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及馬來人在各領域獲得政府援助超過60年,包括在自己掌政的22年里,但是,為何還要繼續受到保護,首相敦馬哈迪承認,馬來人至今無法成功也歸咎於本身的問題。

他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文化,因此政府會從學校開始,向馬來人灌輸良好的價值觀,改變他們的思維。
「他們一定要跟華人一樣努力工作,他們要明白,從商要有誠信,要償還債務……這些都要重新灌輸到他們身上。」「老一輩的人,我們什麼都做不了,所以我們要從學校開始,教育部長昨天在土團黨代表大會就分享了政府會盡最大的努力,改變馬來人的思維。」

文化可導致個人失敗馬哈迪說,根據他周遊列國的經驗,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與種族、膚色及居住在什麼國家都毫無關係,但文化可以導致一個人的失敗。
「比如,東歐沒有西歐那麼先進,他們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你看日本、韓國,如今還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與文化是有關係的,中國4000年歷史與600年的馬來歷史相比,完全不同的。」

他表示,自己如今94歲了,他在70多歲的時候意識到,那些在他還是個男孩時來到馬來西亞的中國人,從前是別人的「苦力」,但他們的文化促使他們努力工作,選擇經商,最後他們成功了。馬哈迪形容,馬來人比較「悠哉」,他告訴馬來人,若他們家中有塊地,地底下有錫礦,需要挖掘才能發達,但馬來人會寧可找華人來幫他們挖掘,卻只能拿到丁點好處。「這就是你們失敗的原因,你要挖掘,自己親自做吧。」配合需求對待各族
保留母語文化是國家成就馬哈迪表示,馬來西亞的另一項成就,就是政府會配合各族的需求對待各族。
他說,全世界多元種族國家中,唯有馬來西亞人還能保留自己的母語及文化。

仍需扶持馬來人土著不過他強調,無可否認的是,馬來人比華人還要貧窮,希盟政府依然需要扶持及協助馬來人及土著。與過往不同的是,新政府採取的政策將更注重在創造成果。「比如,我們一開始或許是平等的,但最後的成果會有很大的差別。無可否認的事實是,馬來人比華人貧窮,他們要平等的機會及平等的成就,就需要受到特別對待。」

華人訴求大多與華教有關他形容,馬來人與華人的訴求完全不同,大馬華人如今的訴求大多與華教有關。
「這(訴求)其實更傾向於華人,而不是馬來西亞人,但我們還是接納。」「你看,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各族獲得針對他們(需求)的對待,這是我國的成就,你看世界其他多元種族國家,他們都必須遵守國家的標準。」「比如,在印尼、菲律賓及泰國,他們都是當地的語言,你在聽他們說話時根本無法分辨他們(的民族)。」

「但在馬來西亞,我們知道各族人民要保留自己語言的強烈感受,我們允許了,他們要保留他們的學校,我們還是允許了。」
馬哈迪表示,馬來亞獨立時,政府要的是一個國家,單一語言及單一文化,且是根據原住民的語言及文化。「但這不被接受,一般上在其他國家,如果不被接受就會發生衝突,在緬甸及其他國家,他們驅逐這些人,但我們接納了,好,你不要單一語言,你要保留你的語言,這些在我國都是被允許的。」
以前,教育是脫離貧困的方式,現在許多青年享有教育機會,但卻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他回憶,以前自己是學校內少數讀醫科的巫裔,現今則有許多就讀大專的機會。
「比起我那個貧困時代的青年,現在的青年沒什麼壓力。我們要的就是讀書,若可以的話,去大學就讀,以改善生活環境。當我在醫學院時,超過70個學生當中,只有7名巫裔。」

首相敦馬哈迪醫生。
「不過如今,數千人獲得獎學金升上大學。他們就把這當作理所當然,東西垂手可得。如今生活變得容易,因為人民富裕了。
「有些青年,當父母給他們零用錢,他們就買摩哆。但他們沒善用摩哆,反而拿來示範特技,成為飆車族。」
他指出,一些年輕人從父母處拿到錢後便去購買摩哆,但沒有善用它,更用來表演亡命特技,最後成了飆摩哆黨(Mat Rempit)。

馬哈迪接受馬航雜誌《Going Place》訪問時,發表上述談話。
另外,馬哈迪也說,他常為了很多煩心事而失眠,也會為了隔天的演講內容而失眠。
「我有很多煩心事,因此我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入睡,因為我一直在想著該如何去解決這些煩心事,有時我也會為了明日的演講內容而失眠,我得好好思考演講內容。」
馬哈迪指出,他每天都在清晨6時30分起床祈禱,過後洗澡並吃早餐。

「我吃一片麵包,有時配上乳酪,有時佐以咖哩並配上一杯咖啡,但我只能在下午1時前喝咖啡,不然晚上就不能睡覺了。」
當記者詢問他是否喝黑咖啡時,馬哈迪指那是二合一的咖啡,不加糖。
詢及自己被稱為「全球最年長的首相」感覺時,馬哈迪說,他更樂於當一位年輕的首相,不過他自認老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