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20日訊)近日打開社交媒體都被時下最夯的「變老濾鏡」FaceApp充斥著,由於效果非常精緻逼真,很快就受到廣大網民的追捧,但也因此引發出會侵害用戶隱私權的疑慮。
究竟在花花網絡世界中,不想要隱私被侵犯,那該怎麼辦?
FaceApp是一款可以利用AI來變臉的手機應用程式,由於在大批明星加持下,大家都跟風玩起了這項年齡挑戰,來挑戰自己「變老後的樣子」。
然而這項由俄羅斯公司開發的程式,卻被專家指出可能會引發用戶手機資料被盜取的問題,也有美國議員擔心上述程式會引起國家安全及隱私問題,促聯邦調查局(FBI)儘快介入調查,讓人不禁疑慮一個手機應用程式會遭受如何的網絡威脅?
其實,網絡資料被盜用已不是新鮮事,而在網絡世代,社會資源共享的時代,人們最關心,同時最矛盾的課題,莫過於誰有權力掌控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及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的後果,惟多數民眾在受訪時表示想要進一步保障隱私,但卻不知從何入手,也有者表示自己只是小人物,不擔心會被盜用資料,亦不知道被盜用資料後有什麼嚴重性後果。
從事科技資訊工作的陳昀廷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表示,一般上用戶被盜用資料後,駭客有可能會販賣這些資料給不法之徒,有者甚至會將盜用來的照片,偽裝成賣家在網絡上兜售貨品,實際是要騙取金錢,讓被盜用照片的人無形中成為了犯罪者。

網絡上掀起一股「變老」風潮,讓我國數位鼎鼎有名的政治人物也被網民惡搞。
她也舉例,像近期網絡上發生一起用戶帳號被盜用的事件,該名網紅苦心經營7年並已達200萬人數的社交帳號,在遭到駭客侵入後,一夜之間逾900張的照片被刪除,帳戶密碼已被更換而無法進入。
「這些駭客會將盜用的帳號,放上暗網兜售,讓『有心人』可輕而易舉購買這些有大批真實粉絲的帳號,並可能盜用身份、偽造身份或申請貸款等。」
她也分享自己的經驗,曾嘗試過駭進自己的另一個面子書帳號,並在短短兩小時內獲得該帳號的所有個人資料,包括已隱藏起來的照片、所有通訊信息、電話號碼、甚至可透過地圖鎖定對方的所在位置。
她也說,在網際網路上駭客已經無孔不入,要侵犯個人帳號盜取資料,亦不是什麼難事,她雖然不會去進行這些犯法行為,但若遭「有心人」濫用恐帶來人身安全問題。

劉育康表示,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上載自己個人資料,照片或資料就會存在其雲端的資料庫中。
輕則兜售資料 重則散播病毒
Adshelper平台創辦人兼執行董事劉育康表示,一般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上載自己個人資料,照片或資料就會存在其雲端的資料庫中,而讓「有心人」可盜取再兜售,讓一些商家可以從中得到精準顧客群,進而向他們打廣告或兜售商品,重則被利用散播木馬病毒等。
他表示,其平台Adshelper,作為一個網際網路營銷工具,雖然並不會直接向顧客索取資料,但顧客通過該平台進行的買賣,都會被儲存在雲端資料庫中,而在這些資料庫中是可以清楚看到顧客的營業額、產品資料、訂單資料等。
他也強調,其公司不會公開用戶資料,並會對顧客資料加以保護,也會設置多道防護線,如防火牆等措施來保護客戶的資料和權益。
針對多數民眾都習慣利用智慧型手機來進行購物、匯款,若被被盜用資料,這些銀行資料是否也會被盜取?他則表示,若駭客想要完全得到一個人的隱私,就是目標性侵入(Targeted Attack),他們就會想盡辦法,並通過各種管道索取這些資料。
他也說,並非所有網上金錢交易都不安全,例如ApplePay,讓蘋果手機用戶在每次付款時,必須通過面容或指紋觸控認證方式,才能有辦法成功刷卡,比起信用卡無需通過認證,只需通過感應(Wave)方式就能輕易付款,相較之下ApplePay會更安全。

佘炳耀表示,不擔心社交媒體的資料會被盜用,也很鮮少在社交媒體上載個人照片或資料。
無論如何,他也解釋,在網絡時代要做到完全保密、資料不被外泄幾乎不可能,只能盡力謹慎使用社交媒體和瀏覽的網站。
他也建議,網民在瀏覽任何網頁時應該多加小心,尤其是在電子郵件上,切勿打開可疑郵件,或點擊任何可疑的連結,而讓駭客有機可乘,導致資料被盜取。
另外,民眾佘炳耀說,不擔心社交媒體的資料會被盜用,因為沒有什麼見不得光的東西怕被人發現,也鮮少在社交媒體上載個人照片或資料。
他也表示,若真的不小心被不法之徒盯上,被盜用了照片進行非法活動也沒有辦法,更不知道該如何去防範和避免這些問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