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馬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裡察利閣發布大馬前景報告指出,大馬受私人消費持續烘托,家庭在穩定就業與收入支援,一些社群受惠於生活援助金。大馬固定資本形成受私人界投資帶動而有望微揚,但公共投資則繼續走疲,而美中貿易戰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大馬貿易與出口造成某些衝擊。

大馬世銀首席經濟學家裡察利閣(右)說:「大馬需營運更佳投資與經商環境以促進投資,同時需多元化收入來源。左為資深經濟學家肯納辛樂博士。
(吉隆玻24日訊)儘管週邊逆風吹襲,世界銀行樂觀大馬2019年可取得4.7%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相比2018年亦錄得4.7%增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4.7%預測相符。
先進國門檻
人均收入須1.2萬美元
世界銀行也預期大馬2020年經濟增長略降至4.6%,以及預計大馬於2024年才可達到先進國的人均收入1萬2000美元門檻。
大馬是在90年代時設定於2020年達致先進國收入,當時馬幣兌美元穩在2.50至2.60之間,過去一年馬幣遊走於3.8至4.2之間。
大馬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裡察利閣發布大馬前景報告指出,大馬受私人消費持續烘托,家庭在穩定就業與收入支援,一些社群受惠於生活援助金。
大馬固定資本形成受私人界投資帶動而有望微揚,但公共投資則繼續走疲,而美中貿易戰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大馬貿易與出口造成某些衝擊。
裡察利閣說,儘管在美中貿易戰中不排除大馬從兩國避關稅而受惠,但大馬仍需多元化出口,同時急需營造更佳國內經商和投資環境促進私人投資。
他說,美中貿易戰衝擊各貿易國貿易,全球金融市場情緒的轉向,對我國近期經濟形成下行風險。
報告說,在國內,大馬債務偏高和過於依賴石油收入,這在週邊震盪來襲時限制了調整的靈活度。
「國內的私人界和高家債仍然是宏觀財政穩定的風險,這也限制了家庭的開銷。」
世銀認為,大馬要取得更迅速和相容並蓄的經濟成長,其首要挑戰是勞動力的生產力,這有賴強化的人力資源發展。
世銀指出,大馬在人力資源指數錄得0.62,堪比其他中高收入國,不過與競爭者相比則遠遠遜色。
世銀指出,大馬的優先措施應是改善學習成效和素質,可從兒童營養、強化社會保障系統保障家庭,從而可投資於人力資源升級。
世界銀行在「逆風而行」亞太報告所發布報告中預期,大馬財政赤字預期占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4%,預期2020年跌至3.0%。
世銀特別提到大馬貧窮率今年持續下行,根據大馬這個中高收入國每人每日5.5美元比例看,該貧窮率有跌至1.4%之勢。
世銀指出,政府推行對準低收入群的B40保健基金、B40保險計畫和可負擔房屋等措施,進而改善這個社群。
全球與區域增長方面,世銀指出,全球經濟在先進國與新興國經貿減速下,預期由2018年的3.0%減速至2.7%。
東亞(包括中國)仍保韌力,由2018年的6.3%減至6.0%,其中中國從2018年6.6%減至6.2。
東盟方面,去年成長5.2%,今年預測保持5.2%,對今年大馬和印尼預測不變,保持4.7%和5.2%。
東鐵大馬城利經濟
裡察利閣認為,大馬重啟東海岸鐵路(ECRL)與大馬城計畫,中期大馬經濟向好。
不過他認為,對各項計畫的選擇宜謹慎,希望政府可利用公共資金促成經濟成長,同時在實施和管理亦須具效益。
他說,大馬的債務仍處於可管理水準,去年取消消費稅(GST),換之以銷售服務稅(SST)後,有幸受高油價局部抵銷。
基於未具體瞭解大馬廢除收費大道詳情,他不願針對這項措施對大馬政府債務衝擊置評。
他指出,雖然總體上來說大馬是淨出口國,不過若汽油津貼額高可能形成負擔,這還需看6月至7月出臺的重點津貼措施,希望津貼持穩而不侵蝕我國石油收入。
他認為,大馬應多元化出口和收入來源,不能過於依賴石油收入,宜透過營造更佳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投資。
大馬世銀資深經濟學家肯納辛樂指出,不管是在農業或各領域的多元化措施,都有利於風險管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05336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