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退讓沒有換來爪夷書法教學爭議的平息,使得首相馬哈迪不禁質問,政府已經屢屢照顧非馬來人權益,為何還有爭吵不斷?

他更舉例說,建國當初,國語改用羅馬字也是為了遷就非巫裔。
「我老了。我還記得獨立前夕,我們發現要非巫裔學習爪夷文是困難的,因此決定使用羅馬文字,這對非巫裔而言比較容易。」
「馬來人還是得學習爪夷文,因為他們要閱讀可蘭經。我們為什麼還要爭吵?我們已經特別考慮到非馬來人的權益。」
前朝旨在討好巫裔
此外,馬哈迪認為,前朝政府推行爪夷書法教學,旨在討好馬來人。

「我認為前朝政府批准它(爪夷書法教學),試圖討好馬來人,但它卻毫無實行。(前朝政府)見到華人,就說華人愛聽的,見到馬來人,就說馬來人愛聽的。」
「這就是它的政治做法,而我們不會那樣說。」
馬哈迪是今天在蘭卡威出席活動後,受媒體詢及時發表上述的看法。
「不能每個字都談」
受詢及爪夷書法課是否事先通過內閣時,他坦言,一如其他政策,內閣會議曾討論此課題。
「所有事情都通過內閣,但是內閣的(內部)事情和辯論,不能公開予人。我們有討論的,如果有任何不滿,我們帶入內閣,但是若每個字都要帶入內閣談,事情就困難了。」
國民型學校的國文課將延續前朝決定,實施爪夷書法教學後,引起華社的強烈反彈,雖然教育部較後有讓步,但華社憤怒仍難解,而行動黨領袖更成為眾矢之的。
經過社會連日議論後,馬智禮上周四(8日)宣布,內閣議決把爪夷書法課文從原定的6頁減至3頁,同時授權教師發揮創意決定落實方式。此外,他重申爪夷書法不會納入評估或考試。
惟董教總同日較後表明反對立場,聲稱爪夷書法跟伊斯蘭息息相關,一旦在華淡小介紹或學習爪夷書法,意味著強制非穆斯林學生從小學習涉及宗教教義或元素的文字,有違憲之嫌。
另一方面,財政部長林冠英則答應後天將再次向內閣建議,以重新檢討華淡小爪夷書法教學的決定。
"我發言前應先諮詢他們",首相揶揄希盟議員批評

部分行動黨議員近日針對惹議課題,公開表達反對首相馬哈迪的立場,惟馬哈迪以揶揄的口吻回應,下次發言前會先諮詢過他們的意見。
馬哈迪今天在蘭卡威受媒體詢問時表示,下次針對萊納斯課題發言前,應該先諮詢雪州雙溪比力州議員劉天球的意見。

「那是我的意見。至於他認為驅逐萊納斯,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進來,那是他的意見。我的看法不一樣。」
「我沒有問他。看來我發言前,應該先諮詢他。」
劉天球也是行動黨中委。他今日反文告表示不同意馬哈迪的看法,不認為關閉萊納斯將會趕走外資。
8月9日,馬哈迪宣稱,政府不能邀請萊納斯來馬投資後,又強迫它撤離大馬,否則外資就不會來了。
「他的地位與我相等」
另一方面,受詢及對巴生國會議員查爾斯批評的看法時,馬哈迪也同樣奚落對方,並稱會在下次會發言前,先諮詢與他「平起平坐」的查爾斯。
「將來,我做決定前,將會諮詢過查爾斯的意見,看看他是否同意。」
「如果他不同意,我就不會做。我會徵詢他的意見,因為他的地位與我相等。」

今日較早前,查爾斯(見圖)發文告批評馬哈迪在多項課題上,頻頻作出單方面的決定。
這些課題包括爪夷書法教學、具爭議的傳教士扎基爾遣返、萊納斯營運執照、撤銷簽署「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等。
因此,他指出馬哈迪的權力過大,並倡議希盟各黨必須均分權力,否則將與前朝政府沒什麼兩樣。
「目前看來首相有太大的權力,這種權力必須由希盟各黨均分。」

「我們不能拋棄了前首相納吉之後,變成跟他一樣。」
馬哈迪較早前聲稱,建國當初,國語改用羅馬字是為了遷就非巫裔容易學習。因此,他稱,教育部目前已將爪夷書法課文減至3頁,為何人們仍爭吵不斷?
此外,他上個月坦承,政府在是否引渡具爭議傳教士扎基乃克會回印度一事,陷入兩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