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補選後的民聯

分享自由| 2015-05-12| 檢舉

5.05兩周年之際,雲冰、峇東埔上演補選。伊斯蘭黨意外地在巫統郊外馬來區堡壘扭轉近6%選票,巫統只贏得笑不出的勝利。

而5.05後因加影行動、換大臣爭議、安華入獄等負面因素糾纏的人民公正黨,有驚無險地守住了「烈火莫熄」橋頭堡,安華家屬終在驚濤駭浪中綻放微笑。 粗略解讀兩場補選:消費稅、1MDB金融醜聞、國債攀升等經濟課題給國陣帶來巨大壓力,按照巫統署理主席慕尤丁「再轉2%就倒台」的說法,國陣倒台前恐怕要翻幾個筋斗。

而民聯晚近兩年的內訌確叫人失望,澆熄了過往的熱忱,但衡量輕重後,也不至於讓理性的支持者甘心把票投給國陣。

實際上,民聯當下的分歧是1999年替陣沒有處理掉的矛盾。2008年3.08政治海嘯襲卷後,民意將伊斯蘭黨、民主行動黨與人民公正黨再次湊在一起。3.08後伊刑法斷斷續續被挑起,卻都成功讓民聯領袖化險為夷。

在巫統排山倒海的攻勢下,伊黨領袖嘗試以「福利國」給自己解套,並獲得友黨的諒解與配合。 除了當時各別領導人的智慧,伊黨內部派系的影響與制衡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談及政治,我們無法迴避利益。

伊黨內思想較為進步的領袖成功遊說基層留守民聯,乃因民聯確實製造對伊黨有利的條件,給伊黨增值加分。如果沒有民聯,伊黨無法出掌霹靂州務大臣職位(儘管曇花一現),也無法在雪州執政。換言之,民聯助伊黨擴大了過去無法開拓的政治版圖。 後來的演進證明,民聯讓伊黨在1999年夾著「烈火莫熄」之勢都無法突圍的柔佛紮根。

只是後5.05的伊黨似乎掉入巫統的論述陷阱--伊黨在此政治聯盟中不過是替行動黨抬轎的輸家。伊黨擱置了伊刑法鬥爭議程,為行動黨給華裔選民注入定心劑,但自己卻敗走吉打州政權,議席增幅遠不及行動黨。

在這個敏感時期,處理不好聯盟的關係,則容易讓有心人從中作梗,操弄情緒。我們的挑戰不是「能否」除掉與巫統眉來眼去的保守派領袖,而是「如何」除掉他們。

這對於一個只講究標籤、立場硬軟的社會,難度極高。因為這樣的選民只會施壓你「狠狠罵」、「敢敢反」,完全不考慮後果會否適得其反。 雲冰、峇東埔補選後,民聯領袖確認了一個事實:要擊倒國陣,三黨缺一不可。

以當下本地政治版圖,伊黨還是一股無法被忽略的政治勢力,一個擺動將決定巫統政治生命的延續或終結。

哈迪阿旺是伊黨留守民聯、與民主力量共同前進的阻力,這幾乎是人們的一個共識。但如何營造一種氛圍,製造讓他退位的有利條件,則是一門政治藝術。

我們的問題在於,翻臉的時候只能一味否定對方,不留餘地。我們幾乎忘記「對過往好事的緬懷」,可能是否定當下的最佳武器。

舉個例子:哈迪阿旺當下再可惡,也畢竟在任內做了一些「好事」。「阿拉」字眼爭議爆發初時,他領導的伊黨議決採納開明的立場、包容的態度,化解了當時緊繃的宗教關係。

即便到了5.05前夕,也是哈迪領導的伊黨,決定借出標誌,漏夜給行動黨候選人印製委任狀。

一味咒罵哈迪容易引惹「忘恩負義」的反彈,無法贏得伊黨基層的共鳴,換個語氣反問「我們過去懷念的哈迪,現在哪裡?」,卻可能有不同的效果。

雙補選後,除了馬哈迪與納吉/羅斯瑪對決的主線外,能夠影響未來政局的包括伊黨6月的黨選。如果巫統內鬥加劇選票流失,我們樂見其成。但與此同時,民聯應該調整步伐,挽回支持者的信心、激發5.05時的熱忱。

如果伊黨本屆黨選是「留守民聯」與「退出民聯」的對決,民聯友黨則該想辦法製造「伊黨留守民聯」是正確選擇的氛圍,讓主張退出民聯的伊黨領袖被拉下馬,還民聯那個3.08後到5.05前的伊斯蘭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3466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