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打根國會議席補選投票結果出爐,毫無懸念地由行動黨候選人成功守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54%的低投票率中,行動黨依然可以狂風掃落葉之態,贏得愈1萬多數票,漂亮地勝出補選,或多或少,都教人驚訝的。
果然,山打根補選一經勝出,行動黨領袖很快就反應過來,並對補選成績進行詮釋,當中言辭,除了揶揄政敵「boss ku」效應,也打住了希盟早前補選三連敗及希盟執政一周年的負面言論,不但重振了希盟支持者的士氣,掙回了不少的臉子。
那麼,山打根補選成績,果真,是拯救希望聯盟執政一周年,在民間引發負面情緒的救命稻草嗎?而這,也是否意味著,非議希盟政府的民間留言,從此就打住蔓延之勢嗎?看來,還是有待商榷吧。
古來征戰,都有一個千古不變的定律,即「成者王侯,敗者寇」,山打根補選,希盟的行動黨勝出,當然,有利該盟創造政治空間,讓該盟政府在排山倒海的異議聲,爭取到重新出發的機會,官爺們如能把握此一良機,把新政府遭人民詬病的問題,按部就班,進行改革,將有助化腐朽為神奇,重獲大部分選民的支持,是必然的。
讓人感覺大煞風景
可惜的是,山打根補選勝利的喜悅,方興未艾,新政府顧問敦達因,就再一次重提「固打制疑惑」,並指出政府若然「改革固打制」,將又失去政權之虞,怎不讓人感覺大煞風景。
或許,敦達因覺得在山打根完美的勝利,已經說明了華人,是一個可以憑「大局之說」來安撫的一群,所以,從不把非土著的權益,全民的平等,和其他族群的感受,看成政府需要考慮的部分,或者是該做的事。
溫馨提示,新政府萬勿以為常常把「土著感受」掛在嘴邊,便能理所當然的合理化「政府的不公平」施政,認為非土著可以在毫無選擇下,非要把手中選票,投給希盟政府,以求自保。假如,新政府以為拿出確保政權不倒為由,一再以偏概全地挑戰非土著的感受,以為非土著,為了保住希盟政權,會毫無尊嚴地忍氣吞聲,恐怕將會引來反效果。
正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新政府別把選民看扁了,以為每一次祭出「巫伊合作」威脅論,便能繼續牽制非土著選票的傾向,而不把新政府在大選,信誓旦旦的公平、公正,貫徹在國家的行政上的話,來屆大選,到底誰主王朝,恐怕,也未必有人說得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