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13日訊) 首相敦馬哈迪以我國公廁骯髒為例,認為我國公民素養有待提升,因此公民教育不可或缺。

馬哈迪說,先進國的公廁乾淨整潔,完全不受破壞,皆因該國人自幼受公民教育薰陶,曉得珍惜公物。
「我國公廁則是很骯髒及臭味四溢,我看見後倍感羞恥。」
他也以牆壁塗鴉為例,說若無公民教育,國人將繼續不惜後果地破壞或塗鴉牆壁。
「我看過不少人在牆壁、天花板塗鴉,城市和郊外皆然,反映公民素質之低落。」
他也認為,今年6月推行的全國公民教育,是國人學習道德價值的最佳平台,否則大馬將淪為道德沉淪國。

「一國之進步程度取決於文明及道德價值,而非膚色、居住環境等。若沒有道德觀,國家不會成功。」
馬哈迪表示,國民教育亦有助塑造勤勞個性,努力工作獲取回報,否則國人將懶惰而不作為,最終依靠別人施捨。
「久而久之,國人將不覺羞恥地盜竊別人物品,今日偷錢偷食物,明日偷電偷水,毫無自律可言,破壞社會穩定和安寧。」
他也讚揚日本公民素養高,該國人曉得自動將垃圾分類及丟進垃圾桶,是我國學習楷模。
「嘗試想想,若吉隆坡逾百萬人同時亂丟垃圾,豈不是立即淪為骯髒城市?」

他補充,我國雖有法律約束國人行為,但公民素養是內化的行為指導原則,僅靠法律嚴懲無法真正栽培出負責任的公民。
馬哈迪今日為「2019年全國公民教育計劃」主持推介時,如此指出。其餘出席者包括教育部長馬智禮、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教育部秘書長拿督莫哈末加扎里、教育總監拿督阿敏瑟寧等。
上述計劃始於今年6月,涉及學前、小學及中學教育,旨在灌輸相互尊重、負責任、中庸、勤勞、自律等道德觀,及促進國人對民主、公民義務的了解。
馬哈迪指出,原本應由父母灌輸孩子公民教育,但現時大多數父母疲於工作,政府唯有在學校建立完整、全面的公民教育系統。
「透過教導學生,教師亦可自我提升公民素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