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baowen| 2019-04-30| 檢舉

導語:峇峇娘惹開始形成規模是在明朝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發布的禁海令,斷絕了沿海居民的生計,漁民就都逃逸到海外謀發展。直到鄭和下西洋時期,大規模的華人商民遷居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後,峇峇娘惹族群才算真正形成。

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皇太孫朱允汶(建文帝)繼位。為壓制藩王勢力,他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廢削五王,結果矛盾激化,藩王與朝廷徹底決裂。

當時是眾藩之首的叔父燕王朱棣(明成祖),以「清君側,靖國難」為名對朝廷發動了靖難之役。但殺進南京之後,建文帝朱允炆卻下落不明。

於是,明成祖朱棣便派宦官馬和(鄭和)率 大批船隊下西洋,開啟了漫長的尋侄之旅。

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明朝時期,宦官馬和(鄭和)七下西洋

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並不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宣揚國威,建立華夷秩序,開展海外貿易拿下「海權」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鄭和在七下西洋的過程中,將一批船員留在了航運要塞—麻六甲海峽駐守。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當時定居在麻六甲海峽的 明朝後裔開始與當地土著通婚繁衍,然後結合出這個具有歷史研究意義的族群—峇峇娘惹 【峇峇(男),娘惹(女)】

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峇峇娘惹全家福照片

其實早在絲路鼎盛時期,就有華人移民與當地土著通婚的先例,但因為規模太小,沒有形成族群的概念。

開始形成規模是在明朝立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發布的禁海令,斷絕了沿海居民的生計,漁民就都逃逸到海外謀發展。 直到鄭和下西洋時期,大規模的華人商民遷居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後,峇峇娘惹族群才算真正形成。

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明朝海禁

但他們不是唯一的海外華人族群,新航路開闢後,西方殖民者為了殖民開發開始招攬華工,所以當時移民南洋的華人開始增多。 到了明清鼎革之際,遺民因不滿異族統治逃亡海外,人數更甚以往的朝代更迭。

到了晚晴、民國時期,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後,出現了大規模的契約華工海外遷移現象。雖然契約華工制在民國建立之初被廢止,但也只是名義上的廢止,實際仍在繼續。

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1840年鴉片戰爭,英軍集結軍艦入侵廣州、廈門等沿海城市

而一戰時期作為協約國一方的中國北洋政府,還向歐洲輸送了不少勞動力。可以說, 就是隨著各種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華人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才為形成華人族群奠定了堅實的人口基礎。

而當時在馬來西亞的華人族群有兩類,一類是純血種華人族群,只跟華人繁衍後代,另一類就是今天要細講的峇峇娘惹族群(土生華人族群)。

峇峇娘惹是華人與馬來人結合的族群,他們大多集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麻六甲、檳城等地。 峇峇娘惹族群誕生之初在當地崛起速度很快,這離不開經濟財富的積累。

馬來西亞峇峇娘惹族群:他們脫離華人社會,卻又不能真正融入馬來社會!

福州長樂鄭和下西洋紀念館

鄭和出使之前,船隊都會在福建長樂的太平港停泊招聘船員。由於這一帶海岸的造船業和航業都很發達,所以居民很早就開始連接海外,向海外謀發展。部分閩粵商人也會隨船 到達麻六甲發展當地商業,為後來大規模的商業往來奠定了基礎。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第1頁 第2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0553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