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鶴年
(吉隆坡18日訊)儘管大馬首富郭鶴年在自傳中透露,在創辦大馬國際船務(MISC)時,馬華發動各界向日本要求戰爭賠償,而最後日本同意用兩艘船來賠償大馬,但這無損我國民間繼續向日本政府索償的決心。
馬來亞二戰歷史研究會與文史工作者表示,這兩艘船是以「政府對政府」形式所得的賠償,民間的訴求並未傳達給日本政府;當時大馬政府不僅沒有以任何形式回饋給人民,反而宣告此事告一段落。

翁清玉:民間仍收住日本政府當年的收據。
馬來亞二戰歷史研究會與文史工作者指出,這之後要求日本政府賠償的訴求都是由民間團體提出,並認為若通過政府來索賠,受害者還是無法得到賠償。
隆雪華堂會長兼馬來亞二戰歷史研究會主席拿督翁清玉接受《南洋商報》訪問時說,大馬於60年代與日本政府談判,獲日本同意賠償兩艘貨船,但這是國家談判,屬於「政府對政府」的形式。
他證實,《郭鶴年自傳》中所說的正是這兩艘船,而大馬國際船務以此起家;不過日本政府絕口不提民間方面的賠償,之後也沒再理會任何訴求。
翁清玉說,據統計,日軍在馬來亞屠殺的人數超過數萬人,人民所遭受的痛苦罄竹難書,日本政府必須做出交代。
翁清玉:仍保留收據
「因此馬來亞二戰歷史研究會希望結合民間團體的力量,要求日本政府針對二戰殉難者、威脅人民捐『奉納金』及強迫兌換『香蕉票』等,向民間戰爭受害者做出合理的賠償。」
他表示,馬新兩地以華人為主的社團在日軍威脅下,被迫捐出多達5000萬日元的巨款(奉納金),雪蘭莪福建會館及雪隆惠州會館等至今仍保留日本政府開出的收據,以作為歷史佐證。
他接著說,也有不少人在日軍命令下,將手中「叻幣」(由英殖民政府所發行的貨幣)都換成「香蕉票」,票上印有日本政府保證可等值使用;不料換了「香蕉票」後,日本宣布戰敗,「香蕉票」變成廢紙,而日本政府也從未對此事負責。
詢及未何不藉助政府的力量索賠,翁清玉回應說若通過政府來索賠,可能又會變成「政府對政府」的形式,最後民間受害者一樣得不到賠償。
「我明白民間力量的不足,由於『人微言輕』,也不容易受到日本政府理會,但我們必須發出聲音;我們要求日本政府向受害國家人民真誠做出道歉並進行賠償,我相信事過境遷,人民都會選擇原諒他們。」

陳亞才:民族性使然,要日本認錯不容易。
陳亞才:單方接受賠償
政府未曾回饋民間
文史工作者兼時事評論員陳亞才說,民間團體多年來要求歸還5000萬日元的奉納金,但日本政府的回應是已賠償兩艘船,就把這項問題當做已告一段落。
「這兩艘船是大馬政府從日本政府所獲得的賠償,然而當時大馬政府並未以任何形式回饋給人民;大馬政府在接受兩艘船作為賠償時,從未與民間團體討論便進行索償。
「這也是為何之後對日本政府的索償訴求都是由民間團體提出,而不是大馬政府;大馬政府認為事情已解決,已不再追究日本的戰爭責任。」
陳亞才告訴《南洋商報》,直到今日,民間團體不時提出,日本政府必須針對過去的戰爭錯誤做兩件事,一、為戰爭罪行做誠懇道歉,二、做出賠償,特別是歸還奉納金。
至於為何日本無法像德國一樣做出誠懇道歉,他個人認為是民族性的差別;德國承認戰爭責任,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過錯,但日本供奉在靖國神社的軍人,都被當做英雄來看待,並奉行愛國主義教育,因此要日本認錯並不容易。
「儘管歷屆日本首相有做出道歉,但道歉的方式都非常含蓄,不然就是語焉不詳,從來沒有像德國那樣,把侵略的資料以紀念館的方式來呈現。」

《郭鶴年自傳》是近期暢銷書。
新聞背景:
郭鶴年自傳
指2船賠馬華非政府
郭鶴年最近出版的《郭鶴年自傳》,其中交代1960年代創辦航運公司的過程中,坦承其公司最早的兩艘船來自日本。
「在我們創辦航運公司的同時,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正在發動向各界向日本要求戰爭賠償,華人對日本殺害無數中國人的行徑義憤填膺,要求日本償還血債。」
他指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支持這項訴求,並在正式訪日時提及此事;日方最終同意用兩艘船來賠償馬來西亞的血債,並稱之為「友好之船」。
不過,他聲明,這兩艘貨船是日本賠給馬華,而不是馬來西亞的,因此其公司為二船評估了一個合理的價錢,將相同等值的公司股份分給馬華,馬華再和其他幾家華人協會(並具體說明哪些協會)一共持有公司20%到30%的股份。
賣掉馬國際船務股權
根據自傳,儘管馬國際船務業務蒸蒸日上,惟郭鶴年不堪政府為協助土著而予取予奪的處理手法,並感覺到種族主義日益熾熱,最後悉數售出有關公司股權,以絕後虞。
今天的馬國際船務已是國家石油(Petronas)旗下臂膀,核心業務包括能源運輸、營運岸外浮式解決方案、海事維修,以及相關的工程和建築工程。
國油目前在馬國際船務持股高達62.67%,第二大股東則是雇員公積金局(EPF),持股高達5.86%,名副其實的官聯股。
在油價高企、油氣行業活絡的年代,馬國際船務曾是國油的其中一隻「金雞母」, 在2011年時還曾入榜《福布斯》「全球2000強上市企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