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斯蒂卡立志將數千年的中醫發揚光大,介紹給更多不同種族認識及受益。

慕斯蒂卡隨手攜帶《黃帝內經》,認為內容終身受用。 (馬六甲22日訊)巫裔女生慕斯蒂卡自小接受華文小學教育,排除萬難到華文獨中升學,畢業後又跨過層層障礙到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攻讀中醫,目前繼續往碩士的目標邁進,立志要將數千年的中醫發揚光大,介紹給更多不同種族認識及受益!這名巫裔小妮子對本報表示,《黃帝內經》中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只是醫病重點,也是引導她做人的道理,只要秉持正能量的態度去思考,可以控制負面情緒,實在顯示出她對中華文化和中醫的研究,甚至勝於很多華裔同胞,因為很多人也許都沒聽過這句話。她從小就認識和熟悉中文,外公和母親居功至偉,不僅買書讓她熟悉中文,還讓她學珠心算、書法、武術、太極和扎馬步等,對後來學中醫非常有幫助,後來中學還參加華樂團學習二胡,是一名能文能武且將來能醫的「女漢子」。

慕斯蒂卡回到母校培風中學,初心不改,眼光更遠!

慕斯蒂卡(左)與外公阿都阿茲和母親努魯艾茲哈,近期攝於TEDx演講活動。 外公堅持外孫受華文教育現年23歲的慕斯蒂卡出生於一個傳統馬來家庭,經濟能力並不好,父親在她三歲時就不幸離世,由外公和母親將她和弟弟兩人辛苦拉拔大,而獨具慧眼的外公阿都阿茲(退休校長)雖不諳中文,卻非常欣賞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文化及勤奮拼搏精神,不僅將慕斯蒂卡的媽媽努魯艾茲哈送到華小就讀,也堅持讓兩個外孫接受華文教育。慕斯蒂卡說,這一路走到今天,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尤其外公給了她很多正氣,讓她堅持下去;然而,若當初沒有培風助學金的扶持,繼續接受中文教育,進而踏上中醫科系這條路的話,她形容自己將會「傷心一輩子」,也會失去人生的一部分。

慕斯蒂卡(右三)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與同學一起為中醫之路努力。 排除萬難遠洋念中醫一名巫裔女生排除萬難遠洋念中醫,她並不覺得自己孤單,反而覺得是一種優勢,讓自己日後有機會脫穎而出,可以帶領族人走這條路。「其實我的初心很簡單,想要傳授中醫知識給族人,教他們養生之道,當然也推廣給所有族群的人,活用這個古人留下的智慧財產,它絕對比錢財更珍貴。慕斯蒂卡講到中醫總是雙眼發光,今年更受邀到馬六甲TedEx演講18分鐘,用中文來介紹中醫和黃帝內經,令她興奮不已,當時母親和外公都來觀賞,見證她的成果。如今的慕斯蒂卡,除了會中文、國文和英文,還會上海話及法語,日後想要學習德語和西班牙語等,這種包容性的學習是長輩灌輸她的觀念,學習他人文化,吸收他人長處,絕對不要排斥。

慕斯蒂卡慶幸沒有與中文擦身而過,否則會傷心一輩子。 不斷強調中華文明優秀外公囑咐向華人學習 身為巫裔族群,慕斯蒂卡卻對中文有特殊感情,學習興趣濃厚,加上外公不斷強調中華文明的優秀,是唯一流傳至今的世界古文明,還告訴他華人很勤勞,早上打太極、早開店做生意等,要她向華人學習,使她越來越喜歡,連思考都用中文的方式。「當時學校實施經典導讀計劃,我雖不懂論語的內容卻能背誦,念起來特別熟悉和通順,也比其他華裔生更好,小六時參加論語常識比賽還得獎。」獲助學金入讀培風獨中小學畢業後想要繼續念中文,獲分配升學的國中雖有華文班,卻與宗教課同時段進行,讓身為穆斯林的她無從選擇,另一邊廂培風獨中學費令家人卻步,令她傷心落淚許久,後來遇到該校總務曾昭明得知有助學金制度,點燃了她的希望。慕斯蒂卡順利進入培風就讀後,成績不讓人失望,理科生畢業,生物、化學和物理成績俱佳,但對中文的興趣還濃厚依舊,曾有人建議她念中文系,但她認為應該挑戰其他,畢竟一直都在學中文。閱讀中醫資料找到學習目標「當時在西藥房打工一個月,老闆發現我對藥物的認識很不錯,鼓勵我往這方面深造,偶然機會下聽到中醫這兩字,便到書店找資料,一看之下不得了,這就是我想要學習的東西啊!她說,選擇中醫是想從根源切入去醫治,也想推廣中醫養生,因為當有正氣則百病不侵,這讓我越來越喜歡,還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說明好的醫生是預防未來得病,比用藥物去殺死病菌的方法好。最後,慕斯蒂卡極力爭取到上海中醫藥大學獎學金後,展開了七年制的中醫學士和碩士班,今年本科畢業,2021年完成碩士。秉持論語道理待人處事 一路走到今天,她深覺從小接觸的論語甚有幫助,回想起來每個轉折點都秉持著很多論語的道理去做,如「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為當做選擇時可能不獲身邊人支持,如中醫這條路只有外公支持,母親也擔心中醫在本地不被承認,以後無法到政府醫院工作時,畢竟家族裡沒人走過這條路。「《論語》是一種哲學,關於到生活態度、做決定、與人相處交流等,日後到大學念黃帝內經有一些基礎。」

慕斯蒂卡克服針灸的心理難關,如今已駕輕就熟。 克服針灸拔罐有成就感在念中醫的過程中,她克服了針灸和拔罐的挑戰,越學越有成就感,也非常很享受,每天都學習良多。「有時要踏出那一步真的很難,需要旁人的鼓勵,而我這條路很大因素也是因為有家人的支持,學習過程中又有朋友的支持,幫助我克服很多困難。」曾是培三小學家協主席的曾昭明說,當時在學校推動經典導讀,慕斯蒂卡也是其中一個接受薰陶的學生,打下很好的文言文基礎,取得中華文化這塊寶藏,後來在培風中學自然熱愛中華文化、參加華樂團拉二胡,如今到大學閱讀《黃帝內經》更容易懂。他說,她本來要在本地大學念中醫系,申請高等教育基金要還到50歲,後來替她詢問了台灣和中國大學,最後選擇了上海醫藥大學這所重點大學。曾昭明現為培風中學總務,他說,培風助學金幫助了慕斯蒂卡這類家境的學生,有機會接受華文教育的薰陶,也希望她的例子能夠鼓勵更多學生堅持自己學中文的夢想。

慕斯蒂卡(右一)與華裔自小打成一片,圖為1999年參加參加培風校慶義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1562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