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看透透◢為何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ChovyLe ...| 2019-04-05| 檢舉

2019年4月05日

1548567

1548567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4天,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祭祀的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古時候清明節不是單純的祭祖和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拔河、鬥雞、蹴鞠、撲蝶、插柳等民俗活動。因此,清明既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也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

◤清明看透透◢為何清明節又稱寒食節?

話說清明節,在唐朝以前,人們並不是在清明節祭祀祖先,而是游春踏青。相傳大禹治水以後,人們用「清明」一詞來慶祝水患已除,天下太平。而且此時正值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實在是游春踏青的好時節,人們還在清明節從事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各種活動。

為什麼如今都在清明節祭祀祖先了呢?

清明節起源於寒食節。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風甚雨,謂寒食,禁火三日」。所謂寒食,就是在清明時節,不能燒煮,只能吃事先準備好的冷食。

寒食節的由來也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當糧絕之時,忠臣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充飢。當重耳重返晉國稱帝,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他登基後即封侯介子推,但介子推不肯受封,並與母隱居在綿山。

晉文公親臨深山追尋,並放火燒山相迫,但介子推寧與母燒死也不肯出來,晉文公深感悔疚,為紀念介子推母子,遂降旨將這日定為寒食節,全民在此日不准生火煮食,並親自拜祭,慢慢演變成祭祖的習俗。

而這個寒食節的日期就在清明節的前一天。

宋代以後,慢慢的人們把寒食節的祭掃活動放在了清明節,於是就形成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的習俗。

在台灣和韓國的部分地區,至今仍然保持著寒食節禁火、清明節踏春的古老傳統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20436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