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日,特朗普在白宮同谷歌、高通、英特爾等七家美國科技巨頭負責人舉行會晤。
在會上,這七家科技巨頭請求美商務部儘快發放許可證,以恢復美國企業向華為供貨,特朗普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此外,美商務部長羅斯23日也表示,已經收到35家公司提出的50多份申請,預計未來幾周內會有結果。
很顯然,美國如今已經開始加快了對華為鬆綁的速度。然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一家美企卻因為扣押華為物資而陷入了困境。

據澎湃新聞7月25日報道,華為代工廠之一的美國企業偉創力因扣押華為價值7億人民幣的生產物料和設備長達一個月時間,給華為造成了重大損失。
雙方在進行了10多輪談判後均未能達成諒解,基於此,華為目前已經將偉創力從其供應鏈體系中剔除。
偉創力是僅次於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電子製造服務代工廠企業,其在1997年正式進入中國,並於珠海、長沙、東莞等地設廠。
根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偉創力僅2018年就從華為拿到高達25億美元的訂單。

很顯然,偉創力此舉就好比吃華為的飯還砸華為的鍋,那麼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說到底,還是跟美國對華為的政策有關。
今年5月中旬,美商務部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總部在美國,工廠在中國的偉創力迅速響應號召,停止生產華為產品,並私自扣押華為在珠海工廠的物資,且華為上門索要,偉創力仍然拒不歸還。

根據國際通行的規定和慣例,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守所在國法律,毫無疑問,偉創力私自扣押華為物資的行為,是完全無視中國法律,充分反映出其作為美國企業驕傲自大的心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為決定將其踢出供應鏈,也完全是其應得的報應。
此外,還有專家分析指出,偉創力的這種行為將使自身信譽嚴重受損,甚至有可能被列入中國的「不可靠實體清單」。

因為在今年5月,中國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針對個別不遵守市場規則、違背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企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企正當權益的實體或個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7月11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目前「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正在履行相關的程序,將於近期發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