吉90仙,在其他地方賣相同飲料的茶室,卻賣2令吉50仙至3令吉。
她表示,有些業者並不是因為消費稅的衝擊才調漲價格,而是店租貴、貨源價格高,才會調高飲料價格。
麵食小販高玉珠(56歲)說,雖然成本是比以往增加了,但並沒有影響生意,一碗面賣5令吉還是有得賺,所以不需要起價。「配料價格的確漲價了,但幅度不高,我認為不需要把負擔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小販只是少賺一點,並沒有虧損。」
武吉丁宜商業區部分熟食業者則表示,由於只是醬料及部分配料起價,故不敢漲價,選擇靜觀其變。他們說,該區餐飲店競爭大,所以許多小販都沒隨著漲風而起價。
武吉丁宜雜飯業者陳記平指出,經營雜飯檔口生意已有6年,平時都是做熟客生意,熟客來吃飯都是免費茶水招待,因此,屬於小本生意經營模式,並無註冊消費稅。
「在消費稅落實後,雜飯的食物價格計算維持不變,基本以2菜1肉4令吉50仙或2肉1菜5令吉50仙的算法為標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3533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