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訊)[新山]
美中貿易戰波及亞洲多國的經濟發展,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馬客工也受到牽連,製造業、電子業及船運業等傳出裁員及訂單減少的情況,導致大馬客工收入減少。

根據《路透社》向12名經濟學家調查取得的預測中顯示,新加坡首季經濟成長預計為1.5%,若預測無誤,將會是新加坡繼2009年第二季的1.7%,近10年來最低的季度水平。新加坡政府的官方預測為1.3%,去年末季度經濟增幅為1.9%。
製造業與出口皆因美中貿易戰而遭受重創,新加坡的製造業及電子業首當其衝。《東方日報》探悉,今年初,新加坡製造業與電子業不斷傳出裁員的消息,受訪工廠操作員透露,已經兩個月沒有加班,主要是公司訂單減少所致。
在新加坡工廠擔任品質監管員的許睿燕(48歲)受訪時透露,兩個月前,廠方說明訂單減少,所以加班的機會也會跟著減少,但當時廠方大派定心丸調整薪水,表明不會裁員。
她表示,原本生產線每天開跑5條線,如今已減少至3條線。廠方這兩個月都沒有開放加班的機會,若有同事請假才可頂替加班,至少還是有機會拉長補短。
她透露,廠方還未宣布減少加班前,她的工作是15天制,每個月做滿加班時限72小時,基本上可加班6天,收入會額外增加400到500餘新元(約1200令吉至1500令吉)。
「上有一老,下有5名還在求學孩子,我和丈夫在外工作,共同分擔家中的生計。工廠訂單減少影響加班的天數,雖是無可奈何,但如今工作穩定最重要。我也聽聞已經有工廠在裁員。」

大馬客工曾佩雯(25歲,自動化電板操作員)透露,她所任職的工廠,雖然廠方宣布加班機會減少,但暫時還不會裁員,但她有聽聞其他廠已有員工遭裁退。
她說,其工廠兩個月前開始減少加班機會,基本上都不讓員工在周末加班,因為公司必須支付雙倍的薪資,但相信這也是公司節源的方法。
「由於我單身,所以加班減少暫不會帶給我太大影響,但我也會選擇節省開銷或減少娛樂,希望這樣的情況儘快度過。」
在新加坡電子廠擔任技術人員的黃孝源(37歲)受訪時指出,現在全球經濟趨勢,電子業前景不佳,其工廠加班的機會同樣減少,因此有些同事已經開始物色其他更穩當的工作。
「工廠員工的底薪不高,主要是靠加班和工作津貼,才足以維持每個月的家庭生計,已經有同事因為這樣的情況,嘗試尋找機會轉換跑道,只要找到工作就會辭職。」
一名不願具名的大馬客工透露,他擔任維修船隻技術人員長達20年,但兩年前因為工程計劃減少,營運的公司出現問題,所以他被拖欠了好幾個月的薪水,由於船業前景不樂觀,只好離開轉換跑道。

服務業工作不是新加坡人首選,從事服務業工作的大馬客工暫不會受到衝擊。
從事酒店管理的大馬客工張家豪(28歲,主管)受訪時透露,由於服務業不是新加坡人的首選工作,因此服務業都由外國工人填補,有些服務業的外國員工人數高達90%。
「以目前的情形來看,新加坡服務業及旅遊業暫未有太大的影響,有些企業甚至還在招聘新血。不過,我聽聞製造業及電子業受衝擊,傳出裁員的消息,也有可能是因機械化代替所致。」
大馬客工陳韋燊(27歲,資訊工藝人員)透露,他在新加坡樟宜機場工作,聽聞新加坡有製造業工廠裁員,其他領域相信暫不受影響。
張家豪說,服務業前景仍然穩定,但他抱居安思危的心態,畢竟他在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隨時可能改變外國勞工的政策。
「船業是率先走下坡的領域,不過空運的發展更勝從前。」
在新加坡擔任房地產信託副經理的薛淑欽(33歲)指出,經濟發展雖不如人願,但大馬人若在新加坡從事服務業,尤其是餐飲業比較容易成功。
「我的侄兒剛到新加坡工作半年,最初面試的3份工作皆被錄用,後來成功找到另一家餐飲業公司提供的工作,已在該公司上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