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來西亞政府以1.26億美元(約8.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一艘遊艇售出,以減輕債務規模,可惜收效甚微。據《海峽時報》4日報道,馬來西亞未來不排除出售包括土地在內的資產,以將國家債務維持在可控水平的可能性。換言之,馬來西亞未來或將通過「賣地」來還債。
據馬來西亞財長透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馬來西亞的負債規模已經占到該國GDP的80.3%(約2456億美元),遠遠超出馬來西亞設定的最高上限(55%)。或許正是如此龐大的債務數字,才讓馬來西亞想出了賣地這一招。

據悉,馬來西亞總理表示:「如果有必要,我們甚至可以出售屬於政府的土地。但是當然,我們只會賣給馬來西亞人,而不是外國人。」然而,對於馬來西亞來說,一味地還債只能救急,卻無法解決根本的經濟問題。況且,這一個「錢」字,已經讓馬來西亞錯失了不少良機。
「想要富,先修路」的法則放之四海皆適用,但馬來西亞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眾所周知,馬來西亞在去年單方面叫停了由中國交通建設公司承建的東海岸鐵路,以及另外兩個能源管道項目,理由還是「沒錢」。雖然叫停東鐵後,馬來西亞的債務負擔或許會減輕,但經濟發展的潛能卻大打折扣。

根據世界銀行早前公布的營商環境報告,馬來西亞排名全球第15位。可見,馬來西亞並非沒有發展的空間。可惜的是,在馬來西亞一心只想還債,在關鍵的基建工程上卻畏手畏腳的做法的影響之下,截至2018年底,馬來西亞的GDP增速依然處於放緩狀態。

日前,馬來西亞總理在採訪中表示,留給自己為馬來西亞服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但是對於馬來西亞來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恐怕還遠遠不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04438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